城市更新契机下的日照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探究

2017-02-28 02:26王丽洁
现代园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日照市主城区城市更新

王丽洁 刘 敏 张 波

(1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山东 青岛 266033;2日照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日照 276826)

近年来,在日照城中村改造“三年公关,五年收官”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主城区存量土地的更新利用方式涉及层面广且问题复杂。随着《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编制完成,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原绿地专项规划的布局和总体结构已很难满足指导未来城市绿地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了适应日照市城市发展目标,贯彻“生态立市、旅游富市”发展战略,并在现有“国家级园林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城市”的基础上,继续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营造主城区较高标准的人居环境。新一轮《日照市主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落实新一版总体规划的要求,紧抓主城区城市更新的宝贵机会,建立科学的绿地结构体系,完善主城区绿地系统。在此城市更新的良好契机下,笔者对日照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在传统编制办法基础上,进行思考研究并提出新思路。

1 城市更新契机下的日照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1.1 统筹宏观生态格局,构建中观绿地系统结构

良好的生态环境背景,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外部条件。然而现状绿地在总体布局方面,对山、海、城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不够充分。本次绿地专项规划落实总规的各项要求,突破规划范围的局限,运用区域宏观视角,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区域大的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的特征,从而构建融入区域大绿地生态系统的主城区绿地系统。从市域宏观层面和主城区中观层面分别提出绿地系统结构,以完善主城区绿地系统布局。

市域生态绿地系统由生态山体、滨海绿地景观、自然水体、河流绿地、生态廊道、铁路防护绿地以及生态卫生防护绿地等构成。在空间上,日照市域形成以中西部山区为生态本体,以山海相拥相联为纽带的整体布局特色,结合日照市区双城双区的总体规划结构,市域的生态绿地系统呈现出“一体两带联四轴,双城双区系多点”的总体布局特点,见图1。

“一体”指中西部连绵的山区,该区域涵盖了自然山体、河流湿地、生态村居等诸多生态元素,是日照市区的生态本体。

“两带”指东侧开阔的自然生态海滨景观带和西侧由卧龙山、河山、马陵山、双山、圣公山、磴山、阿掖山连绵形成的半围合的山体绿地景观带。

“四轴”指依托两城河、傅疃河、巨峰河、绣针河水体、湿地和自然绿地而形成的生态绿地廊道,是联系市区东西生态景观带的四条重要轴带。

“多点”是日照市内多个重要的生态绿地节点,包括山体公园、湿地公园、河口绿地、人文公园等,多元化的绿地节点也是构成日照市生态绿地系统网络的重要支撑点。

图1 日照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图

图2 日照主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图

主城区依托“山、海、城、港、绿”镶嵌渗透的城市空间形态,针对城市发展新格局,整合区域核心自然、人文景观要素,充分结合主城区内河流水系,支撑绿化网络骨架,结合主城区周边自然生态区域发掘如卧龙山、奎山、傅疃河等新的绿化核心。形成集中展现城市绿地景观文化风貌的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两带拥山海、四心领城绿、六脉系港城、多园照古今”的网状绿化结构,见图2。

1.1.1 两带拥山海。两带指由万平口公园、阳光海岸、付疃河河口以及港口、道路景观形成的滨海景观绿带和由卧龙山、河山、黄山、付疃河、农田山林等形成的两条山河景观绿带。两带成环抱之势,结合城市绿地将山海景观拥入日照主城区。

1.1.2 四心领城绿。四心指由城市北部的卧龙山风景区、东部海滨万平口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南部的奎山生态绿地和西部交通的高铁公园构成的城市绿地核心。

一面滨海三面城的位置使得万平口成为日照市最为重要的核心绿地,是城市绿化建设不可多得的宝贵自然资源。位于日照开发区内的奎山是城市南部工业最有效的绿色调节系统和生态屏障。而位于西部的高铁公园是融合交通枢纽景观、自然湿地、高架公园等景观因素而规划的城市特色公园,是未来日照市对外展示的“门户花园”。

1.1.3 六脉系港城。六脉是由联系日照主城区重要绿地景观(公园、滨河绿带、铁路生态绿带、道路景观带等)为依托形成的六条绿化景观廊道。

1.1.4 多园照古今。多园指规划中重点展现日照市城市文化魅力的多处公园绿地:山海天公园、灯塔广场、高新区体育公园、香店河公园、海曲公园、沙墩河公园、银河公园、交通枢纽公园、开发区中心公园、石文化地质公园、七彩湖公园、开发区公园、付疃河河口湿地。

在统筹宏观市域生态格局,构建中观绿地系统结构相结合的过程中,对体现主城区与区域大生态绿地系统相融合的微观生态元素,同期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增加市民游憩乐趣。对奎山、卧龙山两个山林生态公园根据现有场地特色,利用山、海、田、城相互依托,以登山远足、民俗体验、赏海观城为主题,建成集旅游休闲、野外健身、养生养老及自然生态教育为一体的生态郊野公园。沙墩河、张家河、崮河的下游河流廊道穿越开发区并最终汇入大海,绿地系统规划应发挥该段生态功能,根据基本生态控制线将规划绿带宽度放宽,局部地段结合现状条件放宽500m,打造以傅疃河、张家河为本底的生态湿地公园。充分保留与利用现状资源、保留地势地形和现状场地机理及有价值的植被,以生态河流湿地培育为主要功能,形成水绿交融的生态绿色景观走廊,并展现“河海交汇”的自然地域特征。针对内河湿地恢复设计合理的群落结构、补水增湿、新投放动植物及微生物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引导群落自循环与岩体内河湿地生态恢复,凸显生态特色和生态功能。

1.2 分区差异化突出特色,分类完善绿地系统

日照主城区城市空间拓展拉开框架,城市逐步形成呈跨铁路、跨河道、跨山体的组团式布局,市各区、各组团间承担的城市职能各有侧重,形成的城市风貌也不同。传统绿地规划编制采取“点、线、面”粗放的规划方式,将各类公园按照服务半径均衡布局,以满足城市生产、生活要求。这种思维没有尊重城市的复杂性,不同片区的多样性,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多元化的需求。《日照市主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和控规相校核,结合城市更新、主城区三年旧城改造计划、海绵城市规划等,在此基础上,为提升绿地布局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针对城市各片区、各组团的发展方向和片区特色,提出个性化的公共绿地布局策略,重点落实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

1.2.1 东部沿海区:新市区东部、山海天、石臼片区东部。以万平口、太公岛公园为核心景观要素,注重对滨海地区公园绿地系统的整体塑造,提升绿地景观品质,强化海滨城市景观风貌形象;利用区域内山城相嵌的空间特征,结合部分低丘山林绿化,建设公园绿地,进一步优化绿地功能,体现城市滨海特色。

1.2.2 新城区:新市区、大学城。本区域绿地建设情况相对良好,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完善绿地系统,增加街旁绿地、居住区公园、专类公园,结合水域绿化建设,增建公园健身设施,增加公园实际利用率,呈现新区风貌。

1.2.3 老城区:城关片区、石臼片区。老城区建筑密度较高,绿化基础薄弱。本轮城市更新下,城中村改造腾空大量土地,是老城区提升居住环境的重要契机。结合老城区旧村改造增加街旁绿地、居住区公园等小型绿地节点,在绿地数量和类型上在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规划预留,并同步建设;注重老城区滨水绿地的系统建设,形成相互串接的景观绿廊;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将绿地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主题鲜明的绿地景观亮点;提升现有绿地景观品质,提高绿地游憩服务功能。紧抓本次城市更新为生态绿化环境改善提供的宝贵机会,提高老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林荫率等绿化指标,改善老旧城市面貌将事半功倍。

1.2.4 城市产业发展区:高新区、开发区。针对高新区、开发区等城市产业发展区,结合新区城市建设发展时序,有序推进道路绿化和滨水绿化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绿,以绿化环境营造为先手,完善防护绿地体系,丰富防护绿地树种,带动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工业区环境质量,为产业项目聚力招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2 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地建设被提到新的高度。在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更新、城市双修的提出和城市更新的热潮下,城市绿地规划编制思路需与时俱进。日照作为黄海之滨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以“蓝天、碧海、金沙滩”而著称于世。本文以《日照市主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例,总结规划编制新思路,希望为日照市不断推进滨海文化名城建设,继续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1 日照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日照市主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6-2030),2016

猜你喜欢
日照市主城区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山东省科协新能源新材料学会集群 2022年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日照市举行
省科协新能源新材料学会集群与日照市科协对接会召开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村居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特征的空间句法分析——以烟台市主城区为例
杭州主城区中职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2014年抽测数据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