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门诊部院前急救工作的思考

2017-02-28 22:30
海军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门诊部全科医护人员

邹 玥

·军事医学·

·短篇论著·

军队门诊部院前急救工作的思考

邹 玥

军队门诊部;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医护人员利用院前简陋的条件和设备,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现场救治,稳定病情,创造途中运送时机,以赢得抢救时间和治疗条件,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对疾病救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多数专家共识的抢救时机被划定为白金时间(5~20 min)、黄金时间(1 h)、白银时间(6 h)、白布单时间(又称为死亡时间,大于6 h)[2]。因此,探索符合军队门诊部的院前急救流程设计对于提高门诊部的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我部的做法报道如下。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院前急救工作风险高 我部地处军队机关院内,院前急救的范畴除军人外,还涵盖家属、职工及社区居民。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出现急救情况时更倾向于呼叫门诊部,而不是呼叫专业的院前急救机构120或999,导致院前急救工作风险较高。一是患者起病急,病情凶险、不可预测、进展快、预后差;二是患者及家属求治心切,对医护人员要求高,沟通难度大;三是短时间内,在相关辅助检查不全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难度大。

1.2 院前急救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低 由于工作人员少,我部未设置急诊科,院前急救工作多由各专科医护人员轮流担任,医护人员资历偏年轻,经验少,锻炼机会少,院前急救知识比较薄弱,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急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心理压力较大[3]。

1.3 出诊不及时、物品器材携带不足 有些医护人员对院前急救工作的认识不够,出诊速度慢,急救意识不强;出诊前患者或家属描述病史不准确。这些因素导致医护人员携带物品、器材不足,有时到现场后还需另派人送相关物品及器材,大大降低了出诊质量。

1.4 出诊病历书写不规范 有些医护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重视出诊病历的书写工作,记录过于简单,病历中缺乏关键的阳性体征或重要的阴性体征,影响了病历质量,也埋下了医疗纠纷的隐患。

1.5 易发生医疗纠纷 急救患者起病急,病情复杂多样、发展迅速,死亡率高,预后差,但是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转归并不了解,期望值较高,加之部分医护人员对病情判断不准确、交待病情不充分,极易发生医疗纠纷。院前急救作为处理急危重患者的一线窗口,涉及多个学科,诊治风险大,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较高[4]。

2 院前急救流程设计

2.1 培养医护人员的全科思维和急诊思维 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我部始终强调专科医生也要是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和急诊医生。针对医护人员院前急救能力弱的特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医护人员的全科及急诊思维建设,鼓励医生报考全科医生;要求每名医护人员必须考取美国心脏病协会认证的基础生命支持培训证书;每年选派低年资的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急诊科或地方120进修学习,并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定期来门诊部授课,讲解急诊常见疾病的院前急救及治疗,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

2.2 细化院前急救工作的流程图 我部组织专家制定了常见疾病院前急救诊疗规范、救治流程图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出动预案,遇到紧急情况,院前急救人员将及时呼叫二线医护人员及抢救组,并高度重视与医院急诊科在紧急救治方面的衔接,及时建立院前急救绿色通道,重症患者及时向急诊科医生报告病情并接受上级医生指导。

2.3 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 我部每年派医护人员参加北京市举办的防范医疗纠纷方面的培训班,及时把培训内容传达给每位医护人员,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求医护人员出诊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乱不惊,有条不紊地按照科学方法和诊疗规范处理患者,并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记录。

2.4 加强业务培训及演练 我部将现有医护人员分成若干小组,由组长负责组内人员的培训,专家负责总体指导,每月设有专题培训内容,月底考核培训效果,以团队形式进行比武竞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也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培训及演练,使大家熟练、正确地掌握必备的急救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熟悉自己在流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所有的培训都是不断重复,不间断的,确保了急救质量[5]。另外,定期开展出诊病历讨论,及时发现处理得好的方式及病情处理不到位的地方,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可提供借鉴。

2.5 规范服务用语 一是医护人员间的用语要精炼、正确,与救治无关和互相评价的言语要减少;二是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语言与时机要恰当准确,抢救中何时讲,如何讲,谈话内容是什么都应当有完善的训练和预案。

2.6 专人负责准备院前急救药品及仪器 由急诊护士每天检查急救药品及器材,保证出诊时携行装备的完好率为100%。分设内科及外科出诊箱,将外科出诊箱、氧气筒及自动体外除颤器固定在救护车内指定位置。

2.7 消除转运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是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解除其焦虑、恐惧及无助的心理,并向其说明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取得其理解与配合,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二是医护人员在转运途中准备好药品及器材,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做好对症处理[6]。

2.8 急救技能的社会化普及 国际规定的“急救反应时间”是5~7 min,患者出现危急状况时,第一目击者的救治往往对患者的预后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急救技能的社会化普及非常重要[7]。从2015年起,我部每年都组织专家面向基层官兵及社区居民开展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大大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救治效果。

3 小结

军队门诊部具有装备好、快速反应能力强的特点,医护人员只有在平时参与到院前急救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才能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军队门诊部要牢固树立应急保障常态化、常态保障应急化的战备意识,弥补地方急救资源不足的问题,为部队官兵及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急救医疗服务[8],不断提高军队门诊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1] 应旭旻. 对院前急救学科建设的思考[J].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5(1): 53-55.

[2] 吕传柱,张海涛,张伟,等. 探索符合国情的急诊流程设计[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9(1): 6-11. DOI:10.3969/j.issn.1672-6170.2012.01.002.

[3] 陈云强,陈松,吕传柱.急诊医疗质量如何控制?过程好结果一定好[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 25(12): 1226-1229.

[4] 广红枝. 浅谈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防范[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11): 166-167.

[5] 周俊杰,熊杰平,林宏忠. 团队综合演练在院前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0): 2326-2327.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2.07.064.

[6] 米玉红,王以新,王京,等. 从法国区域卫生规划探讨我国急救专业未来发展模式[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2, 31(1): 82-84. DOI:10.3969/j.issn.1007-5062.2012.01.000.

[7] 郭娟娟,邓秋迎,丁邦晗,等. “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居民院前急救培训现状调查[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1(4): 315-317. DOI:10.3969/j.issn.1671-301X.2016.04.001.

[8] 娄淮建,汪演,孟辉. 某军队医院军民融合式发展现状与对策[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 22(10): 910-911.

(本文编辑:莫琳芳)

100841 北京,海军机关门诊部

R823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7.04.005

2017-03-16)

猜你喜欢
门诊部全科医护人员
石家庄杏林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门店收钱服务 美容贷本息由其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北京欢乐口腔门诊部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