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远征作战医疗能力简析

2017-02-28 22:30周方毅叶永利
海军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绷带伤员战场

周方毅,叶永利

·军事医学·

·外军信息·

美军远征作战医疗能力简析

周方毅,叶永利

“环太平洋2016”;美军;远征医疗演习

2016年6月至8月,中国海军潜水分队赴夏威夷参加了美军主导的“环太平洋-2016”演习。参演国家除中美以外,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其中,美军设置了远征医疗演习科目,该科目演习时间共计2 d,1 d为理论学习,1 d为模拟训练。

1 演习内容

1.1 理论学习

1.1.1 战伤救治的原则与目标 战伤救治基于下述三大原则:(1)应急医疗技术;(2)基础创伤生命支持;(3)严重创伤生命支持。战伤救治的三大目标:(1)伤员治疗;(2)防止进一步伤亡;(3)完成任务。

1.1.2 造成战伤的主要因素 (1)敌人火力;(2)医疗设备的局限性;(3)撤离时间;(4)战术考虑;(5)伤员转运。

1.1.3 治疗三阶段 (1)火力打击下的治疗:伤员出血或出现血量减少性休克等情形,需要进行止血,主要使用临时止血带或H型绷带。伤员行动不方便时可使用担架进行伤员转移,如SKED担架、Talon II型担架,若无担架则可采取结伴拖带方式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由于战场尚存在火力打击,转运时可将伤员背包等物品抛弃,但武器必须带走。(2)战术条件下的治疗:该阶段需要至少30 min到几个小时的治疗时间,通常在暂时停火或者隐藏在掩体下完成。对于因爆炸造成的冲击伤,在伤员无呼吸无脉搏的情况下,通常不进行CPR治疗。大量出血可用止血绷带或止血药粉进行包扎。如Quickclot止血药粉就是紧急情况下的外用药包。大量失血可导致人体体温下降,呼吸不畅,需紧急救治。(3)战斗伤员撤离治疗:伤员撤离治疗可通过飞机、汽车、舰船等工具实施。美军制定有完整的九要素标准程序,包括地理坐标、无线电通讯频道、人员装备情况、敌情等要素,当伤员需要撤离治疗时即可按此要求联系报告实施。

1.2 模拟训练

1.2.1 战场巡逻 该科目主要训练在具备敌军零星火力打击条件下的城市街道巡逻的能力。巡逻小组配备轻武器,按照各自战术动作要求在街道进行巡逻,若发现受伤人员则及时进行转移。美军在战术场搭建有1∶1的房屋、街道、车辆、动物等战术训练设施,采用音箱等设备模拟战场环境,如枪炮射击、飞机飞越、动物吼叫等音效,并安排真人进行模拟攻击,可检验巡逻分队的战术配合与现场反应能力[1]。

1.2.2 伤员转运 该科目模拟演示伤员不能自主行动时的转运方法。如:单人单手拖带,一人后方警戒模式;双人合作拖带模式;单人肩扛转移模式;双人夹带转移模式等。这是带有敌人火力打击的战术背景训练,需要转运人员持枪警戒并且转移速度越快越好[2]。

1.2.3 开通气道 该科目主要用于对不能自主呼吸的伤员进行开通气道训练。通过使用Bardex鼻咽通气管打开伤员气道。该管为天然橡胶乳制品,可导致过敏反应。使用时,先用水溶液将其润滑,然后轻轻插入伤员较大的鼻孔,不能强行用力,插入困难时可轻微转动,直至通气管从鼻孔抵达咽喉部位。该训练一般针对失去意识的伤员,真人模拟训练时可导致鼻孔过敏、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

1.2.4 胸部穿刺 该科目针对伤员患张力性气胸时采用针管对其实施胸部穿刺减压治疗。张力性气胸是导致伤员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美军用模拟人介绍了穿刺位置以及14口径针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演示。该训练重点在于准确迅速找到穿刺点的位置。

1.2.5 基础伤包扎 该科目主要针对头部、手部、腿部受伤出血的伤员采用止血带或H型绷带进行包扎止血训练。根据伤员出血情况,如手部动脉大出血时包扎位置应尽量位于胳膊上部,用力缠紧后记录包扎时间,并在伤员头部标记“T”,表明使用的是止血带(tourniquet);也可采用H型绷带包扎伤口,该型绷带一端固定有一大写字母H,可非常方便地固定绷带,使用非常简单,包扎完毕后在伤员头部标记“H”。训练时,要求一人模拟受伤出血,并大声呼叫以示疼痛难忍,从而要求另一名救治人员加快包扎速度。美军还随机模拟对在场人员头部射击,让受训人员快速反应完成包扎[3]。

1.2.6 大规模受伤 该科目直接检验参演人员对前述包扎、胸部穿刺等单项科目的综合运用能力。首先,美军给参训人员配发一个小医疗包,但并未详细介绍包内物品。然后,将人员带至一处隐蔽的庭院中。在院子不同角落分别躺着4名浑身是血、大声呼叫的真人模拟伤员,场面非常逼真,有的头部受伤,有的腿部炸断,有的出现气胸,另有1个模拟人躺在地上(表示死者)。模拟伤员头顶烈日,表现得一丝不苟,极为认真与敬业。参训人员各自选择需救治的伤员,尽快完成止血包扎、胸部穿刺等救治任务,并判断伤情严重程度,以做好呼叫直升机救援准备。

1.2.7 九要素标准程序 在出现大范围受伤人员后,受现场救治条件限制,需要呼叫直升机救援时可根据九要素标准程序实施。(1)地理坐标。可通过GPS确定伤员所在位置。(2)无线电通讯频率/呼叫代号。(3)根据优先级别确定伤员人数。如5名重伤人员,可呼叫“阿尔法 5”;2名需手术人员,呼叫“贝塔 2”。(4)所需专业设备。(5)担架、救护车数量。(6)安全等级。确定周围是否有敌情,敌人的位置与数量等。(7)选择着陆地点。可通过烟火剂、烟雾弹等显示直升机着陆位置。(8)伤员国籍。确定伤员是军人还是平民,美国人还是外国人,是否战俘。(9)核生化污染。确定有无核武器、生物武器或化学武器。

1.2.8 治疗类选法 该科目训练不同情形下如何选择所需救助人员。当大量人员受伤时,可能出现严重伤员、需要动手术人员、轻伤等不同情况,而直升机可携带人员有限时,应合理选择需要救治人员。如,直升机可运送3名伤员,而现场有3名重伤人员、1名生命垂危人员时,可放弃对生命垂危者的救治,以免因此耽误治疗时机而导致重伤者死亡。

1.2.9 安全着陆 该科目主要训练呼叫直升机救援时如何选择安全着陆位置。首先,选择较为安全的开阔平坦场地;其次,确保周围没有石子等异物,以免气流搅动造成石子伤人。

2 能力分析

2.1 战场救护普及能力

美军对远征医疗救护技能培训十分重视。通常,每一名入伍士兵都要求学习基本的战场救护技能。由于美军长期在境外参战,积累了丰富的战场救护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传授给新兵,因此,有利于其医疗技术整体的普及与提升[4]。

2.2 医疗器械保障能力

此次演习美军仅展示了医疗包(内含止血带、H型绷带、14口径针管、止血药粉、鼻咽通气管等)这一简单器材,但整体看来,其种类齐全、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值得参考借鉴。

2.3 医疗救护执行能力

美军的医疗救护程序非常完善。以九要素标准程序为例,通过九要素标准程序卡片,美军可快速准确呼叫后方支援力量,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护避免身亡。因为该程序已标准化,且经实战检验,一旦出现大规模伤亡情况,不易出现忙乱等现象。另外,其医疗责任分工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况下可以做哪些抢救工作;需要继续战斗的伤员和不需继续战斗的伤员使用的止疼药不一样等[5]。

3 启示

3.1 加强基本的战场救护技能推广

虽然我军在新兵入伍期间也进行了战场救护的相关内容培训,潜水员也学习了潜水医学等相关知识,但存在训练时间有限,技能掌握不扎实,与实战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常规医疗救护技能展开普及推广。

3.2 建立清晰明确的医疗救护制度

我军一直以来就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救护制度,但在某些方面仍需进一步具体细化并明确职责。毕竟美军常年通过实战积累的战场救护经验值得我军参考借鉴与学习,取长补短。

3.3 配备简单实用的医疗救护器材

我军同样配备有急救包等战场医疗救护器材,但从其器材种类齐全性、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考虑,尚有改进空间。

[1] 万辉,张建,刘秋红,等.美军航母担负的卫勤任务及保障需求[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1):72.

[2] 龚国川,陈伯华.美军作战前沿伤员医疗救护技术与装备最新发展[J].海军医学杂志,2006,27(1):90-93.

[3] 骆星九,沈俊良,王猛,等.美军医院船医护人员管理模式浅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4,35(2):160-162.DOI:10.3969/j.issn.1009-0754.2014.02.038.

[4] 刘玉龙,张尉.美军数字化单兵防御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海军医学杂志,2012,33(1):67-70.

[5] 史亮,梅全亭,莫琳波.美军远征联合作战“海上基地”后勤保障构想探要[J].外国军事学术,2009(6):67-70.

(本文编辑:彭润松)

266042 山东 青岛,海军潜艇学院(周方毅);解放军91999部队(叶永利)

E14;R826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7.04.007

2017-01-08)

猜你喜欢
绷带伤员战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智能绷带促进伤口无痕修复
透明的绷带
C-130:战场多面手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一种新型压力绷带的探索与研究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对雪人的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