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滩涂开发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7-03-01 10:51曹铎骞杨永林
海河水利 2017年3期
关键词:海河滩涂河口

曹铎骞,杨永林

海河流域滩涂开发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曹铎骞1,杨永林2

(1.华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170;2.天津市龙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300181)

简述了海河流域滩涂的自然资源概况和开发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产生不利影响的5个问题。为了使滨海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生态价值,从总体规划、总面积控制、岸线利用、建设项目控制以及海洋资源保护5个方面对海河流域滩涂开发建设的管理提出建议。

海河流域;滩涂;规划;保护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海河流域983 km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面积的滩涂湿地资源。渤海湾独特的海岸湿地环境在蓄洪纳潮、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的同时,为渤海湾盛产海洋经济类生物提供了生存场所,也是鸟类生存和栖息地。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流域内沿海地区对滩涂湿地进行了大面积、高速率的开发建设,致使流域滩涂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为了使滨海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生态价值,笔者对海河流域滩涂开发建设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1 流域滩涂概况

1.1 区域位置及自然概况

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7°30′~119°51′、北纬37° 53′~40°53′,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海河流域的海岸线地处渤海西岸,北起河北省秦皇岛市张庄,南至山东省黄河口,全长983 km,沿岸线依次有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海河流域的海岸岸滩沿渤海湾北岸和西部岸线组成,岸滩地质岩性基本为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渤海湾位于渤海西部,是渤海三大海湾之一,是京津的海上门户、华北海运枢纽。

海河流域沿线岸滩处于渤海湾,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暖。983 km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面积的滩涂、沼泽,形成了独特的海岸湿地环境,是一些重要的海洋生物经济种类索饵与产卵的场所,也是鸟类特别是候鸟迁徙必需的栖息产卵地。海河流域滩涂地区有众多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县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市级以上河口自然保护区8处,主要保护种类包括鸟类、鱼类、海洋生物、湿地系统、贝壳堤等。

海河流域是我国东部沿海降水最少的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35 mm。海河流域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雨量较丰,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少,天然湿地在海河平原广泛分布,湿地水面面积约2 700 km2。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快速增长及流域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量开发程度提高,平原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截至2005年,平原13个主要湿地水面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下降70%以上。

1.2 滩涂资源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海洋滩涂湿地是单位面积上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在食物生产、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纳潮蓄洪、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同时,滩涂湿地还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海河流域河流众多,800余条大小河流的洪涝水经由64条入海尾闾河道和入海河口沿流域海岸线注入渤海。流域的岸滩在陆海水文、泥沙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我国最为广阔的潮间带,拥有着大量的滩涂资源。流域内的滩涂特别是潮间带和浅水海域,是流域内不可多得的湿地资源,特别是在陆地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条件下,对沿海城市的气候和水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20世纪50—90年代统计,海河流域滩涂总面积约为2.41万km2,其中潮上带(高潮位以上10 km)面积1.13万km2、潮间带(高潮位—低潮位之间)和浅海(低潮位—10 m等深线)面积1.28万km2。在2010年滩涂资源统计资料中,海河流域10 m等深线以内的滩涂资源量约为7 616 km2。

2 流域滩涂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流域滩涂开发现状

海河流域沿海地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域内,是我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是流域发展滨海新兴经济的区域。沿海滩涂资源是滨海地区最大的土地资源优势,开发利用滩涂资源是推动海河流域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支撑。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对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滨海新区、环渤海经济圈、渤海新区的规划和部署成为推动海河流域和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动力,广阔的滨海地区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滩涂的开发也由20世纪对中高滩进行开发逐渐转为向中低滩发展。各环渤海新区通过围海造陆、建设港口等途径大规模开发潮间带和浅海区,局部岸段淤进速度大大加快,岸线向海不断推进,已由最初的0 m等深线向5~7 m等深线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原海岸线的形态。

根据对流域滩涂开发治理情况的调查,2000年以前沿海各省市主要对潮上带进行了开发利用与治理,共计开发了1.06万km2,主要包括农场、旅游度假村、海水养殖、盐田和开发区等。2000年后,滩涂开发主要以建设港口、经济区为热点,围垦区域向潮间带和浅海发展,截至2010年,沿流域海岸线仅天津、河北两省市建港口、围海造陆面积就超过618 km2,占潮间带和浅海总资源量的8.1%;山东省在防潮堤以内河口两侧滩涂开发围垦面积约400 km2,占潮间带和浅海总资源量的5.3%。流域内潮间带和浅海总资源量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12 800 km2减少到7 616 km2。

2.2 滩涂需求量预测

滨海地区有丰富的海洋、石油和港口资源,交通便利,是流域内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有潜力的地区。根据海河流域未来经济发展布局,滨海平原区规划为新型工业的基地,在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带动下,将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国际航运、国际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因此,流域河口海岸滩涂蕴藏着巨大的开发陆域的空间。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带动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自2010年以来,沿境内海岸线开发布置7个港区和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其中天津港南疆港区和临港经济区现围海造地超过5 m等深线、局部超过7 m等深线。根据《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 270 km2,预测到2020年天津围填造地面积约560 km2,到2030年围填造地面积将达到约650 km2。

根据《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原有滩涂开发的基础上,增加了黄骅港、京唐港建设,并启动了唐山曹妃甸新区和沧州渤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其中,曹妃甸工业区规划面积310 km2,2010年完成围垦面积150 km2;沧州渤海新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 379 km2。

根据《山东省滨州港总体规划》,到2020年滨州市预测开发557 km2,东营市200 km2,总计757 km2。

根据以上各省市滨海地区的发展规划,滨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对滩涂湿地大面积、高速率的围垦和开发。由此会导致滩涂湿地数量日益减少,滩涂湿地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到严重威胁,生态服务价值大幅度降低。在陆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滩涂湿地面积的大大萎缩势必对人类的生态环境不利,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2.3 存在问题

(1)缺乏统一的开发规划。海岸滩涂的形成是陆相和海相水文、泥沙长期作用的结果,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涉及水利、港口、航运、渔业、海洋、军事、土地资源等行业和部门,各行业和部门都从各自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进行滩涂开发建设和规划,由于各类规划对海岸滩涂的使用范围、发展定位、开发时序、建设标准等方面缺乏协调性,在进行开发建设和利用时出现矛盾。如,自20世纪50年代滩涂开发以来至今,沿海各地开发基本上以各自所需进行,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岸线利用布局合理性差、岸线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重复建设。特别是港口资源的利用、化工项目的建设、工业园区和经济区的开发等,各地各自为政,没有从海河流域整体规划着手,造成项目重复建设,给国民经济造成浪费。天津市南港工业区的规划范围北起独流减河口南至子牙新河河口,该规划范围内包括大港分洪道和沙井子分洪道,其中大港分洪道是解决独流减河泄洪不畅、确保河口两岸石油化工企业和天津防洪安全的入海通道,沙井子分洪道是大清河系超标准洪水的入海通道,2条分洪道功能的丧失将会严重影响海河流域和天津市的防洪安全。

(2)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2000年以来,为满足社会需求和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滩涂围垦和围海造陆成为沿海地区的热点工程,滩涂大面积和高速率的开发特别是由潮间带向浅水海域的延伸造成滨海地区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不仅使浅水水域的海洋生物(鱼、虾、蟹、贝)大幅度减少,近岸渔业生产能力下降,对鸟类的栖息和生存造成影响,而且在陆域蓄水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条件下,滩涂湿地大面积减少势必严重影响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

经有关部门调研,各地滩涂开发工程仅对工程开发进行了局部的环境影响探讨,缺乏整体工程建成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3)对海洋水流动力的影响。渤海湾的水流运动受渤海海洋环流作用和地球引力作用,一是沿海岸线方向自湾口向湾顶的顺岸流,二是受潮汐作用发生的向岸流。海洋依靠海洋动力维持其动态平衡,任何水域工程都会影响海域的海洋动力条件和流态平衡。天津近岸滩涂开发已达到5 m等深线,向海延伸8~10 km,局部最大向海延伸到7 m等深线(向海延伸约20 km)。海岸线的向海延伸,阻碍了海洋的环流,并造成能量集中,局部改变了海洋的动力平衡和流态平衡。因此,对潮间带和浅海海域大面积的开发和过度向外海延伸,影响了海洋的动力平衡和流态平衡,给近岸工程和岸线滩面造成冲刷。不科学和不合理的滩涂开发,势必给人类带来不利的后果。

(4)缺乏开发合理性的分析研究。滩涂开发应根据渤海湾的海流流向、潮流运动形式,在不影响泥沙来源和运移规律的条件下,确定每块围填造地向海延伸的长度、面积或开发边界。以往的开发只注重经济增长的需求,工程建成后对海岸冲淤状况的改变和环境的影响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相应的补救措施也无从谈起。

(5)对河口防洪的影响。在海河流域64个入海河口中,有13个较大的入海河口在海河流域防洪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海河口、独流减河口、永定新河口等是天津市港口建设和发展的所在地,河口两侧的岸滩是滨海新区重点开发区域。近年来,受河口两侧围海造陆的影响,河口的泄流由漫滩行洪变为通道泄洪。由于水流通道的变窄,外海涨落潮受到影响,潮位发生变化。根据南京水科院对海河口治导线调整后的数学模型试验和对临港经济区、南疆港区范围内的水文全潮观测,在渤海湾天文潮的条件下,海河口的高潮位增高对汛期海河干流的安全泄洪不利,对两岸防洪工程的安全运行不利。

同时,临港经济区的临港工业区的港池、南港工业区的港池,均位于河口规划治导线内,并且距挡潮闸2~3 km。港池底高程低于挡潮闸10~13 m左右。挡潮闸与港池之间的短距离和大高差势必在泄洪和落潮流的高速水流下对闸下河床产生冲刷,使纵坡变陡,改变了挡潮闸原运行条件,影响着挡潮闸的运用安全。

3 对滩涂开发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海河流域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流域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体系发达、在促进京津冀及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沿海地区为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相继出台了《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山东省滨州港总体规划》。在各省市的规划中,只针对本地区的发展和需求进行了规划,缺乏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或流域全局的部署。

为了对沿海滩涂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有关部门应协同水利、海洋、港口、交通、国土资源等行业或部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对沿海地区的滩涂围垦、港口资源利用、工业项目、化工项目等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利用资源和科学开发,使经济社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3.2 开发建设总面积控制

为了指导沿海地区滩涂治理规划,水利部2011年启动了《全国河口海岸滩涂开发管理规划》《海河流域河口海岸滩涂开发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该规划在确保河口防洪除涝安全的前提下,从防洪减灾与水工程安全管理层面,编制各河口海岸滩涂控制性开发的管理规划,明确水利功能区划,进行功能区布局,提出控制与管理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对全国和流域沿海滩涂的开发特别是潮间带和浅水海域的开发提出控制总量的管理措施,或因地制宜,明确湿地的开发量或开发率,如确定潮间带或浅水水域的开发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开发控制范围等,防止过度开发。

3.3 岸线利用控制

流域983 km长的海岸线上,目前受沿线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对岸线利用程度相差较大。在岸线利用中,应根据该区域内海洋水文条件、河流水文条件和泥沙运移情况、岸滩地质情况等,开展分析研究,再确定岸线利用布局,避免影响海洋的动力平衡和流态平衡,尽量降低或减少对自然规律的破坏。

3.4 开发建设项目控制

海河流域有13个较大的入海河口,在海河流域防洪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只有海河口、独流减河口、永定新河口、漳卫新河口、滦河口进行了河口治理规划,其它河口的治理规划工作还未开展。为了确保河口地区的防洪除涝安全,对未进行治理规划河口两侧的开发建设项目要进行控制,避免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防洪标准的提高建设项目建设范围与防洪用地发生冲突,对河口的防洪除涝产生不利影响。

3.5 施工过程中对海洋资源的保护

20世纪80年代以前,渤海湾为天然渔场,丰富的水生、底栖动物和良好的湿地植被成为鸟类的栖息和迁徒地。受近年来滩涂围垦的影响,渤海湾鱼类资源丰富的优势已不存在,鸟类生存环境和迁徒站受到影响。根据本人近几年在航道施工单位的调研,在滩涂围垦中,基本采用就地取泥围填的方法,挖泥船一般采用绞吸式挖泥船。挖泥船绞刀头的功率在20~4 000 kW,最大挖深25~30 m,生产能力大多在1 500~3 000 m3/h。挖泥船的生产能力越高、河床挖深越大,挖泥船的功率必须越大。挖泥船的施工不仅破坏了河床,而且对海洋生物的生存、栖息地进行了破坏。挖泥船的功率越大、围垦面积越大,其破坏性越大。同时,围垦造陆过程中,吹填土固结打桩机的噪声使海鸟失去了栖息地和迁徒站。为保证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生物的繁衍生息,在围垦项目的施工中,对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4 结语

海洋湿地和陆地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海河流域海岸线长,拥有丰富的海岸滩涂湿地资源。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地区大面积和高速率的滩涂围垦和开发建设过多地重视了滩涂湿地的经济价值,忽视了湿地的生态价值。特别是围垦开发过程中岸线布局不合理、岸滩的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和不科学的开发,都是对湿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因此,为了在满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和有效、高效地利用滩涂资源,建议国家或有关部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对流域现有滩涂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以量定需,合理利用,优化配置,防止过度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资源,减少或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TV856

A

1004-7328(2017)03-0030-04

10.3969/j.issn.1004-7328.2017.03.009

2017—02—18

曹铎骞(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海河滩涂河口
霞浦滩涂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上岸的鱼
滩涂上的丹顶鹤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破冰开河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