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

2017-03-01 12:43宋微伟
科技传播 2016年2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新媒体转型

宋微伟

摘 要 当今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快节奏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数字信息时代中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手段。而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普知识的重要媒介。新媒体的普及对科技期刊数字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媒体条件下的科普更加需要以传统科技期刊为基础,结合专业科普机构、科研机构等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联合,以适应新时代下科普传播的需求。本文面对当前科技传播的新形势、新特点,对新媒体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一些粗浅分析,提升科技期刊的科技传播能力,使科技期刊在数字信息时代对科普宣传工作更加有效、广泛。

关键词 新媒体;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048-02

当今时代,追求速度讲究效率,随着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对我们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为载体的新兴数字媒体已逐渐替代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成为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信息传播手段。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普知识的重要媒介,在“互联网+”的大潮中,如何实现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更好的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科普宣传,是广大科普期刊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难题和考验。众所周知大众科普宣传的主要途径是信息傳播,没有信息传播就无法实现科普。媒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科普知识传播方式,更增加了科普知识的传播速度与范围。

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之类的传统媒体而言,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综合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基于计算机、通信、数字广播等媒介新技术构成的体系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运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户外电子广告屏等终端,向受众群体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型传播媒介[ 1 ],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渐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媒体形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新媒体在科普宣传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已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文针对新媒体在数字信息时代科普宣传中的实际需求,对新媒体在信息化时代中的科普宣传作用进行一些粗浅分析,为实施新媒体科普传播平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在数字信息时代使科普宣传工作更加有效、广泛的开展,达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目的。

1 科技期刊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1.1 传统媒体传播途径窄,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为代表的“说教式”“灌输式”等科普宣传办法,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国目前的科学知识传播现状也不容乐观,依靠传统科技期刊进行科普宣传的方法,已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科普宣传的需求。目前传统科技期刊的发行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信息量不大,科普报纸萎缩,报纸的科普版面压缩[ 2 ]。传统科技期刊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展、扩大,互联网以其快捷丰富的信息、超越时空的联系,逐渐取代传统纸质媒体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新兴科普传播呈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新特征。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直接冲击着传统的科普观念和科普方法[3]。通过传统媒体已不能满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需求。

1.2 新媒体传播满足现代科普传播需求,顺应时代发展

在现代信息社会,新媒体充当着信息收集、加工与传播的重要作用,为受众带来了多种选择和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是媒介发生作用的最普遍、最广泛、最具规模效应的形式。

传播状态的改变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传播方式由一对多变为多对多。当传播者向个体受众交流信息时,不再受时间、地点、受众数量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群体受众同时交流时,可以针对群体受众中的每一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这样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递者,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面对大众进行传播。新媒体形式与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以爆炸式的发展,迅速在传媒领域占领了大半江山。新媒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可以服务于科学普及。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可以充分满足人们对于科普知识形式多样化的需求。新媒体对于科技期刊资源数字化出版,提供了广泛的传播空间。在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更广泛、更有效的进行科普宣传,取得更大的效果。

2 科技期刊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抓住新媒体兴起的新机遇,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科技期刊自身优势,结合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数字化宣传终端,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在我们的构想中,科技期刊开展数字出版主要注重3个方向,分别是视听类数字媒体出版、互联网数字出版、移动互联网数字出版。

2.1 视听类数字媒体是新媒体科普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比于经济、时政等信息的即时性、紧迫性,娱乐、运动等信息的趣味性、休闲性,科技信息比较单调沉闷,特别是由于传统的纸质宣传媒体受时效性所限且局限于文字、插图等表现形式,缺乏趣味,无法吸引大众的兴趣,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视听类数字媒体电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公交移动电视、社区科普屏媒、楼宇电视随处可见。在这些视听类媒体平台上,所有形式的视听类节目都可以成为科普传播手段。

现在视听类数字媒体电视中科普类资源极其稀缺,现有资源基本是生活小窍门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涉及较深科学知识的科普节目中关于科学理论性的问题,往往受时间限制,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理论支撑,不能对科普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科技期刊恰好可以补上这方面的短板。科技期刊已拥有长久以来大量有权威性的科普知识积累,科技期刊的每一位作者,可以说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科研故事使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创作,开发视听类数字媒体出版物,既可以在相关电视台、网络视频网站投放播出,也可以压制成光碟在科普宣传活动上发放,收到很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2.2 互联网数字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中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受制于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周期较长,不能很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式传递的特点,每每发生突发事件,科技类媒体刊发的相关科普文章,总给人迟来一步的感觉。而“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并且可以实现双向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能够实现互动,在新闻发布的同时让用户参与到其中,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科技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出版后,任何一个科普相关话题,都可以借助新媒体的这种网络的形式,发布和传播相关科普信息。新媒体所独有的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富媒体等视听形式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大量的受众参与其中,关注并发布、传播科普知识。

现代社会的意外灾害和事故频频发生,这其中既有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又有矿难、火灾,交通事故等社会灾难,还有食品安全、动植物防疫等安全问题。互联网媒体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及时传递正确信息、消除部分群众的恐慌心理。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各大网站就迅速的制作出相关专题,在网页显著部位刊登抗震救灾捐助方式、方法,同时结合地震科普知识跟踪报道此次重大自然灾害。

2011年日本因地震发生核泄漏事件后,各大网站纷纷开辟专题,科普核辐射当面的知识外,还组织人员、稿件,利用各种新兴媒体,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关核辐射的谣言,发布权威的科普知识,进行辟谣,起到了很好的防谣、辟谣的作用。

在玛雅预言中2012年12月2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一天是玛雅历法中重新计时的“零天”,表示一个轮回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而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宣扬所谓的“世界末日说”,针对这一反常社会现象,各大网站进行了多种数字新媒体形式科学解读,刊载专家的“辟谣”解读,宣传正能量,抵制谣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响。

科技期刊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载体,积极反应,发挥自己的优势,组织人员,请权威专家指导、专业作者撰写文案,开发出版一系列数字科普资源包,放到网上供网民下载,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2.3 移動互联网的兴起在新媒体是科技期刊转型的重要方向

科技期刊要向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向转型。移动互联网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媒体,已经成为科普传播的主力。微信作为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经过近5年时间的发展,微信用户已超越7亿人,已基本覆盖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目前,微信活跃用户数超5.49亿,其中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4]。微信是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一款社交软件,它正在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微信已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科技期刊应该把握这一历史潮流,顺势而上,大力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微信这一公众平台,进行数字化出版转型,开发、出版一批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出版产品。借助微信这一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积极进行数字化出版转型过程中的探索工作。

3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数字信息时代中新媒体在的科普宣传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结合数字媒体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期刊自身优势,积极进行数字化出版转型。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科技期刊向数字化出版顺利转型,科技期刊在信息化时代的科普宣传中必将继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期刊完成数字化出版转型后,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优势,以新媒体形式,有效的覆盖受众人群,广泛传播科普信息,实现科普信息资源共享;社会环境监测和舆论监督,推进社会改革和进步;普及文化教育,传播科学知识,传承历史精髓,倡导社会文明;休闲娱乐,提供精神粮食。

参考文献

[1]魏丽锦.新媒体——一个相对的概念[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25.

[2]新华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科学素质标准的人口仅为2%[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4-08/01/ content_1688943.htm.

[3]吴昱锦.浅谈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科普工作[EB/OL].重庆科协网,[2012-7-20].http://www.cqast.cn/htm/ kxbbs/2012/0720/14136.html.

[4]腾讯发布.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EB/OL].http:// 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g4NjQzMw==&mid=2086 17371&idx=1&sn=d4cba1edc210e0e7779752eb9dc84844,2015,9.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新媒体转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科技期刊”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科技期刊的分类
转型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