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2017-03-01 11:13张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1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

张雪

摘 要:认知发展规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理论之一,数学教学只有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同时优化课堂结构,推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

关键词:认知发展规律 认知活动 学生主体

一、认知发展规律概述

认知也称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认知发展规律遵循“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運算”这一不可逆过程,其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此阶段相当于婴儿期,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并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第二阶段为学前阶段,是对各种感觉运动形成表象或形象思维的阶段过程;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相当于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但运算能力仍局限于以具体事务为依据;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开始于青春前期,可以对抽象的或表征事务进行逻辑运算。本文主要讨论认知发展规律的第四阶段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以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二、教学与认知发展规律的关系

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要按照学生的知识起点来组织教材、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什么学生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却无言以对?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常常依据自己对教科书的把握和对知识的理解来开展教学活动,而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当作“零起点”或拔高起点来实施教学。所以数学教学中,无论教学设计还是组织课堂教学都要准确锁定学生的学习起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学还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其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不断重构的过程,是原有认知结构的不断延伸和扩展。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再学习,思考再思考,不断地冲击最近发展区让知识重构,才能实现内化中再建构。

当然,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应该有个“度”。教学中,若学生不经过大脑考虑和评价只听教师讲授,就会影响他们的知识重构。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如果只是机械地形式地注入大脑,而不是自己动手推导、通过应用达到理解掌握等这一系列的认识活动来进行重构,那么就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不良。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不断引导学生向最近发展区靠拢,逐步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果子不能一伸手就摘得到,而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

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就是要对学生认真负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一样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就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堂结构,推进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改革,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学校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认知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相同的目标。比如在一节数学练习课,我精选了5个解答题,前3个是有关菱形的,后2个是有关矩形的,菱形的题涉及到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题涉及到矩形的性质,其中第5个是综合性较强的矩形折叠问题,课堂上允许学生交流、讨论,理清解题思路后自己写出解题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个别指导、点拨。结束时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全部完成,剩余的学生中大部分完成了4个题,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完成了3个题,个别的只完成了2个题。面对这种情况,我都给予了肯定。数学教学就是要尊重个体差异,合理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只有学习主体主动参与和自己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成果。课堂上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体会学生心中所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使他们的特长和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让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能绽放异彩。

教学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者缺一不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甚至学生的学变得可有可无。教学中如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方法上除讲授法外还要综合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问答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老师灌输当观众变为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讨论、探究、质疑等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着观察、思考、发现、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找到了自己的准确定位:促学者,即提示学、指导学、组织学、提高学、欣赏学。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了解并遵循认知发展规律,课堂上积极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让数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第11页.

[2]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人教社 1985 年版,第 106 页.

[3]王道福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第34页.

[4]余文森编著.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第139页.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
优化德育常规,发挥学生主体,放飞学生心灵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