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与观察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2017-03-02 03:15李文姣
关键词:观察力事物维度

李文姣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郑州 451000)

儿童绘画与观察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李文姣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郑州 451000)

观察力是“思维的知觉”,观察力敏锐并善于快速把握事物形象特征的儿童通常都具有突出的绘画能力。通过扩大儿童的观察视野,深化他们观察的层次,培养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这是儿童开展创造性绘画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表明: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儿童的绘画表现出不同年龄段所具有的特点,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绘画变得更复杂和写实。儿童的观察力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四年级儿童显著高于二年级儿童,六年级儿童显著高于另外两个中低年级儿童。而且绘画水平和观察力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绘画水平和观察力均显著高于男生;相关分析显示,儿童的观察力与其绘画能力的各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儿童的观察力越强,他们的绘画水平越高;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观察力对儿童的绘画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进一步验证了相关分析。

儿童绘画;观察力;家庭动力绘画

一、问题提出

儿童绘画泛指12岁前儿童的画作,绘画不是单纯意义的一门学科或一种技能, 更多的是儿童表达自我意识的一种途径,类似于内在认知的外显过程,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创作活动。儿童的绘画能力和作画水平是由其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和规律所决定的,他们用画笔描绘出的各种符号代表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思维、想象和认知,虽然部分符号与其代表的现实物体相距甚远,甚至在成人看来是没有意义的,但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这就是绘画所具有的创造性意义。心理学研究认为,语言是传达思想(意见和观念)的最好的手段;而绘画(色彩和线条)是传达情感最好的方法,儿童绘画不只是美术作品的展现,而是蕴含着许多内在心理特征,从一笔一画和图案人物的布局都能分析出潜在的心理意识表达。

观察力是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综合,它指个体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的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充分了解、详细分析并理解记忆的能力。绘画中的观察力是指绘画者通过对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布局等各种特征要素的把握,并有机地组成完整的形象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诠释。有研究认为,观察力敏锐并善于快速把握事物形象特征的儿童通常都具有突出的绘画能力,经过绘画训练的儿童往往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表现为能够迅速捕捉到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等外在特征。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一部分没有经过任何绘画训练的儿童也能在色彩、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这说明观察力具有天赋性与后天培养双重结构。虽然研究者很早就开始对儿童的观察力与其绘画水平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但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却开始于20世纪初。由于众多研究之间的方法不同,对于观察力的测量各个学科间没有一致的界定,一些研究没有对儿童绘画进行标准化的定量分析,因此研究结论出现了不一致,正是由于这一多元化趋势,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儿童绘画的相关研究。

心理学研究认为,观察力是构成人类的多元智力要素之一,是有目的、有计划、相对持久的知觉,因此又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观察力对于绘画虽然主要是视觉活动,但广义的观察力是有机地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认知活动相结合的过程。观察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要正确指导儿童的观察活动:确定认知目的,提高观察的实效性;教给认知方法,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发挥认知联想,提高观察的深刻性[1]。儿童绘画的过程是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是用心灵建构美的世界,在绘画过程中体量感、空间感、比例感、节奏感等因素都与观察力息息相关,因此绘画技能的提高最终是审美的提高,是思想力的提高,反之没有审美力的提高,就没有观察力的提高,也就没有绘画能力的提高[2]。因此美术教育并非教授儿童绘画的技巧,而是让儿童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美、捕捉美,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领悟力和审美力。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虽然诸多研究从理论上都肯定了观察力对儿童绘画能力有重要影响,但是大都是美学和教育学关于儿童观察力培养的定性研究,从实证方面研究观察力与儿童绘画之间相关关系的几乎没有。通过研究儿童绘画与观察力的关系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

二、观察力对儿童绘画水平的影响

(一)被试

实验在云南省昆明市某小学选取学生120人。将被试者按年级分为三组,即二年级组、四年级组和六年级组 (每组被试40人,男女各20人),平均年龄分别为8.1岁、10.3岁,12.6岁。所有被试的参与者均得到家长及学生本人的知情同意。

(二)实验过程

1.实验任务

(1)家庭动力绘画任务。本研究的实验任务是规定绘画主题,让儿童按照主题进行自由绘画,最后将绘画按照标准量化分析,分为图画细节性、具象性表现、探索程度和艺术水平四个纬度。家庭动力绘画(Kinetic Family Drawing,K-F-D)是1970年由Burns和Kaufman编制,在绘画过程中,要求小朋友画出每个家庭成员以及他们正在从事的活动,为用绘画分析家庭内部互动情况以及人际情感联系提供了可能性。国内部分学者己将家庭动力绘画测验应用于儿童心理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

(2)观察力测量。观察力作为认知能力的核心要素决定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观察力要求个体具备善于发现客观事物非典型特征的能力。观察力是儿童感知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基础,是儿童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诸如注意、记忆、情感、想象、兴趣等心理活动倾向都是通过观察活动产生的。观察力具有以下特征:目的性、精确性、锐敏性、客观性、全面性。观察者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事物,并能够预想观察的结果,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有意义细节,迅速准确地发现事物本质特征和重要细节。但是,人的观察力存在着个别差异。

该测验在12分钟左右完成,因此可以保证儿童在这段时间内注意力可以保持集中。测验是在计算机上提供12个flash小游戏(2个练习游戏,10个正式测验),每个游戏包含两张十分相似的图片,这两张图在仅7个地方有不同之处,请被试用鼠标指出。每找出一处计1分(每个游戏限时1分钟),纪录被试的总分。

2.实验材料

(1)每个儿童两张A4标准大小的白纸。

(2)6-7名儿童为一组,每组一套18色的水彩笔。

3.计分标准

(1)细节性。细节性,用可以阐明绘画关键概念的14个校标(12个用二分法计分,2个采用非二分法计分),各项量化指标见表1。

(2)具象性。具象性,是指创造可辨认的符号来代表物体的能力(如人、植物、动物、房子),以及在空间上把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能力。包括基本形式完整度、颜色使用量和空间组合三个计分维度。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5分。

表1 细节性的各项量化指标

(3)探索性。探索性,是指儿童的设计、具象性绘画和儿童使用艺术材料所反映出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变化性以及程度,包括颜色变化、图案变化和动态变化三个计分维度,最高分为9分,最低分为3分。

(4)艺术性。艺术性,指运用不同艺术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来表现情感、制造效果以及装饰艺术作品的能力,包括表现力、饱满感和美感三个计分维度,最高分为9分,最低分为3分。

4.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儿童绘画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和观察力量表的得分。将数据收集并计算完毕后统一录入SPSS数据库。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录入数据后,分别以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以被试在家庭动力绘画和观察力测验的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处理,依据研究目的选择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方法。

(三)结果

1.儿童绘画水平和观察力的年级、性别差异

在本研究中,用绘画总分显示儿童的绘画水平,绘画总分又包括细节性、具象性、探索性和艺术性四个维度,分别计算三个年级和不同性别在绘画水平和观察力的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了探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被试在绘画水平和观察力上的差异,作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儿童的绘画水平与观察力(M±SD)

注:*P<0.05**P<0.01***P<0.001

由表2可以看出,除了在细节性上四年级略低于二年级,在具象性、探索性、艺术性和总分上四年级都高于二年级,在这四个分维度和总分上六年级均高于四年级和二年级,显示出儿童的绘画水平随着年龄增长有增长趋势。

在绘画总分和四个分维度上,三个年级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经过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发现,在细节性、具象性和总分方面,六年级显著高于二年级和四年级,在探索性和艺术性方面,六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和二年级,四年级也显著高于二年级。在绘画总分和四个分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绘画水平上均显著低于女生。

在观察力方面年级差异极其显著,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观察力呈阶梯状上升,四年级显著高于二年级儿童,六年级显著高于另外两个中低年级儿童。观察力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观察力要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擅长观察周围的细节。

2.观察力与绘画测验水平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索儿童的观察力与其绘画能力之间的关系,对其观察力测验的得分与绘画总分及其分维度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观察力与绘画水平的相关分析

注:*P<0.05**P<0.01***P<0.001

如表3所示,观察力与儿童的绘画能力的各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儿童的观察能力越强,他们的绘画水平越高。

3.观察力对儿童绘画水平影响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观察力对儿童绘画水平的影响。以儿童绘画的总分为因变量,以观察力测验的得分为自变量,在进入水准为α=0.05,剔除水准β=0.10上做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观察力对儿童绘画水平影响的回归分析

注:*P<0.05**P<0.01***P<0.001

由表4可以看出,观察力对儿童的绘画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回归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相关分析。

三、讨论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和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儿童每天都在观察着周围的世界,由于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难以用文字或语言表达他们观察到的事物,但是他们能够运用绘画作为表达途径。观察力是儿童绘画水平外显标志,敏锐的观察力是画出丰富多彩、线条流畅的图画的基础。当教育者鼓励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体验生活中的美并表现在绘画中,鼓励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通过绘画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感,就有助于促进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张晶晶,2011)[3]。由于绘画要求儿童的大脑、双手和眼睛的协调配合,因此儿童可以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注意、记忆、提取、再现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本研究通过收集三个年级儿童的绘画进行综合比较发现,每个年级的绘画都有独特的特点,并表现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绘画变得更加写实,色彩更多变,能够用绘画表现情绪和艺术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创造更复杂的绘画与丰富的表征经验密不可分(Cherney,London,2006)[4]。一般来说,当认知能力提高了,儿童更容易区别各种表征,从简单表征(如,棍形人)到复杂表征(如,个体穿衣服,有面部的细节)。儿童绘画的比例逐渐接近现实,所画的人物本身和他们之间的比例能保持一致。绘画是儿童认知的复杂活动,儿童逐步学习运用视空间编码,并将其与符号概念编码相结合,逐渐出现认知冲突,意识到头大身小的不协调性(Burkitt,Barrett,Davis,2003b)[5]。画中头躯比例趋于正常反映出他们编码策略、认知水平及监控调节能力的发展。总之,儿童能够画出他们观察到的事物细节,大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画得更写实,事物外观画得更准确,画面追求完美充实,能够表现思想和故事情节(Isabelle,Cherney,Claire,Seiwert,2006)[6]。另外,随着儿童的成熟,他们的运动技能逐步完善,小肌肉运动技能在儿童5-9岁的时候发展迅速,表现出对线条的控制更随意,绘画水平也随之提高 (Braine,Schauble, Kugelmass,Winter,1993)[7]。然而,一个很有趣的发现是儿童绘画描绘的细节数量与年级并不呈正比。绘画中包含的细节数量是通过细节性来考察的,而对儿童的绘画能力要求较高的充实性和表现力是通过探索性和艺术性来考察的。因此,可能出现四年级儿童为了追求更高的绘画表现而减少一些细节的数量,从而出现细节性低于二年级、而在探索性和艺术性上的得分高于二年级这一现象。

研究发现,观察力与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相一致,小学阶段是儿童观察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的观察能力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有比较明显的年级差异。对儿童绘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幼龄儿童经常重复画曾经画过的东西,究其原因可能与他们缺乏细致观察力和把握周围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能力有关。在儿童年龄小、经验少、思维能力较差的二年级阶段,他们很难保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往往扫视外在事物而无法形成记忆,甚至只对外表具有新奇性的事物感兴趣,而忽略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特征。因此,注意力稳定性差、表象视觉水平低导致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线条零乱、图形简单、画面缺乏条理性、物体形象不完整等特点,这都与他们的观察力有限有关。并且儿童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们进行表象思维的深度和逻辑性,只有引导儿童进行自觉的、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才是提高他们绘画水平和绘画能力的保证[8]。儿童自发的观察活动往往随意,他们容易关注新奇有趣、色彩艳丽、外形奇特的事物,没有目的性的观察导致他们只会关注事物的个别特征,容易被无关刺激影响而转移注意力,对整体和全局却视而不见。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内容,并且在绘画过程中引导他们选取合适的观察方式,通过提高儿童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用心进行观察,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9]。

对儿童的观察力与绘画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力与儿童绘画的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的观察力越好,则绘画将变得更复杂和写实,包含更多的细节,所画的比例、色彩更接近真实物体的颜色。同时,回归分析的结果也显示观察力与儿童绘画能力相关最为显著。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儿童通过观察感知事物本质特征,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并对各种事物进行比较。并且观察的对象要求一定是真实的,因为任何电子模拟的事物的真实性都无法与实物相媲美,儿童只有观察什么是“真的”才能与“假的”相区分。因此,要为儿童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观察对象,从他们与观察对象近距离的接触中形成表象认知,提高观察力。另外,在绘画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对于那些绘画构图简单、造型单一、内容空洞、缺乏灵动性的儿童,需要培养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在绘画活动中,儿童通过视觉、听觉、感知、记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总之,提高观察力是儿童开展创造性绘画的关键环节。

四、结语

研究发现:(1)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儿童的绘画表现出不同年龄段所具有的特点,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绘画变得更复杂和写实。儿童的观察力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四年级儿童显著高于二年级儿童,六年级儿童显著高于另外两个中低年级儿童。而且绘画水平和观察力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绘画水平和观察力均显著高于男生。(2)相关分析显示,儿童的观察力与其绘画能力的各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儿童的观察力越强,他们的绘画水平越高。(3)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观察力对儿童的绘画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验证了相关分析。

总之,观察力对提高儿童绘画能力有重要作用,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通过扩大儿童的观察视野,深化他们观察的层次,培养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1]朱灵华.幼儿观察力培养浅见[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3,24(5):70.

[2]曾小桦.论观察力在素描教学中的作用[J].美术论坛,2004,(5):53-54.

[3]张晶晶.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11.

[4]Cherney, I. D., & London, K. L. Gender-linked differences in the toys, television shows, computer games, and outdoor activities of 5-13-year-old children, submitted [J].Sex Roles, 2006,54:717-726.

[5]Burkitt, E., Barrett, M., & Davis, A. The effect of affective characterisations on the size of children’s drawings [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3,21:565-584.

[6]Isabelle D. Cherney, Claire S. Seiwert,etc. Children’s Drawings: A mirror to their minds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6,26(1): 127-142.

[7]Braine, L. G., Schauble, L. Kugelmass, S. and Winter, A..Representation of depth by children: Spatial strategies and lateral biases [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3,29:466-479.

[8]黄玉洁.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谈幼儿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J].课程教育研究,2011,(9):23.

[9]李仁.儿童绘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2):33.

编辑:黄航

Empirical Research on Observation Impact on Children’s Drawings

LI Wenjiao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He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Henan 451000,China)

Children who were observant and good at getting the characters of changeable objects, would be outstanding at painting. Observation was a crucial aspect of children’s creative art activities. Developed the ability to observe by enlarging their visual fields, deepening the observed hierarchy and creating the correct observ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ldren of different grades had unique painting styles, their drawings tended to much more realistic and complex as they get old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rade differences on observation, senior students were better than junior students;Gender mad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drawings and observation, girls displayed better than boys;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hildren’s observation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ir drawing abilities. The better observant, the better drawing abilities;Results of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children’s observation had distinct predictive effect on drawing abilities, which further verify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children’s drawings;observation;kinetic family drawing

10.3969/j.issn.1672-0539.2017.02.021

2016-05-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习型大学场域与反思性学习惯习的交互建构——基于主体性发展的大学生学习的系统生成”(15YJC88009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体性视域下大学生学习的生成性动力机制研究”(2015-QN-284)

李文姣(1983-),女,郑州人,讲师,社会学博士,河南省首批青年文化英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G633.955

A

1672-0539(2017)02-0113-06

猜你喜欢
观察力事物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美好的事物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奇妙事物用心看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光的维度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