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2017-03-02 19:00张林华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2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个性互动

张林华

【摘 要】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遵循汉字的构造规律、识字教学规律、学习规律,为学生营造富有文化气息的识字环境,教给学生与汉字、与同伴互动的方法,实现互动识字,使学生在科学有效的识字实践过程中发展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了解中华文化。

【关键词】识字教学 汉字文化 方法 互动 个性

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课程体系的基础工程,不仅为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奠定基础,更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丰厚的文化土壤。识字既是提高学生语文品质、思维品质的敲门砖,也是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更是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基本途径。

在长期的识字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掌握了以下识字教学原则。

1.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汉字的音、形、义联系起来,形成音、形、义的统一体。

2.要充分利用汉字字源中的场景信息,突出符合低段学生形象思维规律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根据字形进行联想,联系已学汉字进行联想,借助自己独特体验和记忆进行联想等,使字形形象化。

3.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读汉字、运用汉字,让静态的汉字进入动态的阅读、书写过程,运用汉字获得更多的信息,促进思维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

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丰富的汉字文化氛围,促使學生在与汉字的互动中,主动联系汉字文化,把握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体会汉字中的文化信息,并和同伴进行互动,交流识字经验和心得,不断优化自己的识字方式,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感受识字的快乐。

一、让学生与汉字建立感情

当学生把汉字当作自己喜欢的对象时,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认识它、理解它,愿意和它朝夕相处。教师的角色就是引路人,把学生牵到汉字文化的河流边,让学生与汉字之间发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富有文化气息的识字环境

温馨的、富有汉字文化气息的环境,本身就是有效的识字资源,它将教材里的教学资源从书本中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一年级教室里布置“汉字王国”学习园地,里面可以展示这些内容:常用汉字的字体演变图、有关班风汉字的字源图、四种汉字基本造法的图表、字理型的字谜等。图文并茂、色彩和谐的展示,能很快激起学生课内、课外识字的欲望,更主要的是用古代先民创造文化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和教材内容,及时创设让学生和汉字互动的环境。比如,把即将学习的汉字的字源图、字体演变图等制作成动画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

在平时活动中,教师动员学生到文化景点、名人故居拍摄有关汉字的照片,如涉及甲骨文、篆文等不同字体的对联、题词,使学生认识一些与我们的生活、与城市的文化建设有关的汉字元素,也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与汉字交朋友。

(二)教给学生与汉字互动的方法

识字方法影响着学生识字的质量。汉字本身是静止的、抽象的、冰冷的符号,如何才能让它灵动起来,成为学生表达想法的伙伴,这就需要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套互动方法。

1.见形联想。引领学生养成看到汉字后能根据字形进行联想的习惯,根据笔画、部首位置等联想到自己认识的事物,将符号转化成画面。当自己联想有困难时,可以查阅这个字的最初字形或者字源图,寻找到字形笔画和字义的联系,从而把握形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组字比较。引领学生学会拆分汉字的笔画和基本字根,比较形符、声符,联系学过的汉字进行归类,把新学的汉字和已学汉字进行整合。从整体上观察笔画或者字根之间的结构、位置,把握汉字的整体形象。

3.五言说字。引领学生看到汉字后能自觉地按顺序说出自己对这个字理解的五句话:一说汉字结构;二说组成汉字的部件及其意义;三说由汉字引起的联想;四说汉字组成的词语;五说汉字的书写,说出主笔和各部件的位置安排、笔画书写的轻重缓急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4.书写言说。引领学生喜欢汉字,敬畏汉字,恭敬地写好汉字;在书写过程中,根据字形、结构、位置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言语实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对汉字的理解。

5.查阅典籍。指导学生学会查阅《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来解决识字困难,同时在查阅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语言。同时,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查阅有关汉字字源的典籍,比如《汉字字源趣谈》《汉字故事》等。学生在课外接触丰厚的汉字文化知识后,就能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识字效率。

二、让学生主动与同伴互动

语文课堂要改变单一模式,营造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学习的氛围,增加课堂互动的密度。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和谐、向上的课堂情境中,与同伴交流识字经验和心得,巩固识字效果。

(一)字谜互动

组织学生对汉字进行解构和重构,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进行编字谜、猜字谜活动,进而掌握汉字的造字规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在互动中,教师带领学生采用“增损法”“拆字法”“换构件法”“画面描述法”“形声字比较法”“哑谜法”等方法,根据汉字字形、文化信息编字谜,在多向思维的运用中增加和汉字文化的亲密接触。

(二)对对子互动

我们在吸取古代“对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以下做法使识字活动情趣横生。

1.将已学的生字分类后进行单字对。比如,学生学习了“万、复、苏、柳、歌、舞、冰、泉、百、齐、争、鸣”后,让学生按照词语的性质来对对子:“万”对“百”,“歌”对“舞”,“冰”对“泉”,“争”对“苏”,“鸣”对“唱”等。学生不仅理解了汉字的意思,并且通过正对,积累了近义字。

2.将所学生字组词后进行二字、三字及更多字的词语对对子。比如,“春风”对“秋雨”,“百花”对“万柳”,“柳树醒”对“桃花开”,“儿童疾走”对“先生慢行”等,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激活已学的词语,并能根据一定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字词来合理表达。

3.根据情境出句对。教师一般根据教室、校园里的或者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随口出对子,让学生通过正对、反对来提高灵活运用汉字的能力。比如,教师看到学生坐得很端正,便出上联“学生坐正精神好”,学生对出“老师站直风格高”。这样的对句活动,还可以成为调节课堂气氛、激励赏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课堂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看汉字互动编故事

汉字里藏着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或者汉字的原始意义,接龙编故事。比如,看“初”讲故事:一位母亲拿出一把剪刀,准备给孩子裁剪一块新布。先在布上画好图形,再用剪刀裁起布来……不同的学生对汉字的解读不同,编的故事也各异,这就使学生在锻炼多向思维的过程中,提高了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卢乐珍.幼儿园识字教学实验研究[J]. 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19-24.

[2]姚淦铭.汉字文化思维[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土生.汉字与汉字文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荷克丝.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 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戴汝潜.大成全语文教育——探索科学的语文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310052)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个性互动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基于“汉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探讨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