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就业浅析

2017-03-02 03:22陶金昌王雨杜姣谢晶晶叶纯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应用型毕业生岗位

陶金昌+王雨+杜姣+谢晶晶++叶纯亮

文章以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根据用人单位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求职意愿的规律等,结合当前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使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符合经济发展要求,提高学生就业,提升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业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发展到了大众化阶段,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要求高等教育发展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训练、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地方高校具有当地地方特设,根据所在区域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来培养相应的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生源主要是所属省区的符合招生要求的学生,地方高校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单位。

办学定位就是高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模式。高校传统的定位和划分重视高校的学术性,按科研和学术水平高低来划分,而轻其应用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应用型,应用型就是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作为专业建设的为目的。二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深厚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等,是人才能力"精专"与"博通"的有机结合。三是实践性。人才培养体现实践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的教学过程不仅要理论教育,而且要加大、落实专业学习的实践,设置必要的实践教学课程,还要真正的走出去,到企业真实实践。

一、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状况,把握地方经济人才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我校经济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问卷主要从毕业生就业、薪资待遇、就业选择原因、等方面调查经济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和特点,以及社会对此类人才需求的特征。发放调查问卷320份,有效问卷294份。

从就业的薪资待遇上来看,82%刚入职的毕业生待遇在2000~3000元,7%左右的同学待遇在3000-4000元,5%左右的毕业生薪资待遇在4000元以上,只有6%左右的同学待遇在2000元以下,薪资在2000元以下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就业单位管吃住。总体来说,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基本满意或则能够接受。

就业行业跨度较大,分布行业较多,但就业岗位和行业性质较为集中,多为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行业就业,专业价值体现明显,人生价值实现主导学生的择业行为。除了部分同学考取各级公务员岗位工作外,少数参加毕业生应征入伍、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西部计划,80%的毕业生在与经济与管理专业相关的银行、证劵、外贸公司、私企等就业单位从事销售、财务、人事管理等工作,其中在非公有制单位的毕业生占72%左右。就业行业选择的趋向说明,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业、公司的越来越多,而且专业对口率高,就业选择比较理智。同时不少学生就业观念正在逐渐改变,选择尝试创业、志愿服务、到基层的同学越来越多,在基层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

在就业地理位置选择上,就业的地理区域较为趋同,合肥市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在就业统计中,初次就业中,75.12%的同学在合肥市就业,选择合肥比例如此高的原因首先是绝大部分的毕业生是安徽户籍,大部分同学不愿意离家太远,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因此成为了首选;此外合肥近年来发展较快,国家把合肥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建设合肥都市区、面向国际化,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就业机会较多,也是吸引毕业生就业的一大因素。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区也是不少毕业生的首选去处,尤其是江浙地区就业人数逐年增多,其比例达到近20%,一直以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快、个人发展机会多、待遇高有很大关系,近年来学校不断拓展就业市场,与江浙很多地方开展就业工作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信息也是主要原因;选择回原籍就业、参加大学生村官选聘、特岗教师等基层项目选拔的同学占10%左右,近年来,国家重视基层和地方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了较大倾斜,在地方和基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实现个人理想的平台,毕业生服务地方和基层的的意识逐渐在增强。由此可看出,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理想目标的追求,已经主导着学生的择业行为。

二、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工作情況和毕业生工作后对其大学期间受教育的信息反馈,对2010、2011、2012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了分析。

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能力的要求方面。问卷列出职业道德与精神、专业知识和技能、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这几方面。调查显示,占据比较重要或很重要地位的依次是:实际动手能力(97%)、职业道德与精神(95%)、沟通协调能力(91%)、岗位适应能力(89%)、学习能力(87%)、团队合作意识。66%的认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重要或很重要;(2)认为创新意识和能力比较重要或很重要的占53%。这体现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素养比较看重。

影响毕业生就业、择业的因素。问卷调查显示,依次是:学历(93.75%)、形象气质(92.13%)、人际交往能力(90.04%)、所学专业(89.37%)、专业技能(87.96%)、专业实践经历(82.55%)、家庭关系(73.46%)、学生干部经历(67.38%)。

分析表明,那些口表达能力较强、专业知识扎实,外在形象较好的同学容易被就业单位录用,是不是学生干部、家庭背景和专业在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就业中,重要性不是那么明显。上述特征和就业岗位和行业的需求特点有很大的关系,绝大部分的就业岗位都是直接与人沟通的销售、柜员、会计等岗位,对沟通的能力、专业知识和外在形象气质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岗位需要的是良好的专业技能、踏实的工作态度、快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家庭背景等其他因素考虑较少。

猜你喜欢
应用型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