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路上,成长为常态

2017-03-02 03:53刘术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反省成长创新

刘术友

【摘要】语文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过程。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行进过程。行走在路上,成长为常态,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勇敢探索,不断反省。

【关键词】成长 创新 勇敢探索 反省

记得伊道恩先生说过:“平庸的教师是叙述,一般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迪。”从事教育事业,踏上教学之路,教育的梦想有多远,我的语文教育之路有多长,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有多美,这无法去丈量,就像面对灿烂的星空,无人可以触手可及,唯有在行走的路上,在不断地成长和壮大中逐渐接近。 让成长成为常态,去追寻我们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一、行走在路上,成长为常态,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

成汤在《盘铭》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庄子·知北游》中曰:“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礼记》“儒有澡身而浴德”等等。无论是精神上的洗礼,还是品德上的修炼,都需要有一种革新的姿态。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也说:“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语文课堂也需要除旧布新,革故鼎新。

我们所说的创新不是炫技,不是哗众取宠,我们所说的创新是吐故纳新,革故鼎新,是锐意进取,是不抱怨,是不因循守旧,是不重复昨天的故事,是不蹈袭过去的自己。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大师的学问深厚,知识渊博,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辈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今天我们所践行的课堂教学六环节不就是在讲未曾有人讲过的理念,在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吗?至少可以说是我们有向往之心。有了这样的向往之心,走在语文教育的这条曲折而又富有挑战的路上,我们一定会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的语文课堂。

过去,我在讲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时,在讲到《氓》这一首诗时,只是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建议,要求学生能背诵默写这首诗,能理解赋、比、兴等相关知识,能把握诗中卫国女子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形象,问题设计也没有创新,只是以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为主,几乎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那样的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当我再次讲这篇课文时,我改变了以前的讲法,而是尝试着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进而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把握人物形象。《氓》这首诗中,女主人公对于负心汉的称呼不断变化,由“氓”到“子”,由“子”到“尔”,由“尔”到“士”。清牛运震曰:“称之曰氓,鄙之也;曰子曰尔,亲之也;曰士,欲深斥之,而谬为贵之也。称谓变化,俱有用意处。”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是女主人公对于负心汉的称谓就有很多个,比如第一段的 “氓”“子”,请同学们找出其它段落的称谓的变化,说一说问什么?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很浓厚,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最终都积极踊跃发言,并且学生能够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见解、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结论。女子从热恋、新婚、到冷遇,再到最后决绝,不同时期、不同情感、使用的人称代词也不同,这看似极其细微的人称变化中竟然深藏著情感的洪波大浪。我们的先人,在几千年前,就能如此遣词造句,真是智慧。

倘若我们就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倘若我们行走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没有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尝试运用“教学六环节”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可能还很单调机械,课堂效率仍会很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仍旧不会很强。

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总会让课堂自由流淌,让课堂情趣盎然,浓墨重彩,百花齐放,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和演绎教材,与学生一起用心呵护课堂。

二、行走在路上,成长为常态,需要我们勇敢地积极探索

达尔文说:“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学过“模式”,用过“策略”,跟过“潮流”,守过“传统”。反反复复,渐渐地我们懂得,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寻找和思考,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就要在处理教材上有独特的认识。让课堂收放自如,出入得法,张弛有度,教师就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独到的见解需要教师孜孜以求、不断勇敢探索。《氓》中的女主人公历来为许多人关注,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文本,我们知道女主人公是一个勤劳、善良、忠贞、坚强、果敢的女子。朱熹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方玉润《诗经原始》说“特其一念之差,所托非人,以至不终,徒为世笑。士之无识而失身以事人者何以异?是故可以为戒也。”钱钟书说“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旁观其事,诚足齿冷”。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有冷漠,有责难,有同情,在这样多元解读的背后,是不同时代的解读者对作品有不同的解读。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女子放在当代来审视。我设计了一个小环节:“请以氓(女子)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当堂展示。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对文本的把握理解,另一方面是对文本的升华。我想这样的的探索研究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课堂更精彩,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行走在路上,成长为常态,需要我们成为坦诚的反省者和真正的引领者

语文教师要自觉地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王栋生老师说:“教师应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教育观念、思维方式和具体的教育细节,必然会发现,改造和提升自己的空间很大。”我想,每当我们上完一节课,我们一定要反思,反思我的这节课是不是定位合理,教学重点突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思路才能清晰,问题设置就会明确,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我想,每当我们上完一节课,我们一定要反思,我的这节课是不是真情灌注、情感充盈。天津师大教授田本娜说:“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形式、过程及参与者都与生命融为一体,说真话,动真情,求真理。学在其中,活在其中,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每当我们上完一节课,我们还要反思,我的这节课是不是思维活跃、思想丰盈,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高中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精神成长的关键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教师要用智慧点燃学生,学生用智慧点亮课堂。教与学都充满充满思维的张力和思想的魅力。教师在教学相长中成长。

我们更要反思,我的这节课是不是成为生命成长的真正引领者。王尚文先生说:“人生是人的生成过程,教育是促进这一过程的努力,而语言和文学的教育对于青少年心灵的成长发展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教师在组织和引领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要做学生生命成长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味和交流中感悟生活、体味成长、提高修养。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说:“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它——这要经历一次茫茫荒野上的艰辛跋涉——没有人能替代我们,也没有人能使我们免除这种跋涉,因为我们的智慧是一种我们最终赖以观察世界的观点。”

行走在路上,成长为常态,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勇敢探索,不断反省,这样我们才会打造丰盈而充实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反省成长创新
壹月记事簿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反省与克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