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道”与“术”

2017-03-03 05:48王东光
新班主任 2017年2期
关键词:读书理念班级

□王东光

班级管理的“道”与“术”

□王东光

王光东

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广东省佛山市优秀班主任、南海区骨干班主任、佛山市南海区“十佳班主任”。参与撰写与编辑班主任著作《班主任管理新策略》。

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不一却又同样可塑性极强的学生。如何让班级走上正轨,如何让班级活力迸发、热情洋溢,如何让同学们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充满正能量……是每个班主任都要积极思考和面临解决的问题。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班主任是这门科学的研究者、实践者;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这门艺术的践行者、鉴赏者。作为科学的研究者与艺术的践行者和鉴赏者,该从“道”即教育理念上去不断提升自己,还是该不断追逐“术”即教育管理方法?这是值得我们每个班主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班主任界普遍对“术”的追求更为热衷,作者们也往往迎合广大班主任所好。可真的有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膏”?也许这些方法在某些时候确实有成效,可它们往往又会让我们又陷入另外一种尴尬中:当我们信以为真,想要一劳永逸、全盘照搬,却发现有很多方法运用到自己班级管理中并不是那么回事,甚至是完全失灵了。

我们可以给这种情况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在询问这些名师时,他们也会给出类似的答案:在时间、地点、人物都不相同时,尽管事件有相似之处,但起因也可能不同,自然在使用班主任管理方法时会有多变的结果,在运用时没有效果也是正常的。

这种解释告诉我们什么呢?“术”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其实,反过来想想,如果真有那么一本《班级管理秘籍》,可以让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无往不胜,那还要其他书干什么?这本书一定风靡全球,写书者必成世界首富。事实上,并没有哪一本书的方法能做到无往不胜,能无往不胜只有科学的“道”。

“道”源于书本

班主任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绝对不是闭门造车所能成就的。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倡导多读书,对读书的重要性形成各种名言警句广泛流传,诸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

读书对一个人的知识积蓄和思想修为的锤炼十分重要,读书对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也至关重要。每一本书的形成都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工程,是作者对自己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教育思想的梳理与归纳,是作者对自我理解的一次锤炼。不管作者提到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如何精彩,都离不开作者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指引,也就是“术”依附于“道”。读书者当从“道”的角度出发,把书读薄,能提炼出作者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体会作者教育的精髓——教育之“道”。读的书多了,我们所接触的教育理念也就多了,在我们的思想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符合实际的、科学的教育之道,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我理解的深入而不断深化与践行。

但很多班主任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忽略“道”的锤炼,更多地把注意力聚焦于作者的方法,即“术”,这往往是买椟还珠的做法,自然在运用上就会出现效果不明显,或东施效颦的尴尬了。

万物皆有其运行规律,任何“术”都离不开“道”这个规律的支撑,一旦偏离了这个轨迹必然遭遇挫折。好在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巨匠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成果,这些近乎真理的人类智慧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和依附的“道”,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一系列的社会科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如果我们通过广泛阅读整理归纳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理念,我们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能以这些理论为支撑出发形成有根有据的教育方法,那么我们的教育自然会无往不胜。

一旦我们真正让这些“道”的精髓深入内心,自然就会涌现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方法。而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否有效,也可以用这些理念即“道”予以验证。是故,“道”才是“术”的源泉,才是“术”的根基。不管我们倡导的“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还是“做一个聪明的班主任”,都离不开这些“道”的支撑。

充盈“术”的源泉

各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种各样的培训耗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很多班主任似乎并不领情。当然,教师当以教学为主,否则可能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但不管怎样,既然参加了培训就要好好学。毕竟,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必然有它的可学之处。

很多老师较难接受一些专家教授的培训,认为他们只知道讲大道理,没有半点实际;同时,他们特别喜欢听一线班主任的讲座,认为他们才最接地气。对此,我认为归根到底还在于老师们对“术”更重于“道”的喜好,总喜欢听一些方法,觉得“术”更实用,往往忽视理论的修炼,认为“道”太枯燥。

实质上两者各有利弊,作为教授专家以研究“道”为核心,往往更注重对教育理念、教育思维的拓展,虽然枯燥,但往往又非常重要。而一线班主任走在教育第一线,摸索出来的教育方法确实令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往往在理论支撑方面会有所欠缺。

其实,不管是谁的讲座,根源还在于要明确培训的目的,让学习的出发点落到“道”的层面,更加注重演讲者的教育理念的探究。培训得多了,自然眼界就更开阔了,自己的思维也就更活跃了,自我修炼更加成熟了,“术”的源泉也就更充盈了。

“道”源于自我反思与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名言警句告诉我们,思考和实践才是根本。作为班主任,要把学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甄别与遴选,进行自我思维的再加工,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并通过教育实践不断去印证。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却有可能成为名师。”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提出来的。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思想的再现。唯有不断反思、不断实践,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形成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道”,才能衍生出更多符合“道”的“术”。

加强“道”的修炼,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正途,是提升班级管理技能的根本。

(责任编辑 陈殷)

猜你喜欢
读书理念班级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