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

2017-03-03 05:48沈丽新
新班主任 2017年2期
关键词:适应力小团体脚手架

□沈丽新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

□沈丽新

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他们面临更多的挑战。他们越来越多地与他人一起进行群体活动,他们不仅需要努力掌握大量知识,还要找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班主任要尽力帮助学生发展并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让他们渐渐从“自然人”顺利过渡到能够适应现实的“社会人”。

指导学生与老师大胆沟通

“我很烦躁。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外面下着大雨,也许是英语作业没写完……反正我就是不开心!”有一天,我看到松(化名)的日记。我找到松,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平时成绩也很好。我轻声问:“我没有布置英语作业,你为什么双休日总有写不完的英语作业?”

他回答:“是‘放心班’的老师,她布置了很多英语作业。”我问:“爸爸妈妈也要求你完成‘放心班’布置的作业吗?”他点点头。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暇接送孩子,孩子放学后只能去“放心班”等待家长。有的“放心班”在陪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外,还会要求学生达到他们提出的学科知识目标,而这些目标往往要求偏高,有些父母却要求孩子完成“放心班”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这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有很大难度——过多的学习任务只能成为他们的学习压力,而孩子们通常缺乏与老师沟通的勇气和技巧。

这样的孩子需要别人给他提供“脚手架”,即孩子在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老师或家长给予他成长的支持。俄国发展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脚手架不仅可以帮助儿童解决特定的问题,而且能够促进儿童整体认知能力的发展。”

我把我的手机号写在一张纸条上递给松,说:“下次‘放心班’老师再让你默音标,你就对她说:‘我的英语老师说不用默写音标。’并且请她给我打电话,让我来帮你向‘放心班’老师申请不默音标。”松如释重负,小心翼翼地收好我的纸条。

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他们需要各种“脚手架”,来帮助他们以适当的方式思考和界定学习任务。班主任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合其发展水平和行为塑造的各种“脚手架”,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在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后,班主任及时拆除此处的“脚手架”。

指导学生与同学交流的技能

每次我带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各个孩子的性格释放得特别明显。有的孩子能立刻与玩伴一起开心地玩;有的孩子到处溜达,哪都会上去凑热闹,如果被某些小团体拒绝了,也能没心没肺地继续心情愉快;有的孩子不合群,但是也能自在地享受独处。最令我心疼与担忧的,是那些眼巴巴看着别人玩、心里很想去却不敢主动加入任何团体的孩子。

雅(化名)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一年级刚开始上活动课,她总是眼巴巴站在那些团体的外围,可怜兮兮地对我说:“老师,没人跟我玩。”一开始,我会问她想跟谁玩,然后把她送到她想加入的小团体,并告诉那些孩子:“雅想跟你们一起玩。你们一起好好玩哦!”雅就会很投入地开始游戏。

时间长了,雅一直如此,而我也留意到,每次把雅送入一个个小团体去的时候,那些小团体中孩子们接受得很勉强。我突然意识到:我帮助了雅,却侵犯了其他孩子的权益。那些孩子在游戏时间有权利只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玩。研究人员发现,在幼儿园、学前班及小学的同伴文化中,出现地位级别高或是核心团体现象。这些核心团体中的成员经常一致对外,抵制新成员加入,越是成员固定的小团体,越是抵抗新成员的加入。

另外,我一次次的“帮助”,对雅来说可能只是纵容,只会让她更加依赖我,而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加入同伴间的游戏。长此以往,她与同学相处会更困难,更难于提高她的社会化程度。许多临床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认为,儿童在同伴活动中受孤立,会对其情绪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我必须指导她学会交流。

于是,每次雅再对我说“没人和我一起玩”,我不再把她送入任何一个小团体了,我只是一次次指导她:“你可以观察一下,大家都在玩什么游戏,然后想想自己最喜欢哪个游戏,你就走过去说:‘我想和大家一起玩。’或者你可以主动邀请小朋友和你一起玩你喜欢的游戏,你可以说:‘我们一起玩好吗?’最好动作快一点,要不小朋友被别人拉走了。”这当然是一个艰难的开始,雅常常鼓不起勇气。她有时鼓起勇气和发出邀请,却又被同学们拒绝。每次被拒绝后,她就更加退缩,总是抹着眼泪回到我身边。但我还是温和地坚持,只继续提供指导。

渐渐地,雅能够在活动课上和小朋友们玩了,也渐渐了解并确立自己在不同团体中日渐成形的社交身份。在有的团体中,她是微不足道的小队员;在有的团体中,她可以是领导者。这取决于她是否在活动课一开始就找到小朋友组成团队。不管她的社交身份是什么,她都不再退缩而能够正常参与了。

培养学生与朋友相处的规则

班上有三个可爱的小男孩,他们活泼开朗,无论是课间还是活动课,他们三个总是形影不离。但有趣的是,他们三个之间经常闹内讧,几乎天天要找老师“投诉”。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与成人及其他儿童解决问题的互动而获得的。当儿童与他人一起游戏和合作时,他们学到的是自己所处社会中重要的规则,同时,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有了认知上的进步。”我认为,我得指导这三个孩子如何与朋友相处。

我找这三个孩子,对他们说:“我一直认为你们是最好的好朋友。”他们仨高兴地点头附和:“对!我们是最好的好朋友。”我继续说:“但是我又觉得你们不像好朋友。好朋友是不会故意让对方不高兴的,好朋友是愿意原谅、包容对方的,好朋友也不会因为对方不是故意的行为去找老师告状的。”

三个孩子听得有些呆了。我再接再厉:“我请你们三个好好开个会,决定以后要不要当好朋友。如果还是要当好朋友,那彼此之间要包容。”他们三个认真开了会,最后表示要继续当好朋友,并保证表现得像真正的朋友。

法国哲学家卢梭认为:“儿童是高尚的野蛮人。”即孩子带着天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道德感出生。的确,从那以后,也许这三个孩子意识到“好朋友”是有着与“普通同学”不一样的相处尺度的时候,他们迅捷地认可并遵循了与朋友相处的规则,很少再投诉对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编辑点评:

班主任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始终重视孩子们作为“人”的成长,着力引导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得到这方面训练的孩子与同伴的互动会更多,开展的谈话也会更多,自尊水平也更高,而且他们会更容易被同伴接受。

(责任编辑 陈殷)

猜你喜欢
适应力小团体脚手架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探讨BIM技术在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中应用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特点及难点探讨
尝试,培养核心素养的脚手架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引领班级小团体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综议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积极影响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