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河池地区罗富组富有机质泥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7-03-03 16:40谭旭航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化工管理 2017年18期
关键词:盆系泥岩页岩

谭旭航(成都理工大学 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南丹-河池地区罗富组富有机质泥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谭旭航(成都理工大学 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9)

目前针对南丹-河池地区泥盆系沉积的有机质页岩特征方面的研究尚薄弱。结合南丹-河池地区地层特征和构造背景,本文总结了南丹-河池地区泥盆系沉积的罗富组有机质泥岩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是否具有开发页岩气的潜能进行了讨论。

南丹-河池地区;罗富组;富有机质泥岩;页岩气

1 区域地质背景

南丹-河池地区南丹莫德剖面位于广西南丹县省道210沿线,其构造位于桂中坳陷与罗甸断坳交界处。滇黔桂地区继志留纪—泥盆纪隆升之后,广泛海侵使滇、黔、桂、湘、粤发育大量陆内裂陷盆地群[1-3],稳定陆棚和陆内裂陷槽的分异,造成台地(象州型)和台内裂陷槽(南丹型)间隔分布的复杂盆地格局[4]。莫德剖面发育于台内裂陷槽环境,是页岩气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该区罗富组发育富有机质泥岩,上段以灰色、暗褐色薄层泥岩和硅质泥岩分布,硅质成分的增多,含有少量碳质泥岩,含泥砾,沉积深度变浅,为台盆盆缘亚相;下段以灰色、灰黑色、深灰色中—厚层碳质泥岩沉积,其中碳质泥岩比例增大,有大量生物化石产出,有机质含量较高,含氧度较低,代表沉积深度进一步增加,应为台盆盆底亚相沉积。

2 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南方页岩气勘探的不断重视,地质工作者在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涵盖了该地区泥盆系的生-储-盖组合、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构造圈闭与油气保存以及沉积环境对有机质沉积的影响等方面,基本建立了该地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格局。如辛建荣等[7]研究了广西南丹地区的泥盆系沉积演化规律;毛治超等[8]系统分析了桂中坳陷泥盆系沉积环境及沉积有机质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环境对有机质类型、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关系;林良彪、陈洪德等[9]对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烃源岩进行了研究,认为烃源岩的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明显,主要为台盆相暗色泥页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灰岩;贺训云等[6]对桂中坳陷泥盆系海相优质烃源岩发育环境、时空展布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陈子炓等[5]分析了桂中坳陷的盖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断层、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对油气保存的影响,并对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前人关于桂中泥盆系油气资源调査的丰硕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详尽的基础地质资料。但由于以前的研究过多的集中于常规海相油气成藏条件及规律,对页岩气研究较少涉及,导致目前尚无页岩气藏的发现,有待更为深入的剖面、钻井和页岩气储层的基础地质研究。

3 构造背景

本文研究区主要在广西南丹-河池地区北部与江南古陆(雪峰山隆起)毗邻,以垭紫罗断裂为界,西部以南丹一段断裂为界,且与南盘江坳陷相接,与罗平断阶、黔西南坳陷相邻,东部靠东兰断隆,南邻马关隆起和德保断隆,以龙胜-永福断裂及大瑶山断裂为界[10]。南丹-河池地区的构造样式及格局奠定于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时期,此次构造运动是桂中地区最为强烈的造山变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则继承性构造变动,仅对构造形式及地性演化造成了影响[11]。南丹-河池地区自元古代到新生代共经历了20多次地壳运动,构造运动性质和规模多样化,包括褶皱运动和升降运动,其中升降运动较为频繁,褶皱运动期次较少。频繁的构造运动背景下,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等较大规模的断裂在南丹-河池一线及邻区广泛发育,对盆地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边界控制作用[12]。

总而言之,研究区形成和发展于加里东期,海相沉积结束及构造定型于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则使构造进一步改造,使之复杂化而成为现今的构造景观。

[1]曾允孚,陈洪德,张锦泉等.华南泥盆纪沉积盆地类型和主要特征[J].沉积学报,1992,10(3):104-113.

[2]侯明才,陈洪德,田景春.晚古生代右江盆地生物礁储层特征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3):231-238.

[3]麻建明,侯明才,陈洪德,等.晚古生代右江盆地层序格架中的生物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1):34-40.

[4]杜远生,龚一鸣,吴诒等.黔桂地区泥盆纪层序地层和台内裂陷槽的形成演化[J].沉积学报,1997,15(4):104-113.

[5]陈子炓,姚根顺,郭庆新.桂中坳陷海相地层油气成藏与热作用改造[J].海相油气地质,2010,15(3):1-10.

[6]贺训云,姚根顺,贺晓苏等.桂中坳陷泥盆系烃源岩发育环境及潜力评价[J].石油学报,2011,32(2):273-279.

[7]辛建荣,王良忱,罗学常.广西南丹地区泥盆纪台间海槽沉积环境分析.地球科学,1987(6):41-47.

[8]毛治超,查云龙,余盼,颜佳新.桂中坳陷泥盆系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地质意义.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8):14-17.

[9]林良彪,陈洪德,陈子炓等.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烃源岩特征.天然气工业,2009,29(3):45-47.

[10]侯明才,陈洪德,朱西养等.被动陆缘裂陷地的层序充填动力学模式—以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早期右江盆地为例[J].地质学报,2006,80(4):606-614.

[11]白志强.泥盆纪华南板块古地理的位置及其漂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4(6):807-812.

[12]陈洪德,覃建雄,田景春等.右江盆地层序充填动力学初探[J].沉积学报,2000,02:165-171.

猜你喜欢
盆系泥岩页岩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四川盆地奉节地区上古生界古隆起特征及地质意义
川西地区中部存在泥盆系—石炭系吗?
——一个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推论
云南麻栗坡新厂冲-西畴兴街一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XRF与XRD技术在膏盐岩层地质卡层及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川西北地区ST3井泥盆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一种页岩封堵性评价测试方法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
页岩气开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