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比喻艺术的运用

2017-03-03 11:48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巢穴通感喻体

【名作选段】

我称不上什么藏书家。好书自然也有不少,却没有版本学意义上的珍本和善本。我所满意的是书房里那种以书为壁的庄严气氛。书架直达壁顶,一架架连过去、围起来,造成了一种遇人身心的文化重压。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搡持着生命的盈亏缩胀。

罗曼·罗兰说,任何作家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理的单间。书房,正与这个心理单间相对应。一个文人的其他生活环境、日用器物,都比不上书房能传达他的心理风貌。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

有时,窗外朔风呼啸,暴雨如注,我便拉上窗帘,坐拥书城,享受人生的大安详。是的,有时我确实想到了古代的隐士和老僧,在石窟和禅房中吞吐着一个精神道场。

——余秋雨《藏书忧》

【技法支招】

一、略形取神

在本体和喻体的本质上寻求相似点,以内在的“似”相喻。如“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以“房”与“巢穴”“禅床”、“书”与“精神”“生命”的相通之处相喻,使得本体和喻体相结合。

二、采用意象

意象是诗歌表达的一种手法,是指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搡持着生命的盈虧缩胀。”这种意蕴丰富的比喻能带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天地,让读者感同身受。

三、用通感的方法比喻

通感是以单一的文字调动起读者各个感觉器官,使之产生互动,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动人心。在统一的意境里,通过感觉器官的互动,人可以与景物相互感应,融为一体。建立在通感基础上的比喻,本体与喻体分属不同的感觉却又能沟通,通过文字完成由此及彼的感觉挪移,显得深刻含蓄。如“书架直达壁顶,一架架连过去、围起来,造成了一种遇人身心的文化重压”运用比喻写出了藏书数量之多以及藏书对人的意义、影响,生动形象。

【牛刀小试】

墨香淡淡,伴我度过青春,成熟起来。我欣赏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我钦佩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超脱豁达;我敬仰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爱国情怀;我赞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在书的世界里,我仿佛无处不到,与大师对话,和名家谈心。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既能帮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让我少走弯路,又能启迪智慧,拓展视野,让我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所谓宁静致远,读书明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见书本多妩媚,料书本见我应如是。读书如登山,一步一步走到顶才知山高。读书如下海,一点一点潜到底才知海深。读书越多,我就越能感受到读书的魅力。三更有梦书当枕,梦中有书梦亦香。对纸墨书香之情不知所起,却一往情深。

——天津一考生

猜你喜欢
巢穴通感喻体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基于“通感”理念的沉浸式幼儿玩教具研究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