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

  • 通感隐喻及其等级关系下汉语ABB式形容词
    于认知语言学隐喻通感及其等级关系,考察分析现代汉语的ABB式状态形容词,提出两个新的假设:1)知觉的感知范畴等级高于或等于视觉感知范畴。2)人类认知的主观性为高级感知范畴修饰低级感知范畴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试图为认知语言学中生理机制(人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感受)和认知机制(主观性)的联系提供一定的证据;同时,为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通感 隐喻 等级关系 ABB 形容词汉语中的重叠词是由词素重复或音节重复而成的词汇单位。这类形容词以叠音形式对事物的性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8期2023-08-22

  • 基于“联觉- 通感”层次分析的沉浸式展陈交互设计研究
    锐关键词:联觉 通感 沉浸式 交互设计 展陈设计引言当前数字技术与展示设计的结合,创造并改善了观众与展物之间的信息传达和交互形式。如何通过交互设计创新,丰富观众感官体验的同时,提高沉浸式展陈与观众的情感交互成为产品数字化展陈领域研究的重点。沉浸式展陈交互设计的关键在于多感官交互、情感交互。在多感官交互方面,沉浸式展陈交互设计会使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整合或联觉,以營造更加真实的展示环境、展示内容的感知体验;在情感交互方面,则会通过不同模态信息的艺术创

    设计 2023年9期2023-05-27

  • 文学及音乐中的通感与联觉
    笔者通过知网以“通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搜索到14317 条与其相关的论文成果;以“联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索引到4366 条记录。快速浏览两次搜索结果可以看到:通感和联觉在人类文化中,以不容忽视的姿态出现,不仅出现在各种关于文艺研究的论文中,还出现在各种自然科学研究成果里。各学科都对通感和联觉有过不同程度的探索,而本文对通感和联觉的探究主要基于文学和音乐学中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文学及音乐中的通感、联觉出发,从定义、功用、与审美的关系等角度对比文学和音乐

    艺术家 2022年5期2022-11-22

  • 基于像似性理论的俄汉语味觉通感形容词研究
    025)一、引言通感现象的研究首先由钱钟书正式引入国内,先生在其文章《通感》中描述通感现象如此:“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部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苏联百科词典》对通感的解释为:CИHECTEЗИЯ,явление восприятия, когда прираздражении данного органа чувств н

    今古文创 2022年38期2022-11-01

  • 浅析《荷塘月色》中部分语篇的艺术语言运用
    中的比喻、比拟、通感、叠词等就是艺术语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分衍出感人的比喻等艺术语言,通过对《荷塘月色》中的比喻意象等艺术语言的分析,来阐释艺术语言的两个特征:变异和修辞效果。关键词:艺术语言  比喻  通感  变异艺术语言是指变异化的语言,以一种“有意味的言语形式”来显示自己的特点。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偏离,它往往以“立象以尽意”来反映客观生活,描写发话主体的情和意。它往往不以语法规范为据,追求的是更高的社会规范,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4期2022-07-16

  • 律动的江南
    摘要:通感,是感觉之间的相互沟通,即一种感觉可以引起另一种感觉。在视觉艺术中,通感是绘画表达出音乐性的前提,通过分析艺术中听觉与视觉的关系,探讨视觉艺术产生音乐性的条件。通过分析吴冠中对艺术形式的解读和江南建筑的特点,探讨吴冠中笔下抽象化的表现形式。以吴冠中笔下的江南系列作品为例,分析这类作品中的点、线、面形式和画面的黑白灰布局,探讨吴冠中绘画中灵动而婉转的江南韵律。关键词:通感;音乐性;艺术形式吴冠中是当代中国艺坛颇有先锋性的画家。他受到了西方克萊夫·贝

    雨露风 2022年5期2022-06-19

  • 基于视听联觉理论的音乐动画表现研究
    动画;音画同步;通感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30 引言音乐动画是一种结合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形式,画面与音乐在相互阐释的过程中完成一种双向运动[1]。音乐动画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手段,对音乐语言和画面语言进行组合表达,两者皆可作为主要表现的艺术形式而存在,整体以音乐审美的方式借由音乐和动画共同传达同一主题,从而打破传统的叙事、剪辑的创作方式。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知系统,两者之间的通感,也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2022-06-08

  • 论美食纪录片的味觉呈现
    制,实现对味觉的通感与表达。研究发现,该纪录片主要通过画面对味道的形象化呈现、声音对味道的听觉化传达、声画元素共造味觉空间三种方式对味觉进行呈现,为国内其他美食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范本。关键词: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声画元素;味觉呈现;通感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5-0181-03作为一部“隔着屏幕就能闻到香气”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2012年5月播出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实现了收视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5期2022-06-04

  • 通感词的实质、类型及特征
    摘  要:通感词是通感修辞在词汇层面的固化现象。研究发现:1.通感词具有原型范畴特征,宜从不同维度作出界定;2.通感词包括“通感生义”和“结构异配”两种通感模式,其中,单音节通感词只有通感生义式,复音节通感词则两式兼具;3.通感词感觉挪移有单向和复向之分,总体上呈现出以视觉、听觉为主场的立体交叉式网状结构。关键词:通感;通感词;通感生义;结构异配;修辞现象词汇化我国古代经师与文论家早已关注到“通感”这一现象,现代早期也有一些零星论述。而最早作出系统研究的,

    现代语文 2022年5期2022-05-26

  • 基于通感效应下的包装设计研究
    设计领域许多以“通感”作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在分析通感含义的基础上,将通感理念引入到包装设计中,调动消费者五感之间的互动,使消费者有更好的购买体验。关键词:包装设计;通感;创作手法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2) 03-0058-04Research on Packaging Design Based on Synesthesia EffectWANG Shuo(School of Pac

    绿色包装 2022年3期2022-04-15

  • 6G通感融合的愿景及典型技术探讨
    研究[1-5]。通感融合可以实现通信和感知的一体化,是6G技术专网应用广域化和普及化的体现,是典型2B业务以大规模全覆盖新业态出现的具体体现方式[6-8]。从应用需求来看,在通感融合的架构下,可以通过广泛的运营商基站覆盖实现感知的普及化,同时感知和通信一体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双碳落地应用。从技术可行性来看,随着通信吞吐量需求的不断提升,一方面采用大规模天线极大地丰富了空间信息资源的使用,可以满足通信的需求,也可以进行定位,这也为通感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另一方面

    邮电设计技术 2021年12期2022-01-19

  • 基于语料库的触觉形容词通感隐喻历时研究
    400031)通感隐喻研究在国内外语言学界都是热门话题。Ullmann将人类感知觉分成六类,即触觉、热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并将它们层级排序为:触觉<热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1]811-827。此后Williams将热觉与触觉合成触觉,将视觉分为维度(dimension) 和颜色(color),并根据英语通感隐喻的规律绘制出通感隐喻映射模型(见图1),并认为其模型具有跨语言通用性[2]463。该模型整体呈环形结构,箭头代表通感映射的方向,其中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1-03

  • 品味语言“三法”
    借助对比、层递、通感等方法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品味语言;对比;层递;通感[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7-0006-01《桥》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临危不惧,沉着指挥,顺利帮助村民脱险的故事,赞扬了老支书临危不惧,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小说,单元语文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9期2021-10-11

  • 朱自清散文的通感艺术
    修辞艺术,尤其对通感艺术“情有独钟”,其散文中的通感艺术准确而奇妙,感觉借移类型多样,达到出神入化的妙境。他的散文中所运用的通感艺术不仅能够突破语言的局限,加强事物的某种特征和性状,巧妙地揭示了自己瞬间的艺术感受,增强了文采的艺术效果,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而且也十分有利于调动读者积极的审美心理因素,进入艺术美的胜境。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通感 意境 审美通感又叫“移觉”,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为了突出事物的某方面的特征,或突出表现某种感情,常常需要运用联想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9期2021-09-27

  • 通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相互关联,被称为通感。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通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并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学生的各种感官必须彼此和谐相处,以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关键词:通感;小学音乐;教学应用引言艺术通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艺术思维的想象,是人们在艺术想象的帮助下创造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心理相互作用和交流。艺术通感,也称为通感,是不同情感的联系和挪用,是社会生活中真实经验积累的结果。通感的使用可以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型观念,加深艺术思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3期2021-09-10

  • 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通感
    学界多以为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本文发现,历代注杜者均未将“花重”释为颜色浓艳,杜甫之后的诗人在使用“花重”或类似语词时,其意义亦均指重量而非颜色。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之“红绽雨肥梅”所写物象与“花重锦官城”相似,从此句亦可证明“花重”所指为花朵经雨而增加重量。花朵经雨而重亦是唐诗中常见的物象。因此,所谓“花重”并非指花经雨而颜色浓艳,而是指花经雨而重,可见杜甫的“花重锦官城”并未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关键词:杜甫;杜诗;《春夜喜雨》;通

    高考·中 2021年1期2021-09-10

  • 审美筋肉理论与中国古典诗词
    象  意境   通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堡在《艺术教育原理》中说:“寻常直觉的模仿大半实现于筋肉动作,美感的模仿大半隐在内而不发出来”。而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认为:“近代美学中费肖尔父子和立普斯派的“移情作用”以及谷鲁斯派的“内模仿作用”都是从研究运动感觉而提出的”。那么我们就试从朱光潜先生的筋肉感觉理论来鉴赏中国古典诗词。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把美学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把美感中的遏制、冲动、内模仿、移情说归结为美感经验中,使得审美经验形成

    读与写·教师版 2021年1期2021-06-10

  •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修辞”手法
    懂的比喻、类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努力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形象。关键词:信息技术;比喻;类比;通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是面对刚刚接触电脑的学生,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或者说最好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术语、概念等形象化,以利于学生认识、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我时时留心、处处留意,通过简单易懂的比喻、类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努力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形象。一、比喻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它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1年2期2021-04-18

  • 跨学科视域下通感解读
    纪启明[摘 要]通感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因此可从生理学、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三个方面对通感进行跨学科解读。从生理学角度看,大脑独特的结构和信息处理机制是通感产生的生理基础;从心理学角度看,客观世界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心理反应的相似性是通感产生的心理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通感和隐喻有相同的认知机制,两者都涉及映射过程,映射都呈单向性,且单向映射的成因大致相同。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不仅应注意通感在不同语言中的共同性,更应注意通感在不同语言中因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2-22

  • 培养学生美术通感的实施途径探究
    到另一种感觉,即通感通感是极普通的一种心理现象,美术课堂融入通感,可以培养儿童的感受与想象力、绘画造型能力和审美力,而这些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美术通感实施途径:(一)视觉→听觉,让感知能力自然发生;(二)听觉→视觉,让想象之门顺利打开;(三)味觉视觉触觉,让创意表现丰富多彩。关键词:通感;创意表现;美术教学一、 美术通感的内涵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由一种感觉引发到另一种感觉,即通感通感是极普通

    考试周刊 2021年10期2021-02-21

  • 渊源考辨与历史生成:论钱锺书“通感”说的多重形态转换
    蒋 童 钟厚涛“通感”是人类心理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心理学称作“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①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5页。,是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钱锺书《通感》一文1962年初次发表时,开篇即云:“在中国诗文里,偶尔碰见一种描写的手法,古代的批评家和讲修辞学的人似乎都没有拈出。”②钱锺书:《通感》,《文学评论》1962年第1期。显然,他认为“通感”的“拈出”之功当归自己,后来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2-01

  • 基于感觉挪移在智能小家电中的设计研究
    结论 通过对现有通感理论和感觉挪移文献的梳理和阅读,总结出味觉在视觉、听觉、嗅觉中的转换方式,分析其信息反馈和加工的方式与呈现方式,探究其中运用的认知层,为未来智能小家电的创新提供新的路径。关键词:通感;智能小家电;味觉;认知引言:随着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品也日益提高,这也导致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普通单一感官通道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层,加之现如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扩宽用户的感官通道拥有更多的实现媒介。用户在使用多感官通道的产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2020-12-23

  • 唐诗通感英译研究
    进入了英语世界。通感在唐诗作品中比比皆是,从修辞角度来说,通感在于增进诗情,通过读者的联想进而赋予人以美感的意境。在唐诗的英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这些通感现象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其意义在于适切处理这些通感与唐诗作品英译的整体质量和美感再现息息相通。一、通感通感的英译研究1962年钱钟书先生在《文学评论》中发表《通感》一文,钱先生认为通感是中国诗文中常见的一种描写方式,并将之定义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等各个官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12-20

  • 谭盾音乐中的自然主义
    人;音乐;自然;通感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2-0020-021人是音乐和自然的介质谭盾,湖南人,成长过程中深受楚文化的影响,楚文化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民间流传着大量的喜庆祭祀音乐和宗教音乐、山歌、民歌等。祭祀中的音乐元素底层逻辑就是基于信奉万物有灵,且能被人类所感知。因此,谭盾的音乐,与生俱来与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自然中生命力的张力,这是一种人对自然万物客观存在的信仰。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2期2020-12-06

  • 通感”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种感受器官以达到通感的效果。本文通过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去比较通感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发现采用通感教学的学生比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效更大。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证明运用通感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关键词]通感;初中生物;学习兴趣通感是指通过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器官产生的不同感官感觉,再借助联想引起感觉的转移,致使不同感官感觉之间产生影响。通感的发生部位在中脑上丘,上丘中的视觉域、听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6期2020-11-17

  • 舞动的线条 凝固的音符
    【摘要】审美通感是存在于人的审美活动中的感觉之一,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通常会利用审美通感来打破艺术间的界限,激发创作灵感。指向书法的艺术综合实践课是利用书法和音乐之间的审美通感,从书法作品中字体的大小粗细,线条的虚实轻重,章法的正欹聚散和音乐的节奏韵律之间的异同来赏析名家名帖,提升學生的审美能力。【关键词】通感;章法;节奏韵律;艺术综合实践课【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3-0035-04【作者简介】易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2期2020-09-10

  • 通感”在英汉中的共性与个性
    陈铭阳摘 要:通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及心理现象,古今中外的学者也经常使用这种修辞手法使意境被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语言是民族的,它必然附着强烈的民族色彩,所以汉语与英语在创作中通感的使用势必也有些许差异。本文将分别举出英汉中嗅觉与视觉、听觉与嗅觉、听觉与触觉、触觉与视觉以及味觉与听觉之间的转化的例子,通过对比分析来揭示英汉通感的的共性与个性。关键词:通感;民族色彩;共性;个性一、文献综述(一)通感的定义汉语修辞格中的“通感”又叫“移觉”,就是打通不同感官间的界

    青年时代 2020年17期2020-09-02

  • 妙用“通感”,创意无限
    。即我们熟悉的“通感”。在抽象画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可以运用好“通感”,使可视的造型元素在不同感官中互相交流转换,启发孩子用多种美术工具和语言来表现感觉。这里,笔者借二年级《画触觉》课例试谈:【案例描述】《画触觉》一课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和体验深入了解“触觉”的概念,并通过线条、色彩等造型元素把自己的感受外现为可视的艺术作品。新课标中亦指出,“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做到“美术过程的趣味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用孩子强烈的表现欲去“画感觉”。笔者将

    新课程·上旬 2020年9期2020-08-10

  • 通感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表现研究
    现出的特点之上对通感的概念进行综合性分析。阐释在科技发展迅猛的背景之下,通感在新媒体交互艺术作品当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新媒体艺术后续发展趋势的影响。关键词  通感;新媒体艺术;交互;感觉转移中图分类号  G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09-0117-031  通感的定义和特征1.1  通感的定义1)“通感”一词是源自于希腊语的延伸,17世纪由德国语言心理学派的温德提出,英文译为Synesthesia。在

    新媒体研究 2020年9期2020-07-09

  • 联觉思维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初探
    创意;联觉思维;通感中图分类号:F713.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228-01联觉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人体大脑神经短路,此现象形成因素为感官接收到外界信息后,信息本应输送至神经中枢,但在此过程中变换通道。神经影像学已经在研究过程中针对联觉人群的大脑活动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人的大脑进行不同分区的划分,分别为视觉区、听觉区等,在各类分区中,某两个分区因外界因素影响受到刺激而被激活,从而产生

    戏剧之家 2020年9期2020-04-10

  • 通感设计中的意象互通解析
    :通过研究,明确通感设计中意象互通的定义与概念,解析意象互通中“意”的层次。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厘清通感设计中意的界定与层级,通过对于艺术通感的研究,从而研究在产品设计中意象互通由艺术通感到设计通感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意”的层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产品通感设计中意象互通的概念,将“意”分为“神”、“情”、“志”三个层次,对其关系进行梳理。关键词:通感 意象互通 意象中图分类号:JB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

    设计 2020年3期2020-03-30

  • 浅析钱钟书《通感》中运用的研究方法
    不胜数,其作品《通感》不仅仅是其文论研究方法的典型体现之一,也是首次将“通告”这个西方心理上的术语系统全面介绍到中国,并在文艺领域加以运用。 “本文将从比较分析、宏观微观研究两个方面,分析钱钟书《通感》中运用的研究方法。关键词:钱钟书;通感;研究方法现在文学界提起通感而不知者寥寥无几,而这一概念的由来就不得不提起“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通感》一文,文论首刊于1962年《文学评论》,七十年代末收入《旧文四篇》其后又收入《七缀集》。钱老先生在亚里士多德“感情

    青年生活 2020年6期2020-03-28

  • 通感在线上购物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蒋晓摘要:对通感在线上购物界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提高用户的线上购物体验。基于通感理论,分別分析了线上购物界面中影响通感体验的视、听、触觉三要素,从而指导线上购物界面的设计。得出线上购物界面设计中通感的应用方式。线上购物界面在设计时从用户视觉、听觉、触觉三方面出发,并基于用户的感官经验,将用户的想象联想和认知理解联系在一起,让用户在线上购物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关键词:通感 购物界面 情感体验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

    设计 2019年19期2019-12-23

  • 美学认识中的“品味”与“通感
    ”与西方引入的“通感”之说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虽有所差别,但却亦有相通之处,都是中西方审美文化中的独特美学概念。“品味”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所产生的思想感知性,从最初对食物的感觉不断升华为美感,进而与人类审美活动相结合;“通感”是通过感官的相互联系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认识。二者都揭示了主客之间在某种基础之上产生的相和性,通过心理、思想、情感等一些抽象性观念表达出来。它们不仅在整个美学历史范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当下美学认识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品味   

    艺术评鉴 2019年21期2019-12-17

  • 波德莱尔《应和》的文本解析
    德莱尔;应和论;通感;象征主义诗可以议论。通过流淌在诗中的思想甚至于将诗中语言与意象等元素进行组合与熔炼皆可剥离出诗人的诗歌理论。波德莱尔的诗歌理论并非通过系统的著书立说进行阐述,他的诗歌思想常常通过诗篇或是评论呈现。《应和》一诗于1857年被刊发于第一版的《恶之花》中,诗中诗人凭借自身对“世界是一个复杂而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秉持,提出了“应和”说。这是诗人对批评家角色外套的欣纳,正如他自己客观陈述的“一切伟大的诗人本来就注定了就是批评家”。这篇“对盛极而衰

    读天下 2019年36期2019-12-04

  • 通感
    用到的修辞手法是通感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通感不是哪一个人想出来的,也不只是从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是人们在生活中早就有了这样的感受,因此用得十分普遍、自然。譬如“热闹”“冷静”“响亮”“酸臭”等,无一不是用了通感手法的词语。通感看起来好像比喻,其實区别很大。比喻是借助本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9年39期2019-11-21

  • 通感研究概述
    检索到的篇名含“通感”的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非接触性研究。统计分析样本数据的发表时间、数量、版面、类别和基金分布情况,对国内通感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关键词:通感 统计分析 研究文献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100—02自1962年钱钟书先生在《文学评论》上发表“通感”一文以来,研究通感的学术成果日益增多。从研究内容上看,学术界对通感的研

    现代交际 2019年18期2019-11-17

  • “感觉的设计”——通感与设计的关系讨论
    摘要: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被人们熟知,当通感与设计相结合时,会赋予设计全新的生命力。设计不只跟颜色和形式有关,本文从研究颜色和形式转变为研究感觉,研究人如何感知生活。关键词:通感 感觉驱動 认知一、通感与设计的结合通感是在描述客观事物的时候,用形象的语言将感觉转移,从而把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相互转化、变换的修辞方法。“感觉的设计”是通感与设计的结合。感觉都是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当多种感官组合起来的感觉刺激汇聚到一起时,图像即可显现。神经

    参花(上) 2019年11期2019-11-13

  • 通感修辞很美妙
    眼光摩挲”是一种通感修辞。通感修辞又叫“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常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中写摆件多为瓷器,很珍贵,不能够用手去摸,作者只能够用眼代手去“抚摩”。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10期2019-09-10

  • 意境、自赏和审美创造
    书法意境;自赏;通感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9)05-0101-06作者简介:樊波,博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先生,浙江钱塘人。久居扬州,精于书画,书法有“漆书”之称;擅长人物、花鸟,风格特异而古朴,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金农一生撰写了大量诗文、题记和随笔,表达了独到的美学见解。一、书法的意境美感中国绘画十分注意“意境”的营构,特别是山水画,

    阅江学刊 2019年5期2019-09-10

  • 文以承情 乐以载学
    律来触动听众。从通感的角度来看,修辞和音乐理论具有共性,它们具有支持和支持的优点。在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音乐辅助教学的引入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语文课堂;音乐之美;通感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承载作者感情真实流露,读者通过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精神,以通感的角度来看,文辞和乐理具有共通之处,更有转承辅佐之功。从古代到现代,文辞与乐理从来都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初唐四杰”之一的王维,北宋南迁的李清照,清代鼎盛而衰的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2019-09-10

  • 借助三大策略,激活音乐通感
    激活小学生的音乐通感,对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借助有效手段,促进心灵感知;激活多种感官,丰富联觉体验;开展“体态律动”,丰富音乐感受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提供一定借鉴。【关键词】小学音乐;通感;培养策略音乐课程与传统的文化课程相比有其独特之处,相较于文化课程,音乐课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及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元素是课堂教学中极度重视的部分,只有学生接触、感悟真正的音乐元素,才会对音乐课堂充满喜爱,才会将自己融入音乐中,

    文理导航 2019年27期2019-09-01

  • 玉雕创作中通感的渗透与实践
    智慧。在这点上,通感在玉雕创作中的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玉石的选材到雕琢,再到意象的确立与表达,通感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无处不在。因此,对玉雕创作过程中通感的渗透与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从事玉雕工艺创作者的作品艺术价值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 玉雕创作;通感;渗透;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不断增强,以独具匠心的个性特点创作出具备高度艺术审美形式的玉雕作品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玉雕创作的硬性指标。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无不是作者从玉石选材到后

    天工 2019年5期2019-08-08

  • 对现代儿童图画书中的多感官体验探讨
    感官体验 教育 通感图画书是指以图画形式为主的文学类作品,综合性是其突出的文学创作特点。读者在阅读此类作品时,能获得多感官的阅读体验。本文所探讨的儿童图画书是图画书中特殊的一种类型,它是专为学龄前儿童设计和创作的图画书。在这类图画书中,其表达方式及书籍的阅读行为与其他的文学作品是有一定区别的。在表达方式上,儿童图画书注重图文并茂,图画和文字的融合,为儿童的阅读活动营造出一个多感官的体验空间;在阅读行为上,儿童图画书并非是为锻炼儿童的独立阅读能力,而是为儿童

    职业·中旬 2019年6期2019-08-01

  • 通感在平面广告创意表现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为了探讨通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感经验与创意表现的手法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本文通过探究视觉通感的产生原因及作用,结合实例探讨具体的可行的应用设计策略与方法,认为将通感通过直接展示、替换重构、经验转移、象征联想和氛围营造等方法进行应用,可将通感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提升平面广告创意与传播的效果。关键词:通感;平面广告;创意表现;策略方法广告是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产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创意无疑是设计师们需要关注的焦点

    艺术科技 2019年9期2019-07-24

  • 李贺鬼神诗歌中的表现手法研究
    的表现手法莫过于通感以及用典。他的创作不拘于现实,运用通感的手法将虚像与实境结合,营造了出尘出世的意境,又通过用典援古证今、借古抒怀,既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也让语言更加精炼含蓄。诗歌创作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本文试从李贺的生平背景和人生际遇着手,结合李贺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作品,分析通感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在其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并对李贺不同风格的诗歌进行解析,以期获得对李贺其人及其作品更深层次的解读。关键词:李贺;鬼神诗歌;表现手法;通感;典故因李贺作品富于想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2019-04-29

  • 论“通感体验”在培智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周健明【摘要】“通感”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感觉互通现象。由于培智学生的反应过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培智音乐教学中运用“通感”,能够让学生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听觉是接触音乐最原始的方法,也是唤醒音乐通感最直接的方式,以听觉为基础,将视觉、触觉等其他感知觉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融入音乐,通音乐之意,感音乐之美。【关键词】培智音乐;通感;融合人的感觉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两种类型。直接接触主要包括触觉、味觉等,这些感知觉的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期2019-04-26

  • 拥有特异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一样的体验,在“通感症”(亦称“联觉症”)人群身上却是稀松平常。3月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了一项关于通感症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认为这是真切存在的罕见神经现象,并且可能伴随人的一生。国外有不少艺水家是通感症的受益人群,拥有“特异天赋”“超能力”。产生这种体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通感”不等于“通感症”英国小哥戴夫·伊万司(Dave Evans)最近生活有点“甜”,因为他老板名叫“埃利斯”,每当他听到老板的名字,舌尖上就会冒出水果棒棒糖的味道。戴夫有

    环境与生活 2018年6期2018-09-10

  •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王发茂【摘 要】通感修辞手法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未作为必须掌握的内容,但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故本文从通感的概念、通感的特点、通感的适用范围、通感的功能或者修辞作用、通感与其他修辞格等五个方面做一些探讨,使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与理解。【关键词】通感 概念 特点 作用 与其他修辞连用在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一文时,第一次出现了运用“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现摘录两例: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例(2):塘中的月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7年9期2017-10-29

  • 酒诗中的通感现象及其翻译
    003)酒诗中的通感现象及其翻译胡 俊(安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通感,即将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官体验通过联想而彼此映射、融合与相通。品酒是充分调动人的全身感觉器官,观酒色,听其声,嗅酒香,品其味,评价佳酿带来的主观性感受,进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人的五大感官在生理学上又是融会贯通的,因此,通感是酒诗中较为常见的文学表达手法。本文以古代酒诗为语料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通感现象进行搜集分类,并对酒诗中的通感翻译问题进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02

  •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学 王发茂例谈“通感”修辞手法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 王发茂通感修辞手法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未作为必须掌握的内容,但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故本文从通感的概念、通感的特点、通感的适用范围、通感的功能或者修辞作用、通感与其他修辞格等五个方面做一些探讨,使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与理解。通感 概念 特点 作用 与其他修辞连用在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一文时,第一次出现了运用“通感”修辞手法的句子,现摘录两例: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9期2017-03-23

  • 通感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主要类型*
    锺书先生将其译为通感并将之定义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等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1]从修辞学角度来说,通感作为修辞手法之一,在写、说上当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成领会到的乙感官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2]。自20世纪9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后,人们逐渐认识到通感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思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28

  • 认知视角下的英汉通感实证研究*
    钟书将其翻译成“通感”,即五官感觉的相通。传统的研究将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辞海》(1987:14)是这样来定义通感的:“通感,也叫‘移觉’。修辞手法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写作上当表现属于甲感官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成领会到的乙感官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1.1987年,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4页。。为探索通感的实质,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些实证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2013-09-18

  • 汉英通感认知结构与意象呈现的比较研究
    73155)汉英通感认知结构与意象呈现的比较研究杨 楠(济宁学院 外国语系,山东 济宁 273155)通感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人类认知过程中通过和语言的结合会呈现出不同的通感意象。研究发现汉英通感的认知结构共性多于差异,语言选择条件的限制是由本体喻体各自拥有的语义特征和人类的认知经验所决定的。作为隐喻性认知的通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能将生理、心理、情感和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生成多维感知和立体审美的语言意象。汉英通感;认知结构;意象呈现一 国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