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树立婚育观

2017-03-04 19:30周生辉胡玉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2期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制度

周生辉+胡玉平

摘 要:计划生育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但是计划生育的贯彻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关系到多种制度,诸如医疗制度、婚姻制度、人口迁移制度等,如何通过宣传计划生育这一国策来教育国民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生育观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与西部发展的不平衡都会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阻碍。文章将通过分析我国国民对计划生育和婚育观的认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科学性,阐述计划生育对树立正确的婚育观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婚育观;制度

计划生育作为我们国家的基本政策,其倡导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内容自推行实施以来对我国的人口发展和控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家庭户数都是十分庞大的,基于管理、发展人口素质、提升人口质量等多方面的考虑,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男女成年人的法定结婚年龄,但是并没有对同居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法律的约束。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社会人口现象也就层出不穷。

1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1.1 我国的人口结构

从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来看,从性别上看,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从地域上看,以瑷珲―腾冲人口分界线为界,东南人口基数和密度大于西北;以年龄作为标准,我国正在步入老年龄化,全国的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而未成年基数过于庞大,总体上形成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利发展形态。

1.2 我国的计划生育的结果

通过对1978年被确立为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懈推行,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由于制度的片面性导致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影响深远的问题。其中最为深远的一点是在任何地方都推行一胎政策,而未对地区之间的社会差异进行分析,推行差异的政策。国家人口在这一轮老龄人口过去之后,将面临人口的突然减少,严重影响国家的未来。

2 计划生育对婚姻的影响

2.1 基于婚姻法的计划生育的片面性总结

我国的人口结构性的矛盾日益凸显是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2005年之后的适婚男性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这说明将有一大批男性无法找到自己的婚姻对象。高校的扩招使我国的就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导致低收入阶层的人口的就业机会更少,低收入者和低素质者的婚姻结果更为艰难。这种情形对社会构成的不良隐患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有报道显示,2020年,我国将有超过3000万介于20岁―45岁之间的男性无法匹配结婚对象。人口的片面失衡是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一大败笔。

2.2 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计划生育教育的合理性解释

计划生育教育中存在的合理性解释则是: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的优生并不是指生男孩,而是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和人口质量。但是许多中国人仍然受到传统封建观念的毒害,认为生男比生女好。计划生育的合理性解释则教育适婚年龄的男女在决定结婚后,生育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应当一视同仁。

2.3 计划生育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衡对婚姻的“挤压”

男女比例失衡对婚姻造成的挤压从社会现象上最明显的莫过于同居现象。同居这种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保障,因此造成很多女性未能成功避孕之后采取流产和堕胎这种方式解决生育问题。男女比例失衡使男性找到伴侣比女性找到伴侣要困难一些。加之现代社会西方文化的渗透,80后和90后对婚姻和生育的理解同上一辈大相迳庭,许多人选择不结婚,许多人则成为了剩女和剩男。这对我国人口结构的两极化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3 通过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国民树立正确婚育观

3.1 计划生育对国民选择婚育时间的影响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未成年人基数过大给家庭主要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的家庭男女双方要承担起四老一小的抚养责任。按照男性结婚年龄22岁来说,有的男性在22岁的时候还在上大学,而在农村的广大地区22岁的男性青年已经成为父亲。

不愿意结婚生育或者没有条件结婚生育都或多或少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一方面结婚就意味着必须生育,生育就意味著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

通过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使适婚的男女有一个正确的婚姻和生育的世界观,明白组建家庭和生育下一代的意义。

3.2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遭遇的瓶颈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遭受的冲击不仅来自西方的自由开放文化,还受到国内实际形势的影响。有的夫妇干脆试婚,闪婚,闪离婚,这对于组建稳定的婚姻家庭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社会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生活变得更加艰难,生育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压力,许多思想开放和前卫的夫妇甚至选择不生育。这和平穷落后地区仍然偷生多生的现象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会导致人口整体素质的下降。

3.3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对管理婚姻家庭和人口的作用

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人口普查的艰难过程显示,人口的管理和调控越来越困难。人口的频繁流动和计划生育遭遇的低生育水平都对稳定的婚姻家庭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有调查数据资料显示,超过75%的成年男女对同居持认可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必须在各个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聚集地多进行婚姻家庭和非婚姻家庭的登记工作,加大对合法婚姻家庭的保护,同时尽快出台管理非婚姻同居人口的法律,避免育龄妇女生育质量下降。

4 宣传计划生育 树立正确的婚育观

4.1 通过计划生育基本工作深入家庭,特别是新组建的家庭,加强婚姻家庭管理。对婚姻人口进行登记管理,同时了解婚姻家庭基本人口情况,通过对家庭人口的结婚和离婚条件进行限定,减少社会离婚率。规定家庭人口之间互相应经的义务,维护自身的权利。

4.2 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发放到各个家庭;加强婚姻家庭的访问,多层次多渠道了解婚姻家庭对婚姻和生育的态度,并对婚姻家庭成员讲解生育观念对家庭和国家的意义。力求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掌握全国婚姻家庭成员和即将结婚的男女对婚姻和生育的看法和意见,汇总制定相关的政策,对不同的地区进行差异化的宣传,实事求是地普及计划生育的基本内容。

4.3 加强立法,贯彻健康生育的知识。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多方面渠道,利用舆论的力量普及人们对婚姻法的认识。加强对人口自身的关注,加大全民健身的力度提高人口的整体身体素质,为婚姻家庭和非婚姻同居群体贯彻全民健康知识,减少流产和堕胎的次数,实现高质量人口、高素质人口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崔树义,婚姻家庭管理与人口发展[J]发展论坛,2002(9).

[2]谢根成,关于农村计划生育问题的法制分析[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5,(2).

[3]李婷,张维庆:计划生育国策现阶段绝不动摇“比例失衡”将造成“婚姻挤压”[J]中国人口报,2008(3).

猜你喜欢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制度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谈新时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