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2017-03-04 20:30李九霞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2期
关键词:讨论青年危机

李九霞

摘 要:关于信仰,没有一个固定的说辞。每个人对信仰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人在不同的阶段身处在不同的群体,信仰的价值与作用也会存在差异。大学生正当青壮年,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说他特殊是因为,其处于社会与学校的边缘,前者未完全进入,后者未完全脱离。在思想上不成熟信仰空泛,并且因为大学生所在的时代条件优越,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困难少之又少,许多大学生无法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信仰更是无从谈起,近些年来为了在帮助大学生走入社會后更积极有目的的去发展,我国逐步将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本文就以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为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信仰缺失;危机;讨论

无论在什么时候人类的发展都需要一定动力的支持,信仰便是一种最好的动力源泉,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安定经济条件优越,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心中的信仰逐渐变得空洞,在不断追求经济价值的过程中,只剩下竞争与获得,信仰被抛之脑后。大学生处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经过亲身所闻所见,思维上的成长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当今以利益为主的,勿谈信仰的环境下,大学生普遍出现信仰危机,对信仰嗤之以鼻。

1 目前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

从对部分大学的进行调查后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通过在校内思想道德的学习与建设,信仰的产生还是处于正轨的,较为向上和健康,但仍然有小部分大学生表示对自身信仰的迷茫,或者因为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原因对信仰趋于消极与缺失的状态,通过分析总结出以下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

1.1 对传统文化漠视,盲目追求西方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许多西方文化进入我国,并涉及到了许多方面,追求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潮流。大学生正式对新鲜事物敏感的阶段,对西方文化的种种都来者不拒,有些学生甚至将这些西方文化吸收并转化成了一种习惯,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都包含了丰富的涵义,是一种优秀的传承与发展。但现代社会出现了大学生对许多传统节日都并不熟悉的情况,却对西方的节日盲目跟从,以国西方节日为潮流和时尚,以过传统节日为过时和老土。

1.2 追求自由主义与浪漫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反感

目前大学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设置成为一门必学课程,许多学生因为这门课程设计到考试与学分,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但起身学生本身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和自己的主管感受来判断。此外,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没有家长的约束,受到部分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过于追求自由主义与浪漫主义,虽然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灵,但物极必反过度追求自由与浪漫终究是会产生问题的。

1.3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功利化

近些年,我国的整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哪有发展哪有就有竞争,各项产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站稳脚跟,夺得市场先机,都会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青年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耳濡目染,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自身的价值观念,更多的向物质、权利、金钱看其,所有的行为都带来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将实用性作为价值导向,与正确信仰的内涵大相径庭。

2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2.1 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现行的教育机制下,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为了“上大学”。学习成绩成为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绝对方面,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信仰培养。而到了大学,各自学习自己专业知识,却很少有机会学习人文学科,这必然导致学生的情绪无法宣泄而选择用低级趣味来麻痹自己。现在,很多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几乎没有什么认知,更谈不上对高雅艺术的追求。精神上的迷失,加剧了信仰的迷茫与缺失。在校园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读书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沉醉在爱河之中,有的奔忙于商业活动,有的无所事事成天混日子。因此,我们教育体制的弊端是造成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并存

我们当前教育体制是片面的变相鼓励追求升学率,尤其在中学阶段,这样势必会导致校方忽视对青少年政治信仰的培育。在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时,高校德育工作者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因为一些学生已过了政治信仰最佳培育期,矫正起来有着很大困难。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的主渠道“两课”教学也存在着很大问题。通过调查,有41%的学生认为“两课”教师是在生硬地灌输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政治理念。这样,机械重复和强制的意识形态考验就占据了德育工作方法中的大部分席位,从而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忽略了把正确的政治信仰联系生活实际后,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行为选择的尺度、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

3 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对策

3.1 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其不可抗拒的强大魅力,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软实力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的影响不可小觑,从现实看,利用自身的文化魅力来抵抗西方文化的入侵,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拥有民族精神,用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信仰来凝聚力量,不断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使其日益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功能,使青年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和兴趣,这样才能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3.2 注重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就没有凝聚力和前进力,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信仰和精神是人生前进的力量,是民族繁荣兴旺的法宝,而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道德工作者必须唤起青年一代的信仰意识、团结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唤起民族之魂,摈弃从前的机械灌输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3.3 社会、学校和个人多方合作,多管齐下

大学生信仰的重塑不是靠单方面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就社会而言,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风尚,尊崇道德伦理,对于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不要一味地关注成绩和升学率。而作为大学生自己,应该抛弃低俗的行为习惯,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涵养。

结束语

总之,信仰是一种包含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具有正确导向性的思想。其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由着很强的促进与导向作用,大学生在刚刚进入社会时,因为缺乏很多方面的经验,在发展的方方面面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如果这时其具有积极信仰,那么困难便会成为前进的动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迪.论大学生的信仰危机[J].成功:教育,2008(9):23.

[2]孙海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仰危机表现及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1(1):96-98.

猜你喜欢
讨论青年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危机”中的自信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