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增强估算意识,有效提升估算能力

2017-03-06 23:01黄可斌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估算意识

黄可斌

【摘要】估算是一种无须获得精确结果的计算,但它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才能做出大致判断,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灵活的运算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虽然估算在数学教材中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估算思维和估算意识却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并伴随着学生终身的数学应用.本文尝试结合估算的特点和教学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策略;估算应用;运算思维

估算教与学过程较为灵活,是无须获得精确结果的计算,是学生个体或根据生活实际需要或根据数字特点,通过观察、判断、比较等方式在具体情境中对运算结果做出估计,它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如何把握估算特点,学生才能有效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呢?

一、深挖生活素材,感受估算价值

估算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策略,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但不少教師由于只重视笔算的熟练度和正确率,而忽略估算在小学教材中的作用,导致估算并没有被教师纳入教学体系,无法以系统的知识体系去教学估算,致使学生所学得的估算碎片化.其实,估算在小学计算及问题解决中有着重要地位,它影响着学生计算素养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数感,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估算意识,提高学生估算能力,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使之对估算学习产生兴趣,并深挖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神奇魅力.

如,“东东带了500元去电器店购物,已知录音机198元,电风扇292元.他带的钱够吗?”这是学生理解“如何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只要有一定的估算策略,就能马上找出答案,解决此题方法是198看成200,292看成300元,两个数字都估大,加起来刚好是500,答案显而易见.又如,某新村在搞绿化项目,在公园一角种了298棵树,成活率为96%.成活的树大约有多少棵?请从100棵、298棵、288棵中选择一个答案,并说出原因?要让学生快速找出答案,学生的估算能力特别重要,100棵的成活率低于50%,第一个直接排除掉;298棵,成活率必须达100%,也排除掉;而288棵接近总数298棵,成活率96%,应该是最贴近答案的数,此估算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优越性,它比直接让学生通过精确计算更快地找出答案,学生自然而然就对估算产生兴趣.在生活中,需要估算的问题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如某垃圾处理场在运送垃圾,已知垃圾共50方,垃圾车每次能运走6方,需要运几次?如果学生的估算意识比较强,他们会发现每次运6方,8次只能运走48方,还差2方,需要再运一次.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要巧妙地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进一步掌握估算的算理.

二、渗透估算教学,体会算理策略

估算结果虽然是近似值,但并不代表估算过程就毫无根据,学生可以随意臆想;纵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估算的方法,其学习过程是灵活多样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巧妙地结合估算特点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估算策略,有效将估算方法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解决巧用估算策略,从而形成系统的估算知识体系,渗透估算的数学思想方法.

1.妙用凑整估算.凑整估算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不仅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础版块.在整数的四则运算中,凑整估算常遇到,它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基础训练内容.如289+725,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凑十法,另一种是凑百法,但计算的结果相差会比较大.凑整估算法需要“四舍五入”求近似值的支持,但在实际估算过程中,学生必须灵活把握数字特点,方能体会估算过程的策略.如此题,289接近300,直接看成300相当于多算,然后725接近700,直接看到700相当于少算,估算结果是1000,只有体会估算策略才能发挥凑整估算的灵活作用.

2.妙用口诀估算.估算虽然不必像精确计算需要准确结果,但估算和精确计算紧密相连,估算是精确计算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快速精确计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如在笔算除法中,试商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最关键的一步,而试商就必须运用到估算的方法.如621÷27,27是两位数,如何试商?运用四舍五入法先将27看作30,被除数621的前两位是62,直接运用乘法口诀,二三得六,商先用2,2乘30才60,比62小2,试商第一步成功,第二步学生再精准计算;笔算除法蕴含的估算却是学生计算策略的重要思维训练,教师可以结合乘除法笔算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口诀渗透估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估算思维的敏捷性.

3.妙用经验估算.如五年级有男学生31人,平均体重42千克;女学生28人,平均体重36千克,全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根据估算经验可知,全班学生的平均体重应在36千克至42千克之间,如果学生计算的结果超出这个范围,所计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又如,小花买了39.6米的布用来做衣服,已知每套衣服用布6米,请问:小花能做出几套衣服?此题运用估算就可以解决,一套衣服用布6米,最多只能做6套.因为6套衣服需要用36米布,而7套衣服需要用42米布,39.6米不够42,剩下的布料不够做一套,所以只能做6套.巧妙运用经验进行估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估算的价值,体会算理策略.

4.妙用规律估算.四则运算中的运算规律学习对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小数乘法中,其中有一条计算法则:两个因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0除外)小于1,积一定小于另一个因数.在估算思维训练中,这条法则能让学生对一些题快速做出判断.如23.5×0.987的积一定小于23.5;而在小数除法中,有一条计算法则:如果除数(0除外)小于1,商一定大于被除数.78.5÷0.25商一定大于785.因此,数学教材中的计算法则、定理等也是学生学习估算的重要知识基础,如果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法则,既对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又能发展学生逻辑性的思维.

三、拓展生活运用,增强估算意识

在估算教学中,拓展生活运用是增强学生估算意识、体会估算策略的重要渠道.由于估算策略比较灵活,如果无法将估算与生活相联系起来,小学生可能会将估算等同于“四舍五入”,他们觉得估算只不过利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数字凑整的快速计算方式,这样对估算的认识就存在很强的局限性,而且无法将估算潜在的教学目标挖掘出来.估算在计算教学、解决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其最重要的价值是蕴含的思维策略,让学生在生活运用中体会算理策略的优越性,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增强他们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如,装修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装修问题中的地板砖购买就是一个近似数据.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的教学楼以某一间教室的地板装修为例,让学生估计一下需要购买多少块的地板砖.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并不提供任何数据,而是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预算,想知道需要用多少块地板砖,需要知道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师提供给学生米尺,学生经过测量得出了教室的长、宽,然后运用面积公式算出教室的总面积是54平方米.接下来,学生会提出要用什么规格的地板砖,教师顺势提供正方形的尺寸,边长为80厘米的正方形地板砖,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正方形的地板砖的面积是0.64平方米.要算出需要多少块地板砖,要用54÷0.64,如何预算?54÷0.64運用精确计算的结果是84.375,如果直接购买85块,在实际铺地板砖的过程中,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地板砖无法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排列下去.此时,估算就要做到根据实际将数量估大些,这时合理地估算就是一种能力了,学生必须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增加一些数量,从而让预算最合理.在生活中,估算应用的范围广泛,如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等这些都不需要准确数的,而是精确计算和估算相合的过程.在预算过程中,学生必须根据出行的工具、门票、伙食等硬性预算,然后再根据要游玩的项目进行预算,预算的过程其实就是估算,学生必须搜集相关的信息,根据旅游计划合理地估算,最后根据出门在外多带点钱的原则,合理地预算出最后的费用.

总之,估算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必须深挖教材、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估算知识,有效搭建平台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寻找估算教学的契机点,从而无痕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小学数学估算的有效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4):41-42.

[2]邱恭志.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0(14):55-56.

猜你喜欢
估算意识
谈如何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估算意识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试商的方法
培养估算意识,发展学生数感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对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估”之有道 “算”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