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每一位师生幸福成长

2017-03-06 20:53苏建祥
教师·上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室师生学校

苏建祥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三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幸福教育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自建校始,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就将“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幸福生活”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通过文化引领、环境创设、教育管理与评价、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领域的改革,大力实施幸福教育。实践证明:助力每一位师生幸福成长,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一、幸福教育实施须把握好三种关系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合乎德行的实现活动。”也就是说,幸福不是浅层的、感官的快乐,而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的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后恒久的愉悦。在践行幸福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幸福教育不仅需要自力,也需要助力;不仅要关注群体,也要关注个体;不仅要关注目的,也要关注过程。

1. 自力与助力

幸福不能施予、也不能强加,它离不开自力,即自己的主观努力与感受。同时,正如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幸福教育需要尊重师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帮助师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状态、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发唤醒师生内在生命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需要适时地助力每一位个体,实现幸福成长的可能与自觉。自力是内因,助力通过影响内因来发挥作用。

2. 群体与个体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时代,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无论教师与学生都需要不断成长。幸福的教师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幸福的学生影响,成就幸福的教师。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提醒我们:教师与学生,在幸福教育的实践中,哪一方都不能少。我们的师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与成长经历,对未来的规划也是形态各异。个体的差异提醒我们:幸福教育中的每一位师生都要发展,但不强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师生都要提高,但不强求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师生都要优秀,但不强求相同的优秀。群体千姿百态,个体适性扬才。

3. 目的与过程

教育是通过当下的活动来实现未来人的培养,这决定了“幸福教育”既要关注目的,也要关注过程。我们不能以未来幸福的名义透支师生的身心健康、剥夺师生当下的自由与幸福,也不能只顾师生当下的需求而放弃必要的约束与引导,走向目标的虚无,“幸福教育”是目的与过程的有机统一。“师生幸福地走向幸福成长”要成为校园的独特风景。

二、幸福教育实施的五种路径

1. 创建“幸福教室”,托举幸福人生

教室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师生学习与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着力创建“幸福教室”,将教师“幸福地教”与学生“幸福地学”统一到教室这一场所中来,让每一位师生的幸福体验都有了发生和成长的空间。“幸福教室”以班级为单位提醒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为师生的幸福人生找到了“现实托举”。

创建“幸福教室”核心是创建班级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点,每个班级视具体情况,分别凝练班级精神,彰显各自的文化特色。

创建“幸福教室”要着力营造幸福的环境。每个班级在布置教室时要努力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和书香化。窗明几净、安全舒适、温馨和谐的环境自然能给予师生最直观、最基本的幸福感受。

“晾晒幸福”是幸福教室创建的重要手段。在全校师生升旗仪式上,我们举办幸福教室创建全校展示活动,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展示班级师生、家长代表隆重入场,伴随着班歌,“幸福教室”的班旗冉冉升起,与国旗、校旗一同飘扬在校园上空。师生、家长代表分别向全校师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幸福故事和幸福瞬间。师生表示,那个场景是一辈子难以磨灭的。学校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幸福教育叙事活动,让师生充分表达,编辑成册,“晒”自己的幸福。校园网站上也开辟了“幸福教室”专栏,与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分享“菠菜园”的幸福故事。“幸福故事分享”是幸福教育的源头活水,使得幸福教育活动常做常新、深入人心。

“幸福教室”的创建不仅局限于教室和校园内,还延伸到了社会实践中去。每年节假日,学校都要由学生、教师、家长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农村贫困学生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到福利院、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看望孩子和老人,为有困难的人们送去关爱。最高层次的幸福是给予的幸福,孩子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也不断升华着幸福体验,使“幸福教室”的内涵得到了延伸。

2. 打造“自能课堂”,激活幸福动能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最主要形态,是师生幸福生发的密集地。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承“自能学习”理念,致力打造自能高效课堂,自主开发并使用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能导学》丛书,从教师层面的“激发、引导、提升”和学生层面的“自主、质疑、习惯”六个关键词入手,培养学生自能学习和自能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自能课堂”重预习,以学定教。利用自主开发出版的《自能导学》丛书,引导学生科学、自主预习;重思维训练,打造质疑课堂,用主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激活课堂;重知识迁移,多元延伸,自主发展。学校积极开发了丰富多元的智慧型拓展作业,如“图说时政”“好家规、好家训”征集评选、“发酵食品DIY”“彩绘沟井盖”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自主质疑、探究,充分体会到探索知识海洋的乐趣,教师引导激趣,注重习惯培养,师生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呈现一种和谐的状态。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成长,加深了情感体验,提升了幸福指数。

3. 构建“自能课程”,促进师生发展

课程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师生幸福教與学的有力抓手。学校构建了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教师“自能课程”与学生“自能课程”。

教师自能课程包括五大类型即师德修养课程、规划管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育研究课程、生活品质课程。教师“自能课程”,旨在有计划、有目的、有梯度地引导每一位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师德修养课程包括“感动博才·魅力教师”评选、“师德修养”专家讲座等。规划管理课程包括教师“一三五”专业发展规划、“五个一”科研行动指导等。专业技能课程包括教学技能培训、“名师工作室”主题活动、校本选修课的开发与开设等。教育研究课程包括教育教学专著“同读共赏”活动、“幸福博才”教育叙事征文活动等。生活品质课程包括情趣陶冶课、户外团队活动等。

按照“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共同发展”的理念,学校构建了学生“自能课程”,开发了四大类型(思想品德课程、素养发展课程、学习品质课程、拓展实践课程)70余门分层分类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幸福成长。思想品德课程涵盖理想信念、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培养,包括“励志”军营体验活动、“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讲座等课程;素养发展课程涵盖身体素养、心理素养、安全素养、行为素养、艺术素养、管理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包括情绪管理主题讲座、兴趣小组活动等课程;学习品质课程涵盖规划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包括“初中生活规划指导讲座”、“质疑之星”评选、“金点子”奖、“100本好书”阅读活动等;拓展实践课程涵盖志愿服务、学科拓展、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包括“N+1志愿活动”“校园小农夫”义卖活动、寒暑假“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重阳节“关爱久久、敬老爱老”活动等课程。

4. 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幸福氛围

实施幸福教育需要创设一个幸福得以滋生、滋养、弥漫的良好环境。学校努力为师生提供完备的、适宜师生发展的硬件设施设备。学校严格按照义务制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师生配比恰当,教室、实验室、功能室、学生宿舍、公共设施等配备齐全,确保师生工作学习安全,及时加强硬件设施的排查,及时进行场馆的改造和翻新,全面升级校园智能系统。根据校情和师生需求建设学生心理咨询室、教师“咖啡吧”、健身房等,充分营造幸福氛围,激发教师职业幸福感。校园建筑以“博”为名称要素,办公楼为“博闻楼”、体艺馆为“博艺楼”,三栋教学楼分别为“博学楼”“博思楼”“博识楼”。围绕“博”文化营建美丽温馨的校园环境,师生们在精心营造的校园氛围中,自然地接受着濡染和熏陶,感受着团结、奋进、和谐的幸福氛围。

5. 完善治理体系,保障幸福权益

幸福的权益可以通过完善的治理体系来获得,幸福的权益也需要完善的治理体系来保障。对于教师,学校编写了《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管理要务》,便于有章可循;对于学生,学校编写了《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学生自能管理手册》,便于有制可依;加强管理团队培训,增强部门间的分工与协调,确保学校的有序运行。

学校努力践行民主治校理念,树立“人人都是治理主体,个个都是博才名片”意识。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义工队,凝聚家校合力;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团委会、学生会、少委会的职能作用,广纳师生智慧;加大校务公开力度,组织形式多样的座谈会,开展“校长面对面”等活动,对与师生发展关系密切的问题,充分听取意见,充分尊重师生发展诉求,科学决策。

三、幸福教育实施的六点思考

1. 物质是基础

良好的物质条件是幸福的基石,它包括学校环境、功能场地、硬件设施设备和教职工薪酬等。学校环境的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设施齐全的各类功能室、实验室,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给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途径,提升师生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师生生活面貌,为师生幸福发展奠定基础。公正而具有激励性的薪酬机制也是维护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

2. 教室是主阵地

不存在抽象的幸福教育,它必是寓于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必须依靠具体的教育场所进行。对师生而言,教室是彼此每天最主要的交流场所,教室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将教室作为“幸福教育”的载体,让“幸福教育”成为现实之中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物,使它扎根校园这片沃土,不断发展壮大。

3. 价值理念是核心

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人的价值理念起着核心作用,与幸福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13亿多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凝聚和引领人们团结奋进的一面精神旗帜。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我们只有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幸福梦的实现才会有广大的社会和群众基础,才能在集体幸福的实现过程中迎接个人幸福的到来。

4. 教师是关键

教育是师生双方的实践,幸福教育指向师生每个“人”的幸福能力。教师付出得到回报、精神得到慰藉,便能获得幸福;学生付出学有所成、进步得到肯定、心灵得到滋养,便能感受到幸福。在幸福教育中,作为成年人,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可想而知,一个不幸福的老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的。幸福教育成功与否,教师是关键。

5. 故事分享是源头活水

幸福教育贵在恒久,同时要避免形式化、走过场。要保证幸福教育常做常新、不断深入推进,幸福故事分享是源头活水。因为,在不同的时段或者在不同的师生互动中,师生的故事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6. 制度是保障

制度是学校的隐性文化,是学校治理走向成熟与自觉的重要标志。制度上前進一小步,往往意味着学校管理方面前进一大步。一个科学、民主、师生认可度高、操作性强的学校制度体系是幸福教育有效实施的坚实保障。

助力每一位师生幸福成长是教育者的共同追求。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行走在幸福教育之路上,我们深知任重道远。幸福教育是立体的,我们在关注“幸福”这一面的同时,也不能回避、排斥“不幸福”的这一面,甚至还要关注处于两者之间的其他方面。只要坚持“办真教育,真办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我们定会迈向更具浓郁幸福气息的学校治理状态:物质保障更有力、学校管理更民主、文化活动更丰富、师生教学更自由、创造创新更自觉。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室师生学校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