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艇训练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分析

2017-03-07 04:48张建国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划艇氧量有氧

张建国

划艇训练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分析

张建国

主要阐述了划艇运动项目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在划艇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分析,重点介绍了划艇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检测指标和身体机能状态检测指标的应用,以及在运动训练监控中应用的注意事项,从而为科学的监控划艇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划艇训练;生理指标;生化指标

划艇是一项对体能和技术要求均较高的运动项目[1],这是由于划艇的运动特点以及器材特征决定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单腿跪立于艇上,双手握桨在艇的一侧划水,在维持身体平衡的同时,完成人、船、桨始终不停地相对运动。为了使艇能够按照规定路线直线行使,运动员必须依靠自身身体的控制能力把握方向,人与艇的相互作用力较为复杂。对于高水平的划艇运动员来讲,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划艇技术,形成高效的技术动作定型较为重要。但与此同时,划艇项目又是一项对体能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因此,在划艇运动训练过程中对体能的方面训练和发展要更加注重,为提高运动成绩打好坚实的基础。体能作为划艇运动的主要基础,对划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对高效的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划艇运动训练中的科学训练监控方法进行分析,为划艇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1 有氧能力评价

划艇比赛一般是持续时间在2min左右和4min左右的项目,而这种强度的运动项目有氧供能占较大的比例,有专家通过测功仪对运动员进行120s和240s的全力划测试,发现有氧供能分别占了>60%和>80%之多[2]。因此,划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划艇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评价指标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价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方法有多种,其理论依据主要为最大摄氧量、无氧阈、血乳酸等与机体有氧能力相关性较大的指标[3]。

1.1 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机体在参加有大量肌肉群参与的较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心肺功能与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机体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4]。它主要反映人体心肺功能对氧的转移运输能力(包括心排量、Hb、毛细血管密度)和肌肉对氧的吸收以及利用能力(线粒体的数量、酶活性);反映了运动员在极限负荷运动时的心肺功能水平[5]。因此,最大摄氧量是评定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Bishop等在皮划艇测功仪上对皮划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进行测试时发现,最大摄氧量与500m成绩显著性相关(r=-0.82,p<0.05)[6],说明最大摄氧量与专项成绩相关性密切,最大摄氧量较高的运动员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但是最大摄氧量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有研究认为最大摄氧量遗传度约为93.5%,最大摄氧量的可塑性较小[4]。因此,最大摄氧量可较好的反映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而用来评价优秀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动态变化并不适宜。

1.2 乳酸阈

最大摄氧量是反应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广泛的用于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有研究证明,但许多耐力性的项目竞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的增加却并不明显[4],说明有氧竞技能力的提高并不主要是最大摄氧量增长的结果,而与有氧能力相关的乳酸阈有关,乳酸阈更能说明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乳酸阈是指在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拐点称为乳酸阈,这一点对应的运动强度即乳酸阈强度[4]。有研究发现,经过3个月的皮划艇运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船速均有所提高,乳酸阈表现出了更好的训练可塑性[7]。最大摄氧量水平相当的运动员,乳酸阈将对运动员的成绩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利用跑台、功率自行车、划船测功仪都可以用来测试乳酸阈,但考虑到与专项运动特征相结合,利用在划艇专项训练进行递增负荷测试所取得的乳酸阈更能体现有氧能力的变化,但与室内环境相比,室外测试更易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好测试环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研究通过利用1 000m水上专项距离对划艇运动员进行乳酸阈系统测试,测试运动后的乳酸和心率,取4mmol/l乳酸对应的船速,结果发现在1年内不同的训练周期,乳酸阈表现出较大的波动,训练使得运动员的乳酸阈船速得到提高,这是训练结构和训练效果的综合反映[8]。

1.3 乳酸清除能力

不论是运动过程中还是运动后机体内的乳酸清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大强度运动后机体内的乳酸清除能力和效率同样反映运动员的有氧能力[9]。参与运动的肌肉的乳酸扩散、转移以及消除与其他骨骼肌、心肌的氧化代谢能力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这是乳酸的消除速度体现有氧能力的理论基础。但是运动后血乳酸值的波动最好进行长期的诊断检测,并结合运动成绩以及其他相关指标来综合判断才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2 身体机能状态监控

通过血尿素(BUN)、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特征来评定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和代谢调控能力,从而判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和疲劳程度以及机体恢复程度状况,对防止过度训练从而造成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指标在个体之间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运用过程中要有针对性,以及个体化的监控方案。

2.1 血尿素(BU N)

运动员的BUN水平可以反映机体承受负荷的能力,在大运动负荷后,BUN会上升,而经过休息调整后BUN值会恢复正常水平,说明机体适应此运动负荷的刺激;而当BUN水平在持续上升或者恢复比较缓慢,则表明机体不太适应此运动负荷。大运动负荷能使BUN值升高,而当BUN水平连续数日高于正常范围的时候,说明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并由于疲劳带来的同化作用相对减弱,就会打破原有的动态平衡,同时伴有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被破坏,从而对训练造成影响,因此教练员应高度重视,但是高水平的运动员体机的反应较小[10]。因此,BUN的变化能简单的了解机体蛋白质代谢的情况,能综合的反映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但在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和恢复情况时还应结合其他的指标和方法,才能做出全面的评价。

王永梅等[11]通过对优秀的皮划艇运动员BUN值测试发现,3天的大负荷训练后的BUN值显著上升,几天的调整恢复后,BUN数值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基础值。薛亮等[12]通过对运动员训练的当天以及次日晨的BUN指标的测试发现,运动员的次日晨的BUN较训练日当天2h后的数值有时显下降。运动员训练后次日晨BUN值大于基础值两个单位,或到第3日BUN值依然持续处在较高值,表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下降或者对运动训练负荷不适应,优秀运动员训练后,次日晨起血尿素水平一般在8mmol/L以下较为适宜[13],血尿素不易升高者且恢复较快的运动员通常能承受更大的负荷。

2.2 血红蛋白(H B)

血红蛋白是运输机体有氧代谢需要的氧气和物质,并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参与血液酸碱平衡的调节。因此,红蛋白的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机体获取氧的能力和有氧代谢工作能力。但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个体间均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适宜用一个标准来评定,应该针对个体进行分析。但在对个体差异分析中,一般男子皮划艇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不超过170g/L,低值不低于个人全年平均的80%[14]。有专家认为女子运动员血红蛋白在140g/L左右,男子在150g/L左右时最适应发挥人体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15]。在日常训练监控中,同一次检测中的个别运动员血红蛋白值与其他运动员相差过大时,应引起重视。并且低温下或阴雨天气环境下训练时,评价标准应略有所降低,这是生理上的正常波动;采用血红蛋指标白来监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以及用于监控单次训练结果的状况时,应多观察分析血红蛋白指标的变化,并科学地与其他指标,如心率、无氧阈、尿蛋白等结合,以及运动员的自我感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2.3 血清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CK)与机体糖酵解、线粒体活动和肌肉收缩有密切关系,CK主要存在于脑组织、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其中骨骼肌中含量最高。CK在人体中作为催化剂,能够可逆地催化肌酸和ATP生成磷酸肌酸和AMP的反应,这说明CK在人体能量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骨骼肌的收缩有着重要的影响[9]。在正常安静状态下,血清CK总活性小于100U/L,在皮划艇训练监控中,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浓度的参考值范围:(278.9~866.5)U/L,平均值(574.4± 98.5)U/L[13]。 但采用CK值监控训练负荷以及用来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时候,最好要进行系统的跟踪测试,并结合训练负荷进行相应的对比,才能科学的了解适合运动员训练负荷的个体化CK值范围,运动训练负荷监控要个体化进行,这样训练才能更科学。CK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一般与其他反映身体机能的指标一同综合的应用到运动训练监控中,常和血红蛋白(HB)一起来监测运动员的赛前状态,如果状态较好,血红蛋白数量逐渐上升,CK活性逐渐下降。

3 结论

1)采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划艇运动员机能进行评定,应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并且与划艇项目特征相结合,科学的综合应用不同类型指标。

2)血尿素、血红蛋白及肌酸激酶等检测值评定运动员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情况,这些指标与专项训练负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教练员可参考检测值的变化进行训练负荷的调整和安排。

3)在划艇运动员的机能综合评定中,生理与生化指标的综合利用以及多方面的研究对划艇的科学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钟成海.国内外男子划艇1km项目分段成绩比较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364-365+363.

[2] Byrnes W C,Kearney J T.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tributions During Simulated Canoe/Kayak Sprint Events 1256 [J].Med Sci Sports Exe,1997(29):220.

[3] 钟金汝.测功仪在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7(03):370-371.

[4]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59.

[5]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人民体育出版社[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6] Bishop D.Physiological predictors of flat-water kayak performance in women[J].Eur J Appl Physiol,2000,82(1):91-97.

[7] 焦飞舟,李旭光.青少年男子皮艇运动员乳酸阈测试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245-246.

[8] 田 中,陈贵岐.皮划艇项目的训练监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5):87-90.

[9] Bryan C,Ergman,Ugene E.Active muscle and whole body lactatekinetics after endurance training in men [J].J Appl Physiol,1999,87(5):1684-1696.

[10]张 林,黄汝丛.赛艇运动员冬训期及赛前期的生化监测与训练效果评定[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01):59-61.

[11]王永梅,李世昌.优秀皮划艇运动员小周期训练期间血尿素氮的变化特征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1):126-128.

[12]薛 亮,刘国辉,施佳慧,等.以专项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导的划艇项目赛前训练监控手段个案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5):82-89.

[13]严 石.江苏省女子皮艇运动员赛前训练期生化指标监测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6):560-564+512.

[14]桂菁鹤.北京市皮划艇队赛前血红蛋白与铁代谢状态监控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6.

[15]王 璞,姜玉玲.辽宁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身体功能状态的生化指标评定[J].中国临床康复,2006(24):60-62.

Appl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Canoeing Training

ZHANG Jian-gu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noeing and appl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canoeing training were analyzed.The application of aerobic capacity and body functions indexes of canoeing athletes,as well as precautions for application in sports training monitoring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It was purpos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monitoring of canoeing training.

Canoeing training; Physiological indexes; Biochemical indexes

G808

A

1003-983X(2017)12-1126-03

2017-11-01

张建国(1971~),男,四川简阳人,中级教练,研究方向:划艇运动训练.

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四川 成都,611436 Aqua Sports Academy of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1436,China

猜你喜欢
划艇氧量有氧
含硫废弃物系统、反应炉燃烧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残氧量模型的修正方法在比例控制型烧嘴上的应用
住手!
新型稳定防漏风测氧优化技术
中国划艇队2014年冬训运动负荷特征解析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