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7-03-07 04:48邱凤霞孙国涛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江汉平原体育教师因子

邱凤霞,孙国涛

江汉平原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影响因素研究

邱凤霞1,孙国涛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江汉平原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江汉平原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女性教师比例偏少、“教非所学”的现象,小学阶段尤为突出。小学体育教师学历不容乐观。各学段高级职称者均较少。不同学段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运动项目知识与技能、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学实施能力上的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环境、培训、政策等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影响因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指出,“到2017年,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2]。相关文件的出台,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极大机遇,体育教师也不例外。然而农村小学生体育教育现状仍然存在体育师资缺乏,师资提升途径单一,专业体育教师“被兼职”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3],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越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就越高,越有利于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由此,本文立足江汉平原,探讨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汉平原农村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运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查阅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师论》等学术著作,并收集整理了与本课题相关政策法规文件。

1.2.2 访谈法

分别对江汉平原不同地区8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以及4名专家进行了提纲式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

参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尹志华博士论文《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4],在专家指导下修订了《江汉平原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中学、小学问卷相同。

2)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邀请10名专家对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评价,修订后的调查问卷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均达90%以上。试做结果显示,影响因素部分 α(Alpha)系数为0.842。间隔2周抽样再测,稳定性系数r=0.834,表明数据可靠性较强。

3)问卷发放和回收

采用现场发放与邮件发放相结合,分四个地区抽样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71份,平均回收率为97.5%、有效回收率为87.7%。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了Excel、SPSS19.0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40岁及以下人数高达70.76%。女性体育教师仅19人。各学段均存在“教非所学”兼职体育课情况,小学最高。而学历以本科相对集中,初中最高占90.91%,而小学最低、其大专与中专及以下人数高达45.31%。各学段高级职称比例均较低。小学、初中、高中农村体育教师教师资格证书持有率分别是90.63%、96.36%、100%,小学阶段具有非体育学科教师资格人数比例最高,高中最少。各学段均存在体制外体育教师,高中阶段最高。而兼职体育教师数量中,小学比例最高。比较了解、非常了解“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占比高中63.46%、小学43.75%、初中40%,不利于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各学段的体育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必要性的认同度均较高。

2.2 江汉平原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2.2.1 教育类知识需求分析

农村体育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知识”的需求比例相对最高,其次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小学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现代教育制度与思想”等,反映了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如何采取有效的体育教育手段与方法,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是每一名体育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卡方检验显示,各学段、年龄段、需求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2.2.2 体育理论知识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体育教师对“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的需求占比相对较高,其次是“体育游戏”、“学校体育学”等。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学段农村体育教师需求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相比较而言,高中阶段在“体育心理学”、“体育游戏”的需求相对最高,初中阶段主要是“体育保健学”、“竞技体育学”,小学阶段为“学校体育学”、“体育统计学”等。可见,不同学段农村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各有侧重。

2.2.3 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案例”需求的比例相对最高,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系解读”需求也高达71.35%,说明农村体育教师对体育与课程标准体系内容的了解还不够。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学段农村体育教师需求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相对而言,小学仅在“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方案解析”需求相对最高,高中是“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设计”、“教案的撰写”,而初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系知晓最为薄弱。

2.2.4 学校体育竞赛与训练知识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体育教师对“学校运动竞赛管理基本程序与方法”需求相对最高,其次为“学校运动会竞赛规程等编制方法”,表明农村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比赛组织与管理方面知识还比较缺乏,这些将严重影响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质量。此外,“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方法”、“裁判知识”需求也较高。值得关注的是,高中阶段农村体育教师对科学化训练、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带队外出比赛需求相对较高,而中学阶段多在裁判知识与竞赛规程编制方面的需求。

2.2.5 运动项目知识与技能需求分析

结果显示,农村体育教师对“田径”需求的比例相对最高,且其他运动项目需求比较广泛,这与目前“体育中考”中加入的田径项目测试和“体育高考”中与田径项目相关的身体素质水平考试有直接关联。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学段农村体育教师对“运动项目知识与技能”需求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比较而言,高中阶段体育教师在田径、健美操、篮球项目知识与技能需求相对最高,初中阶段主要为足球、羽毛球,小学阶段则为户外运动、课间操。

2.3 江汉平原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对专业能力的需求

2.3.1 体育教学设计能力需求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根据农村学校实际选用适合版本体育教材的能力”、“制订学年和符合学生课时学习需求体育教学计划的能力”、“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能力”是占农村体育教师需求比例相对最高,表明农村中小学在体育教材选用、教学计划制定方面能力还比较薄弱。采用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学段教师之间需求差异具有显著性,小学对“根据学生、学校特点确定科学体育课程和教学目标的能力”、“体育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需求相对最高,初中为“根据农村学校实际选用适合版本体育教材的能力”、“科学方法设计体育教学过程的能力”,高中为“体育教学设计创新能力”等。

2.3.2 体育教学实施能力需求分析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与氛围的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体育教学的能力”、“体育课堂调控与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占农村体育教师需求前三位,显示出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重视体育教学方法运用、课堂学习氛围营造。相对而言,小学农村体育教师更加注重运动技能示范与讲解,初中则为体育课堂氛围调控与偶发事件处理、教学方法运用方面,而高中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特殊学生群体体育学习、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更加关切。

2.3.3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需求分析

“有效管理班级的能力”占农村体育教师需求比例最高,而其他方面的需求(如组织教育活动、疏导心理等)比例旗鼓相当,农村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外,从事班主任工作组织各类教育活动比较普遍,相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班级管理。

2.3.4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需求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农村体育教师对“利用多元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能力”、“关注教育教学评价发展趋势的能力”需求相对较高,表明农村体育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法的使用还比较单一,或视图通过对教育教学评价发展趋势的学习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各学段之间需求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2.3.5 沟通与合作能力需求分析

农村体育教师对“促进学生、家庭、社区体育联动的能力”需求相对最高,其次是“与家长有效沟通合作能力”、“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能力”。良好的家庭、社区的体育活动环境将促进农村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其外部环境改善无疑有利于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的提升都是改善环境重要砝码。

2.3.6 反思与发展能力需求分析

“主动收集分析体育教学相关信息的能力”占农村体育教师需求相对最高,其次是“制定并实施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的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等方面的需求,表明农村体育教师主动收集分析体育教学信息的能力还不足,可能与缺乏制定并实施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的能力直接相关。

2.4 影响江汉平原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 0.730,Bartlett’s球形检验 X2值为2221.838,统计量间存在非常显著相关(P<0.01),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5]。经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极大法(Varimax)进行正交旋转,结果得到6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达68.047%,最终确定影响江汉平原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6个。根据各个因子的载荷系数,并结合其所属题项的内容特征,对6个公因子进行命名如下:

1)环境因子:该类因子的贡献率为26.741%,载荷系数大于0.5的题项主要涉及到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学校体育管理、学习氛围、体育文化、专业人士指导缺乏与学校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相关内容,故将其命名为“环境因子”。2)培训因子:此类因子的贡献率为12.006%,载荷系数大于0.5的题项涵盖了培训的形式、内容针对性、系统性与延续性等相关内容,因此可将其命名为“培训因子”。3)政策因子:该类因子的贡献率为9.787%,载荷系数大于0.5的题项主要通过人才流动竞争机制、支持专业发展政策等政策的缺乏影响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故将该类因子命名为“政策因子”。4)个人因子:此类因子的贡献率为7.773%,载荷系数大于0.5的题项主要是受制于个人的自觉意识、专业知识与技能、发展认识、精力的不够或不足而影响专业发展,因此将其命名为“个人因子”。5)薪酬因子:此类因子的贡献率为7.202%,载荷系数大于0.5的题项主要涉及学校绩效奖励制度、福利待遇、职称晋升、外出学习机会方面,故将其命名为“薪酬因子”。6)情感因子:此类因子的贡献率为4.538%,载荷系数大于0.5的题项主要是学校方面的人文关怀缺少、家庭因素以及相对其他学科教师地位不高等方面,因此将其命名为“情感因子”。

3 结论与建议

1)江汉平原农村学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且女性教师比例偏少、“教非所学”的现象,小学阶段尤为突出。小学体育教师学历不容乐观,各学段高级职称较少,中青年体育教师职称进阶较为困难,仅少数人不具有教师资格证。农村体育教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了解程度不高,高中阶段相对较好,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高度一致认同。

2)江汉平原农村体育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需求在不同学段、年龄段、性别之间有所不同,而在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运动项目知识与技能、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学实施能力上不同学段体育教师的需求差异具有显著性。

3)江汉平原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受环境、培训、政策、个人、薪酬、情感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因子、培训因子、政策因子影响程度相对较高,其贡献率分别为26.741%、12.006%、9.787%。

4)改善环境与条件,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构建立体式培训渠道,满足多元专业发展需求;实施多元评价,引领专业发展方向;完善多层次的机制建设,形成专业发展持续动力;加强媒体舆论宣传,提升社会形象和职业认同感[6-8]。皆是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2010-7-2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6/t20150612_190354.html,2015-6-1.

[3]周锦锋.鄂西北贫困山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国家级贫困县郧县农村小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12):1108-1110.

[4] 尹志华.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5] 李世明.实用体育多元分析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256.

[6] 范国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外部促进 [J].基础教育,2010,7(1):3-10.

[7] 薛国平.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服务体系的建构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12,5(2):38-41.

[8] 赵高伟.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12):62-64.

Demand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Jianghan Plain

QIU Feng-xia1,SUN Guo-tao2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mand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jianghan pla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t enough physical teacher in the rural areas,the number of female teachers in the country was less than male teachers, and there had a phenomenon of teaching the non-learning, especially in primary school.Degree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as not optimistic.There were fewer senior titles in each seg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knowledge of sports theory,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sports, design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mo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different period.Environment, training, policy and so on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mand; Influencing factor

G80-05

A

1003-983X(2017)12-1100-03

2017-10-16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课题(2015GB038)

邱凤霞(1982~),女,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434020;2.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1.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0,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0,China

孙国涛(1981~),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E-mail:guotaosun520@163.com.

猜你喜欢
江汉平原体育教师因子
基于GEE平台与Sentinel-NDVI时序数据江汉平原种植模式提取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基于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江汉平原辞
江汉平原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研究初报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