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诱导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7-03-07 07:07黄军悦马志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
关键词:多态性研究进展诱导

黄军悦,马志刚

(甘肃省人民医院肾内科,甘肃 兰州 730000)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也称低氧诱导因子-1,由Semenza和Wang于1992年首先发现,随后,确立了HIF-1的结构。HIF-1,基于缺氧状态下,在人体及哺乳动物多种类型细胞中广泛存在,对诸多靶基因的转录具有上调作用,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研究表明,HIF-1呈多态性,在疾病发生中,占据着作用地位[1]。在此,笔者根据实践研究,结合相关文献,通过综述的形式,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 HIF-1简述

1.1 实质

HIF-1,是一种具备转录活性的核蛋白,靶基因谱相当广泛,共涉及近百种基因,包含有肿瘤生长、炎症发展及缺氧适应等。HIF-1与靶基因结合后,经转录与转录后控制,使得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此类反应中,一部分表现有适应代偿性质,仍会导致机体遭到病理性损害,如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加速肿瘤生长等。

1.2 生物学活性的分子基础

HIF-1,属于异源二聚体,由2个亚单位组成,一是120kD的HIF-1α,二是91-94kD的HIF-1β。其中,HIF-1α基因,为HIF-1的活性亚基,定位在人体14号染色体q21-24区,缺氧信号对其调控。HIF-1β亚基,也称芳香烃受体核转运子,基因定位在人体1号染色体q21区,细胞中,表达稳定,起到结构性作用。每一亚单位的氨基端,均存在碱性螺旋-环-螺旋构型与Per/Amt/Sim(PAS)结构,在异源二聚体形成、与DNA结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必需结构。

2 HIF-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

2.1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危害大。近些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患者常伴有后遗症、并发症,容易致残,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经动物实验表明,VEGF基因,不仅是2型糖尿病(T2DM)的候选基因,而且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候选基因。HIF-1a低氧状态下,能够激活参与糖酵解代谢的基因,如VEGF,且HIF-1a基因位于T2DM可疑区。由此分析,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与HIF-1a有关。Yammada等学者[2],采取直接测序的方式,共检出SNP位点35个,在此之中,表现出连锁关系的有10个,而A-A/G-G单倍体型与T2DM患病危险性降低密切相关,另外,T2DM病例组的脯氨酸被丝氨酸(P582S)突变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低,P582S突变等位基因均位于G-G单倍型中,对照组中,其频率更高,提示HIF-1a突变S582与T2DM保护因子可能有关。

2.2 心血管疾病

侧支建立,是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形态学的明显变化,且侧支冠状动脉建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至今,学术界有关遗传因素对其的影响,尚没有完全明确。Resar等学者,通过实践分析,经观察发现,不管是否可见侧支冠脉建立,心肌缺血患者都可表现HIF-1a基因P582S(C/T)多态性。而关于T等位基因频率,没有侧支建立的患者高于有侧支建立的患者。基于多变量分析,2支或3支冠状动脉病变,可预示侧支冠脉建立,在预测侧支建立方面,是一个阳性指标。经Logistic回归研究,相比CC基因型患者,CT或TT基因型患者所呈现出的侧支血管建立较低。由此可分析,CT或TT基因型还可预测侧支建立。根据此推测,HIF-1a的遗传变异与心肌缺血的发病机理存在相关性。

2.3 肿瘤疾病

2.3.1 泌尿系统肿瘤

Ollerenshaw等学者[3],经实践研究发现,在欧洲人肾细胞癌与健康组中,C1772T与G1790A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单倍型T-A/C-A患者明显增高,T-G频率则呈下降趋势。以此进行推测,对于肾细胞癌,HIF-1a基因多态性是其易感的可能性因素。Nadaoka等学者,通过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研究,虽然,未发现HIF-1a多态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有关联,但是,针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肿瘤分级高或浸润性患者,其预后容易受到P582S与A588T多态性影响。

2.3.2 消化系统肿瘤

Tanimoto等学者[4],将人头颈部鳞癌患者作为对象,通过实践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C1772T、G1790A突变型患者肿瘤微血管密度较高。其中,野生型患者,肿瘤分期,均为T1期,突变型均为T2期及其以上。由此分析,在肿瘤长大的过程中,HIF-1a呈现出突变状态。凌亭生等学者,以食管鳞癌患者为对象,经统计分析,病例组与健康组的C/T、C/C基因突变率无明显差异,且经免疫组化检测,在HIF-1a表达蛋白质水平方面,差异不明显,然而,针对转录调控,靶基因VEGF表达上调明显,且新血管生成呈增加趋势,微血管密度表现出增大现象。据此分析,食管鳞癌VEGF高表达、血管生成增加与HIF-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C1772T有关。

2.4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ONFH),是一种常见骨疾病,多因股骨头血管血供中断,引起骨组织缺血或坏死,中年男子为主要发病群体。有研究显示,骨折修复与骨建立过程中,HIF-1a表达及VEGF与细胞存活、血管及建立骨痂存在直接关系。Hong等学者[5],根据病因,分为酒精性、自发性和类固醇诱导性ONFH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旨在研究ONFH与HIF-1a多态性的关系。

2.5 糖尿病肾病

张琴、毕娅欣等学者,选择伴有与不伴有糖尿病肾病(DN)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经HIF-1a基因多态性研究,进一步证实了HIF-1a外显子可表现出rs11549465多态性。单纯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对比,HIF-1d基因re11549465多态性“T”等位基因携带率更高,提示“T”等位基因,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因素。然而,经Logistic回归研究,显示该基因多态性并未进入方程。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会出现代偿性反应,促使HIF-1表达增加,下游靶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以及糖酵解酶等表达也会增加,致使细胞慢慢适应缺氧的状态,这是HIF保护肾脏的体现,使得肾脏能够适应缺氧环境,可能具有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

3 小 结

HIF-1,对氧平衡具有调节作用,组织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对多个与疾病相关基因的转录及表达进行有效调控,通过对HIF-1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协助医生根据基因水平,分析疾病的发病机理,在预防及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张 凯,欧阳桂林,肖涟波.缺氧诱导因子-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05):51-55.

[2] 艾丽根,刘 芳.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糖尿病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05):470-474.

[3] 王文静,梅命珠,齐 聪.缺氧诱导因子-1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20(07):666-670.

[4] 王永兴,姜永光,罗 勇,赵佳晖,陈雅童,韩毅力,林云华.缺氧微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03):278-283.

[5] 周启璠,于 淼,陈国良.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4,24(01):48-58.

猜你喜欢
多态性研究进展诱导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