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多媒体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

2017-03-07 07:07孟智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
关键词:多媒体系统弱视屈光

孟智勇

(吉林油田总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弱视属于发育性疾病,主要是指常规物象刺激引起双眼立体视觉发育发张,造成的视力变低。有关资料证实,眼球摘除成年黄斑变性,能明显改善对侧健康眼球视力状况,其表明人类视力终身可塑,仍需持续治疗儿童弱视[1]。结合本院数字化多媒体系统治疗儿童弱视情况,临床效果较好,现将具体研究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弱视患儿50例。按照弱视类型不同,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观察组中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综合治疗。①屈光矫正。初诊严格散瞳验光,戴镜治疗3 mo,当患者出现无效情况时,再实施其余治疗。重复散瞳验光1次/3 mo,结合实际,调整矫正眼镜。②压抑疗法。双眼Snellen视力差距,超过2行,患者最佳矫正远视力大于>0.2,借助半透膜光学压抑,眼视力低于对侧眼2行以上并联合知觉学习训练。戴镜不耐受患者,行药物光学压抑治疗,也就是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优势眼10 g/LL,2次/wk。④进行传统知觉学习方法辅助治疗,40 min/d,进行精细刺激训练,30 min/d,在非单个字体拥挤性视力表及对照性视力表基础上,实施远精细刺激训练,10 min/d。

1.2.2 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采用数字化多媒体系统治疗。使用多媒体视功能矫治训练系统。在直觉学习上,采用北京嘉铖视欣生产的数字多媒体视功能矫治训练系统。对双眼视力相差小于2行,实施双眼单视功能训练,参与趣味游戏关卡,安排专门医师进行针对性训练,由固定技师进行操作。训练60min/d,中间停10rain,持续10天,结合治疗成绩,调整训练方案。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疗效,采用立体视觉检查方法,①基本治愈,双眼矫正视力大致相等,达至同龄人正常范围,②进步,视力增进至少大于2行,③无效,经过治疗,视力不变、退步或增高只有1行;立体结合锐度而确定量:1)正常立体视,至少小于6O,为中心凹立体视,2)黄斑立体视100-200”,3)周边立体视800-400”为,4)立体盲大于800”;a.进步双眼单视功能基于原有基础增高,>60”,b.无效,基于原有基础未增高或变低[2]。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末次随访双眼视功能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

对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例数(n=25)斜视性弱视基本治愈18(60.00)、进步2(6.67)、无效10(33.33)、总治愈20(66.67),屈光不正性弱视基本治愈21(70.00)、进步7(23.33)、无效2(6.67)、总治愈28(93.33),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14(46.67)、进步4(13.33)、无效10(33.33)、总治愈18(60.00)。观察组例数(n=25)斜视性弱视基本治愈26(86.67)、进步2(6.67)、无效2(2.67)、总治愈28(93.33),屈光不正性弱视基本治愈29(96.67)、进步1(3.33)、无效0(0)、总治愈30(100.00),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22(73.33)、进步5(16.67)、无效10(33.33)、总治愈125(83.33)。观察组斜视性弱视总治愈28(93.33)、屈光不正性弱视总治愈30(100.00)、屈光参差性弱视总治愈25(8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66.67)、28(93.33)、18(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双眼视功能变化

对两组治疗前后双眼视功能变化比较(%),对照组例数(n=25)无双眼视治疗前18(72.00)、末次随访12(48.00),同时视疗前8(32.00)、末次随访5(20.00),融合治疗前6(24.00)、末次随访10(40.00),800-400”治疗前2(8.00)、末次随访2(8.00),200-100”治疗前1(4.00)、末次随访2(8.00)。观察组例数(n=25)无双眼视治疗前23(92.00)、末次随访5(20.00),同时视疗前12(48.00)、末次随访4(16.00),融合治疗前4(16.00)、末次随访1(4.00),800-400”治疗前2(8.00)、末次随访7(28.00)。

3 讨 论

弱视为临床经常见到的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当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晰,许多学者认为人类视觉发育中敏感期各类罂粟使得不同级别视细胞有效刺激不够进而引起双眼或单眼矫正视力变低,一些学者认为视神经生理学机制在弱势诊治中作用突出。现阶段弱视治疗已经处于统一阶段,也就是消除视觉发育敏感阶段中形觉刺激阻断,且对异常视觉经历实施矫正,调整异常双眼,使之处在正常作用范围,以让双眼恢复视功能[3]。

结合以上原理,临床总结出综合疗法,如遮盖疗法及知觉学习疗法等,较单一疗法疗效高,缩短治疗时问,降低回退率,而由于个体差异性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欠佳。传统综合疗法其强调破除双眼相互关系,配合生活经历及精细作业等,更侧重于单眼视功能重建。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为此较大程度上丰富了弱视矫治训练方法。数字化多媒体系统将传统视知觉学习方案集中起来,获得与传统视知觉学习一样效果缩短各行矫正视力(LogMar)平均治疗时间,治疗时间整体缩短,进而得到更好双眼视功能重建评价。研究证实,视知觉学习提供了丰富可控的视觉经验,比单纯遮盖优势眼更加有效。知觉学习让或者获得良好的对比敏感度、立体视等一些视觉功能。而当前并未形成清晰的相关弱视患者知觉学习时间剂量效果关系,后续此方面研究仍需深入进行。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斜视性弱视总治愈率、屈光不正性弱视总治愈率、屈光参差性弱视总治愈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上述双眼功能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儿童弱视通过数字化多媒体系统治疗,效果突出,提高治愈率,改善弱势状况。

总之,数字化多媒体系统应用在儿童弱视治疗中,临床效果反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1] 林 泉,刘伟民,肖 信,等.视知觉学习治疗大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12):1112-1116.

[2] 胡晓东,杨明迪,王桂琴,等.数字化多媒体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274-1276.

[3] 刘 娟,胥传连,徐 迅.数字化多媒体系统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J].实用防盲技术,2016,11(3):107-109.

猜你喜欢
多媒体系统弱视屈光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浅谈多媒体系统与初中英语教学
浅析如何利用多媒体系统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