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eolin-1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7-03-07 07:07刘爱萍罗俊卿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
关键词:皮肤性病角质尖锐湿疣

刘爱萍,罗俊卿

(山东省寿光市皮肤病防治站,山东 潍坊 262700)

尖锐湿疣是由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良性赘生物,多发生在活跃中青年人群中,也是发生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生长迅速及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Caveolin-1基因主要定位在人体染色体7q31.1-31.2,广泛存在与许多高度分化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Caveolin-1基因能调控多种细胞的增殖、凋亡,其表达水平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但是,临床上Caveolin-1蛋白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缺乏研究。本课题以2015年6月~2017年8月科室收治尖锐湿疣89例,探讨Caveolin-1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尖锐湿疣89例,据治疗预后将患者分为良好组和无效组。良好组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27.5~46.1)岁,平均(35.63±4.51)岁,病程(1~6)年,平均(3.41±0.98)年。无效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6.9~45.6)岁,平均(34.98±4.48)岁,病程(1~5)年,平均(3.40±0.91)岁。入选患者均符合《尖锐湿疣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尖锐湿疣临床诊断标准者,能遵循医嘱完成相关检查、治疗者。本课题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对检查方案具备知情权。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CO2激光联合甘露聚糖肽注射治疗,治疗后取2组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Caveolin-1蛋白水平。①标本处理:取尖锐湿疣组织标本,20分钟内置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72小时,常规取材、脱水、石蜡包埋。②免疫组化染色。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染色结果采用免疫组化分数(immunoreactive score,IRS)的方法进行半定量测定。以细胞膜和(或)细胞质中出现棕黄色颗粒或团装视为阳性。参考奥尔雷德评分标准从细胞阳性数(1-4分)及染色强度(0~12分)进行判断,得分越高,阳性率越高。评定时每个标本连续测定3次,在200倍光镜下取5个视野,取平均值。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免疫组化下Caveolin-1阳性表达率为34.25(25/73),低于无效组81.25(13/16)。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aveolin-1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

3 讨 论

Caveolin家族中共有三个成员:Caveolin-1、Caveolin-2及Caveolin-3,而Caveolin-1可在膜内形成高分子量的同型二聚体,在许多生理、病理活动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参与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分化,并且在血管的生成、细胞的迁移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凋亡有关,Caveolin-1能在尖锐湿疣中能呈高阳性表达,加强Caveolin-1蛋白水平测定能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Caveolin-1在尖锐湿疣患者中呈高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性,能指导临床治疗,评估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1] 蔓小红,杨顶权,张晓艳,陈杨鑫,郑占才,白彦萍,唐 娟,潘 琳.P13K和磷酸化Akt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11):762-764.

[2] 李 敏,尹光文,李旭阳,李孝辉. Survivin,VEGF及MVD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09):664-666.

[3] 尹光文,靳 彬,张恒坡,金芳草,张云汉.尖锐湿疣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39):1-2.

[4] 张瑞丽,任虹连.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05):408-410.

猜你喜欢
皮肤性病角质尖锐湿疣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鲸吞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