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7-03-07 09:00王盈盈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3期
关键词:精神科精细化家属

王盈盈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临床护理・

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王盈盈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目的在精神科护理当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精神科收治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开展前后患者各8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和护理干预效果,再进行比较。结果 把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两者的不同在统计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使护理质量评分较应用前对比提升空间很大,患者家属整体的满意率也出现提升。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也能够规范精神科护理工作。

精细化管理;精神科护理;应用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是非常特殊的一项工作,但是它和临床上其他科别的护理工作有着相同的本质,它们都肩负着对患者病情治疗的重任,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好转,充分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和改善疾病预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提高,重返正常的社会工作生活中。为了使护理效果更加明显,就需要指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全面细致的护理方案是基本,但是在制定好护理方案后,还要在护理方案管理上下功夫,研究如何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如何显著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在精神科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精神科收治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开展后患者各80例作为观察对象,包括男36例,女44例,年龄17~70岁,平均(40.23±3.01)岁,同时,选择2016年2月开展精细化管前精神疾病患者80例作为参照对象,包括男37例,女43例,年龄18~72岁,平均(43.25±2.17)岁,这些患有精神疾病人选的诊疗标准都合格,且患者家属也详细了解了相关诊疗措施,并在治疗同意书上签字。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规范操作流程,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条款来对精细化管理进行约束,使全体人员对精神护理工作质量有新的认识,精神科还要明确在护理中对重症患者急救的操作方法等。并和护理部形成一致配合,根据不同情况指定相应的管理条款,如管理计划方案,活动开展方案等。同时,对差错事故上报等工作细节也要在制度中体现出来,使护理行为做到规范有序。

1.2.2 提高护理效率。护理工作中最理想的护理模式就是要以人为本,其中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主要准则,完善护理操作流程,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联系到一起,规范护理体制,做好护理中的标准化和一致化的重要环节,加强控制管理方法,在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护理效率,使护理人员各尽其责。

1.2.3 加强对物品和环境的管理。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尽快融入其中,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不适感,有了这种基础的保障患者才能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病房内不得出现尖锐物品,尤其是刀具等,还要定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有了一定的要求,这使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加大,医院针对这种情况,也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关心管理,为其提供更好的福利,实施合理的晋升制度,这样才能使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并出色完成护理工作。

1.2.4 护理流程的规范。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同时还是高压力和高风险的一项工作,在繁杂的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工作者也容易出现身心疲惫的状态这也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效率,很容易出现护理错误,护理纠纷不断发生,因此针对经常发生的差错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患者本身的特点做出常规护理细分的制度,其次,也要对患者用药的药品和急救的措施进行差异化的精细化管理,使护理纠纷的次数减稍,不断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1.2.5 考核精细化。确立精细化考核制度,其中对日常的护理工作采取力度评分制度,可以利用考试形式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对于考试不达标的予以惩处,从而达到激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为护理质量提供保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质量进行评分,对精细化护理的患者满意度进行记录,再让护士长实行护理质量考核程序,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打分,各项满分100分制,获得越高的分数意味着护理质量也越高并观察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质量

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患者80例的护理质量评分由精细化护理前的(88.42±10.51)达到(98.52±12.39),涨幅明显,两者的差异在护理质量的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对80例患者的家属开展问卷调查,其中非常满意率达到39.5%,总满意率为83.5%。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非常满意率为56.5%,总满意度96.5%,经过x2检测后得出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总满意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使护理工作变得简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护理工作更加具有准确性,针对性,这就大大降低了失误率,也直接提升了护理的服务质量。对当月护理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预防措施这是护理精细化的标准,使护理人员对风险敏感度提升,增强识别能力。精细化管理是刚性制度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实际上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使护理质量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升华,它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它的实施为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完善了护理职责,也为护理操作流程进一步精确、规范提供了参考。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的质量是评价护理工作是否有效的最基本的准则,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流程工作,工作人员各尽其责,为患者提细致的护理,避免错误出现,整体护理服务的质量才有保证。服务质量的好坏在现代医院之间的竞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质量服务越满意,医院才能越长远发展。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是一面服务的窗口需要规范一致,语言交流和护理服务等方面也要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精神科管理工作的管理要求较高,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是使护理工作更加细致入微,护理细节的巩固能够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此次研究显示,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已达到高度满意。

综上所述,在对精神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能大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使医院的竞争力不断攀升。同时还能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最大程度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可对精神科临床护理行为起到监督效果,因此在我国精神科护理中充分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意义非凡,值得推广。

[1]王晓娥,郁京萍,文金宁,等.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3,31(25):2760-2762.

[2]周惠芳,黄彩芬,赵华殿,等.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右江医学,2013,24(5):739-742.

[3]郭金凤,梁丽珍,梁海英.精细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19(11):23-26.

[4]杨林顺.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4):136-138.

[5]袁艳肖.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0):226-227.

[6]袁 洁,刘敏云,郑丽松,等.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精神科对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51(15):121-123.

R473.74

B

ISSN.2095-8242.2017.053.10389.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精神科精细化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