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用种鸡的体重管理

2017-03-07 09:59李军文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均匀度产蛋周龄

蛋用种鸡的体重管理

以往在蛋鸡品种培育过程中,通常以周龄或体重作为阶段划分和培育的标准,存在不少弊端。而现代优良蛋鸡品种的培育,以体形发育程度为准则,把骨架作为第一限制性因素,体重成为第二限制性因素,生产实践中以胫长和体重作为具体的参考指标。这就对饲养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体重对蛋用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鸡的骨骼和体重的生长速度并不是同步进行的,骨骼在10周龄内生长速度快,8周龄时雏鸡的骨架已经基本成型,到12周龄就能完成全部骨架的90%以上,但是体重则要到36周龄才能达到最高点。

种用蛋鸡体形发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产蛋性能的发挥。当蛋鸡胫长达标、体重不达标时,产蛋早期蛋重小,产蛋率上升的速度慢;而胫长不达标、体重超标时,出现早产蛋,产蛋后脱肛现象多,死淘率也高。当然,胫长、体重都不达标就是失败的育雏,可导致开产时间拖后,少则拖后1~2周,多则推迟3~4周,产蛋高峰达不到标准要求,生产量减少,影响既定的孵化计划,并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在种用蛋鸡培育过程中,要求至少每2周抽测1次体重和胫长,每次每群抽测的比例不得少于5%的鸡数,监测体形发育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

2 体重标准与调控目标

种用蛋鸡培育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工作的重心不同,要合理安排。

对于体重的管理,总的要求是:23~35周龄,种鸡处在产蛋高峰期,这时要重点关注体重增长;到了36~45周龄,种鸡处在产蛋中期,这时的工作重点是控制并维持适宜的体重;而从46周龄开始,一直到63周龄,种鸡处在产蛋后期,必须严格控制体重增长,保持标准体重,以充分发挥蛋鸡的种用性能。

种用蛋鸡的体重标准随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的标准是:产蛋高峰期维持该品种标准体重±50g,均匀度>80%;产蛋中期,维持标准体重± 100g,均匀度>80%;产蛋后期,维持标准体重±100g,均匀度>75%。在整个产蛋周期内,蛋鸡的体重变化要保持平稳,建议23~26周龄阶段的平均周增长不能超过10~15g;27周龄到淘汰,平均周增长不超过3~5g。

管理工作中,要特别关注8周龄前的胫长生长和8~12周龄胫长和体重的生长,总的控制目标是:鸡群的胫长均匀度在90%以上,体重均匀度在80%以上。

3 体重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实行高营养育雏并适时分群

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但采食量小,消化差,而且经常受到温差变化、免疫注射、断喙、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影响采食量和体形发育。因此,在育雏前期(0~4周龄),要供给营养充足的日粮,使每千克代谢能为12.5~12.9MJ,粗蛋白质20%~22%、蛋氨酸0.45%、含硫氨基酸0.8%、赖氨酸1.15%,并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的供给,以促进雏鸡骨骼系统、羽毛的生长发育,使雏鸡的胫长和体重提前达到标准。

要根据雏鸡的体形发育特点和体结构变化规律,最好在其4周龄、8周龄和12~16周龄进行3次分群整群。对那些低于或高于平均体重10%以上的个体鸡只随时剔除,进行单独饲养,以保持较高的群体均匀度。

当8~12周龄分群管理时,应实行分级管理。如果培育鸡群的胫长达标和超标、体重超标,要适当减少喂料量,每次减5g左右,也可以改用青年鸡料,把饲料的代谢能降低184.22kJ∕kg。密闭鸡舍饲养的集群,可实行间断光照,开15min关45min,使鸡自然减少采食量;而自动调温鸡舍,可在提高舍温1~2℃的同时,减少喂食量2~4g,也可减少喂料次数,并在每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500g。

如果培育鸡群的胫长达标而体重不达标时,可继续饲喂育雏后期料或增加1%的粗蛋白质,也可添加2%的脂肪,加7d停7d。

如果培育鸡群的胫长低于标准而体重超标,可用育雏后期料,适当增加多维素,每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500g,代谢能降低184.22kJ∕kg。

如果培育鸡群的胫长和体重均低于标准,可先用育雏前期料饲喂2周,再改为育雏后期料,再按不同品种的饲养要求进行管理。

如果培育鸡群12~16周龄时体重不符合标准,可适当调整能量摄取量;体重超标时,提高日粮代谢能水平,并在日粮中添加0.5%~2%的油脂。

3.2 加强光照控制

光照对性成熟的影响很大。延长光照可以使性成熟提前,而缩短光照则推迟性成熟。性成熟的调控是通过育成后期限饲并结合适当的光照方案来实现的。

如果体重已达标的培育鸡群,到14~16周龄可以给以最低水平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以防止母鸡提前达到性成熟。对采用自然光照的开放式鸡舍,为避免12周龄后自然光照延长,常采用0~20周龄内最长的日照时间作为恒定光照时间,也可结合12周龄后渐减的自然光照,以便控制鸡的性成熟。但是,如果育成后期(14~20周龄)光照时间不少于13h,都有可能发生早产现象。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光刺激:一是体重达适宜开产体重,二是自然产蛋率达5%,三是轻型蛋鸡达20周龄仍未见蛋。在开始光照刺激时,要将育成料及时转换为开产前期料(含2%的钙)或高产蛋鸡料,以适应产蛋的营养需要。

3.3 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依据鸡只采食规律,满足每只鸡生产需要的营养供给。参考所饲养品种的日耗料标准,供给足量日粮。依据鸡只的采食变化规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产蛋前(占一日采食总量16.7%)、产蛋后2~3h(占一日采食总量26.4%)、中午12:00~14:00(占一日采食总量27.1%)、下午熄灯前2~3h(占一日采食总量29.8%)。每天饲喂4~5次,建议时间为5:30、8:00、11:30、13:00和16: 30;每天匀料3次,建议时间为10:00、15:00时、熄灯前1h。

3.4 供给充足、卫生的饮水

自由饮水或每天不少于3次供水,产蛋后1~2h(占一日饮水总量31.1%),中午10:00~13:00(占一日饮水总量27.2%),下午熄灯前2~3h(占一日饮水总量41.8%)。每天查水4次,若发现供水不足,要检查过滤器压力表、检查减压阀压力、检查有无漏水、检查饮水乳头是否损坏。要严格控制饮水卫生,选择远离污染的水源;每周反冲过滤器1~2次;饮水管消毒定期消毒。同时,每半月或当过滤器出水一端的压力表数值低于进水端压力表时,应冲洗过滤器。

3.5 增重管理

做好体重监测,一般选择在早晨喂料之前进行;称重鸡群的选择要兼顾到鸡舍的前中后和上中下各层,料线始末的个体均应称重,需特别强调的是称重鸡只确定后不得再更改。

抽测鸡群比例应为整栋鸡群数量的1%。

若群体均匀度高于80%,体重均值低于标准体重,建议增加喂料次数,喂料时增加空转料次数2~3次,或增加匀料次数,以刺激鸡只的食欲,可提高日采食量1~2g;饲喂潮拌饲料,饲喂潮拌料或用消毒枪在料槽内喷洒少量的清水或阿梅诺等营养物质,提高适口性,可提高日采食量3~5g;增加夜间光照:为提高鸡群采食量,可采取夜间补光2h的方法。夜间补光原则为前暗区要长于后暗区,且后暗区不得小于2.5h,通过增加夜间光照可提高日采食量10~13g;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提高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每周可平均多增加鸡群体重5~30g。

若群体均匀度低于80%,体重均值高于标准体重,建议及时挑选,精细管理。

对于4周龄体重值低于平均值10%的鸡,继续饲喂育雏前期料至8周龄,其他鸡可更换为育雏后期料,每千克饲料代谢能不得低于11.9MJ,含粗蛋白质19%、蛋氨酸0.42%、赖氨酸1.10%、其他营养素不变,饲喂至10周龄。

如果0~4周龄采用高营养育雏,一般8周龄时胫长能达标,甚至超标。对这样的鸡群应立即换喂青年鸡料;对体重不达标的鸡群,继续饲喂育雏后期料至10周龄,但最晚不超过12周龄,并增加多维素用量。

(李军文)

猜你喜欢
均匀度产蛋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产蛋目标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动物产蛋王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褐壳蛋鸡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