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60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

2017-03-07 11:48田亚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0期
关键词:症候盆腔炎血瘀

田亚玲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2300)

中医治疗60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

田亚玲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2300)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效果以及安全性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入院治疗的盆腔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表现。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于盆腔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中医治疗能够有效针对患者症候治疗,消除炎症反应,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中医;盆腔炎;安全性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以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包括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以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是一种很常见妇科疾病,患上这种疾病后,患者会感觉到很疲劳,而且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还会引起小腹部坠痛以及腰骶部酸痛,特别是在月经前后,以及劳累和性交后症状明显的加重,近年来,盆腔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宫腔操作过多、流产或分娩时微生物的传播、经期卫生不良以及邻近器官炎症造成。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盆腔炎患者的好发年龄为30岁左右,年轻者发病率高,不仅由于这是性活动旺盛的时期,并且也是性伴侣不稳定的时期。而盆腔炎患者中20-25%的患者会再次发作。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入院治疗的盆腔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年龄18~32岁,平均年龄为(24.1f1.1)岁。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年龄18~31岁,平均年龄(24.2f0.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炎表现,包括下腹疼痛,高热不退,赤白带或恶露量多等。患者实验室检查均显示白细胞增多,粒细胞更加明显,分泌物培养可见致病菌,B超检查可见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液或肿块[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1)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必要时进行输血。患者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2)青霉素320万U~960万U/d静脉滴注,分3~4次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甲硝唑500 mg静脉滴注,1次/d,病情好转后可转用口服甲硝唑。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内服治疗:土茯苓25 g、当归15 g、薏苡仁30 g、赤芍15 g、败酱15 g、金银花15 g、蒲公英10 g、车前子15 g、红藤15 g、甘草9 g,1剂/d,用水煎服。重要灌肠:取蒲公英、鱼腥草、野菊花以及败酱各15 g,丹参、桃仁、莪术、三棱、赤芍各10 g,煎成汤剂,每日进行1次保留灌肠,保留时间为2 h[2]。

1.3 疗效观察

按照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做评价:①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附件无压痛感;②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妇科检查临床体征减轻;③无效:治疗后,患者无明显好转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相同时间治疗后,观察组痊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20、6、4人,而对照组则为6、8、16人。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46.6%(14/3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6.6%(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传统中医上认为,湿毒壅盛经期脏腑虚弱,产门不闭湿热之邪乘虚入侵,客干下焦盆腔,久而蕴毒发病。亦可因经期不避房事、流产或妇科手术等消毒不严,致病菌侵入内生殖器而致病;气滞血瘀湿毒阻滞,气滞血瘀,瘀热成疤。或忧郁忿怒,气机紊乱,气滞血瘀成疤;脏腑失调劳倦过度,脏腑功能失调汽血失和,滞而成疤。盆腔炎患者因其症候分类不同,所以要辨证施治,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湿热瘀结证患者表现为少腹疼痛拒按,腰骶部酸痛,地热起伏、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味、小编短黄、舌红,舌苔黄腻。而气滞血瘀证患者腹痛为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淤块排除则痛减。婚后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舌苔薄。对于此两种不同症候需进行不同方剂治疗,方可清热利湿、祛瘀散结、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温经散寒,取得显著之功效[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相同时间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突出中医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对于盆腔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中医治疗能够有效针对患者症候治疗,消除炎症反应,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何博娥,李忠德.中医治疗60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3,(11):52-53.

[2] 曾玉燕,曾美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19):158-159.

R271.9

B

ISSN.2095-8242.2017.070.13693.0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症候盆腔炎血瘀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话说血瘀证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