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观察

2017-03-07 11:4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0期
关键词:经口早产儿腹部

张 莹

(贵州省清镇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贵州 清镇 551400)

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观察

张 莹

(贵州省清镇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贵州 清镇 551400)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及口腔运动对经口喂养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治疗的早产儿91例作为研究对象,联合口腔运动、腹部按摩干预经口喂养。结果经口喂养情况良好,喂养效率(4.2±0.7)ml/min,奶摄入量(87.5±0.4)%,喂养效果(50.7±3.4)%,体重增长(24.75±4.76)g/d,头围增长(2.68±0.61)mm/d,体长增长(1.51±0.07)mm/d。结论经口喂养早产儿时联合口腔运动与腹部按摩干预疗法,能改善喂养效果。

经口喂养;按摩;口腔;干预

早产儿口周肌群、大脑、神经末梢等均存在发育不全的问题,不能协调呼吸、吞咽、吸吮动作,消化系统发育迟缓、功能极差,胃动素、胃泌素、胆酸、消化酶不足,肠动力及黏膜屏障、吸收功能特殊,可影响营养摄入,喂养困难、耐受性差,喂养不当时易发生低血糖、黄疸,影响呼吸功能及导致发育不良[1]。经口喂养有助于锻炼吸吮及吞咽动作、吸收功能、自主进食能力,促进胃肠道结构、消化功能发展、成熟,加快肠蠕动与胃排空,减少口腔炎、腹胀、呕吐、继发感染等并发症,提高喂养效果,促进身体发育与神经发育。本文观察了口腔运动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治疗的早产儿91例作为研究对象,胎龄≤35 w,均为经口喂养,自主吸吮与自主吞咽动作协调良好,未见喂养时误吸、呛咳、SPO2降低、呼吸暂停,直接吸吮母乳或喂养时用奶瓶能满足营养供给,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稳定。排除心血管、支气管、胃肠道、神经系统等出现严重并发症,消化道或口腔畸形、溃破损伤,遗传代谢疾病,反复性呼吸暂停、窒息,低氧血症、酸中毒,脑出血、先心病,基因异常,吞咽反射、吞咽功能丧失,结肠炎或小肠炎,深度昏迷及给予辅助呼吸,家长要求提前出院的早产儿。其中,男52例,女39例;出生5 min后Apgar评分为7~9分,平均(8.1f0.3)分;胎盘异常13例,脐带绕颈10例,宫内窘迫9例;剖宫产15例,自然分娩76例;经口喂养开始时间为31~35周,平均(34.2f0.8)周。

1.2 方法

联合口腔运动、腹部按摩干预经口喂养。(1)口腔运动。让早产儿吸吮无菌棉球或无孔安抚奶嘴,吸吮时间为10 min~15 min,4次/d~6次/d。在手上涂少许润肤剂,于喂养前0.5 h给予口腔按摩,牙龈、上颚、舌各按摩2 min,上唇及下唇各按摩1 min,左右面颊各按摩2 min,3次/d~4次/d。洗净双手及戴好薄膜手套,利用示指触压早产儿的舌骨、碰触舌中、向下压舌,诱发吞咽;用示指与拇指捏住舌体,上下、左右运动,增强舌肌控制食物的能力;用示指、拇指叩打、按摩面颊肌、唇周,提拉唇周,增强咬肌、颊肌、口轮匝肌功能,2次/d。喂养时用左手将肩颈部及头部托起,以右手的无名指、左手的大拇指压紧面颊,以右手小指压紧口腔底部,辅助吞咽。(2)腹部按摩。喂养后1h让早产儿保持平卧位,按环形、U形、L形或I形按摩腹部,15 min/次,2次/d。尽量在早产儿保持安静时给予腹部按摩,按摩时四指并拢,可适当涂抹润肤油、石蜡油、维生素E或滑石粉,按摩前搓热双手及确保手感光滑,按摩时保证动作轻柔、力度均匀适宜,增加力度时应循序渐进,注意保暖,室温为28℃左右。如按摩时肌张力变化、肤色改变或哭闹,应暂停按摩。按摩后将头肩部抬高30°~40°,预防食管返流,同时用浸湿温水(35℃~40℃)的毛巾避开脐部热敷腹部,热敷5 min左右即可。

2 结 果

本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情况良好,开始喂养时的喂养效率为3.2 ml/min~6.9 ml/min,平均(4.2f0.7)ml/min;进奶量比为81.7%~95.8%,平均(87.5f0.4)%;喂养效果为36.9%~75.2%,平均(50.7f3.4)%。未见喂养不良,体长增长为(1.51f0.07)mm/d,头围增长为(2.68f0.61)mm/d,体重增长为(24.75f4.76)g/d;住院时间为25~53天,平均(37.5f2.7)d。

3 讨 论

合理喂养可保障早产儿获得均衡、充足营养供给,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与减轻家庭医疗负担,长期采用管饲法喂养可导致味觉、知觉功能被剥夺,丢失部分营养素,引起口腔厌恶或超敏反应,还会造成吸吮无力、喂养延迟及影响整体协调发展,应及早实施经口喂养[2]。为保证经口喂养顺利进行,避免喂养时发生流泪、误吸、呼吸困难、呼吸暂停、胃内或肠内潴留、食物发酵等问题,可采用科学的干预措施训练吸吮及吞咽机制、增强消化功能。腹部按摩可刺激迷走神经,增加肠道及腹部平滑肌血流量,强化胃肠壁肌淋巴功能及张力,促进胃肠壁细胞发育,加快肠胃蠕动,增强胃肠活动及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素的能力,缩短肠内容物的停留时间,加快排泄。

[1] 邹林霞,林小苗,陈维华,等.基于NICU环境的早期干预对早产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7,32(2):136-137.

[2] 刘向荣,边藏艳,李 双.联用珂立苏、安全吸氧疗法和氨茶碱对早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112-114.

R473.72

B

ISSN.2095-8242.2017.070.13734.0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经口早产儿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
经口明视下神经干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