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

2017-03-07 12:07王银玲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5期
关键词:管理科院感科室

王银玲

(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晋城 048000)

OEC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

王银玲

(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晋城 048000)

目的:探讨临床科室实行OEC管理模式后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以提高管理成效。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9个科室逐步开展OEC管理模式,于2016年4月进行全面评估和汇总,各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感染管理科均用PPT形式汇报OEC管理模式应用前后科室的变化。结果:OEC管理模式可以使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和控制,增强临床科室作为质量管理主体的责任意识,提高了管理效果。结论:通过OEC管理模式的应用,医务人员更新了管理理念,使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执行力增强,科室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感染控制取得良好效果。

OEC管理模式;医院感染;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业务开展项目的持续更新,对医院感染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相对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出现了相对滞后的效果,寻求有效的管理模式成为目前形势下的迫切需求,为此,我院选拔管理团队到外省进行培训,开始引入OEC管理模式。OEC管理法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它要求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结果是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本模式运行中会具体定出每个工作目标谁负责干,谁负责检查,谁负责这件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作为科室诸多小组之一,运行1年,管理效果显著提高。报告如下。

1 实施OEC管理模式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组织机构健全,履职不充分

第一,我院设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管理小组三级质控网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达红头文件,人员设置符合要求,但按期组织会议的次数不足。第二,临床医院感染小组成员均为兼职,人员由科室选定上报,素质参差不齐,组长、副组长放在本科室感染控制方面的精力不足,造成感染控制的措施落实不力,发现问题时改进效果不明显。第三,小组人员不固定,工作积极性不够。

1.2 按期组织培训,效果不佳

感染管理科每年制订详细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计划,交由科教科组织,但临床工作繁忙,参加学习人员不足,培训效果不佳。

1.3 问题反复出现,改进不明显

反复发生的问题大多表现为:第一,科室各种报表上报不及时、个人防护不符合要求、各种物品使用过程中标识不清、手卫生依从率低等。第二,对上述问题当月改进后下次还会反复,提问相关知识医务人员回答准确,行动力却不够。第三,将考核结果上报医院绩效考核办公室,采用惩罚机制后仍无明显改进。

1.4 科室之间协作力度不够

第一,职能科室之间协作力度不够。如《山西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细则》[1]中要求: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管理,职能科室要履行监督职责,评价时需查看医务、护理、院感等职能部门相关资料,但实际状况是医务科实施监督次数少,参与次数少。第二,器械科和院感科之间协作难度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八条(十)[2]中要求,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但是实际运作难度大,器械科不积极配合,做不到按要求审核相关证件,有关制度执行不力。第三,后勤保障科和院感科发展不协调。医务、护理、院感主管业务,出去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多,但后勤保障科知识更新机会少,管理理念相对滞后,造成科室之间发展不平衡,不能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1.5 感染管理科科室建设不符合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广、学科多,专职人员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3],医务科、护理部配备人员相对合理,但院领导对院感科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医院感染相对单一,时常以人员不足为由,忽略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建设。

2 改进方法

2.1 培训管理团队,接受管理理念

2014年12月,我院选派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职教育培训中心在河南省郑州市组织的培训,并由业务副院长带队,学习《医院日常管理与经营》课程,接受OEC管理理念,并开始将此模式引入医院临床科室,调整管理思路,致力突破医院质量管理的瓶颈。

2.2 充分评估,树立样板

在充分培训的基础上,召开全院中层会议,让临床科室主动申请实行OEC管理模式,并制订符合本科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职能科室平时对科室的考核结果,决定按妇科病区—儿科病区—手术室—产科病区—检验科等序位进行。最先优选高学历人员多、年轻化且管理者态度积极的妇科开始实施,为全院质量管理树立样板。

2.3 月汇报,展示方法和成绩

在原来全院质控月报会的基础上,择机由妇科用PPT形式汇报OEC管理的成效,全院中层及技术骨干、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学习,会中按临床科室汇报自查及改进情况——职能科室汇报督查结果及需要统一的事项——副院长对各科室评价的顺序进行,使全院形成良好的互相学习、互相沟通的氛围。

2.4 借时机,感染管理出现新成效

开展OEC管理模式后,科室将所有工作人员根据个性特点和能力进行分工,分为院感组、绩效管理组、安全管理小组、护理质量管理组、病历质控组等若干小组,并制订详细的职责、分工和流程,人人参与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3 结果与讨论

自2015年3月实施OEC管理模式以来,通过培训、树标杆科室、学标杆科室、质控月报会展示等方法推进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临床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全院职工对感染管理科工作的认可度加强,科室之间团结协作,临床科室真正成为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的主体,感染控制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在全院每季度对职能科室的评价中,感染管理科受到好评,综合满意度达到98%以上。

3.1 临床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工作积极性提高

自开展OEC模式以来,每月的质量月报会要求使用PPT形式汇报,图文并茂、数据充分,这样小组成员内部就会经常沟通,科室院感监控小组凝聚力增强,遇到问题会及时和院感科电话沟通,并经常邀请感染管理科深入科室指导。

3.2 对感染管理科工作的认可度加强

质控月报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感染管理科以此为契机每月把不定期督导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并尽量多地使用图表和图片直观展示,列出下月重点督查内容,提示需要引起重视的项目,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并积极改进。及时建立医院感染微信交流圈,各种通知及时在微信中传达,使各种难点可随机留言交流,同时院感科还可及时提供技术指导。自此,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相关知识不断在质控月报会中重复和强化,使大家熟悉和掌握,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科工作的了解,对感控工作的认可度提高,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自身价值感也得到了提升。

3.3 科室之间协作性增强

OEC管理模式实施后,职能科室在月报会中要充分展示质量控制取得的成效,彼此之间协力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感染管理科自此结束了单科难走的局面,时常被医务科、护理部邀请共同商量实施方案,沟通机会增加,后勤保障科、器械管理科也紧随其后,积极主动下临床提供服务,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3.4 科室成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的主体

科室是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的主体,这一理念叫嚣数年,科室始终处于被动,每月自查发现问题少,被动等待感染管理科督查发现问题,科室实施OEC模式管理后,感控小组每日不定时或每周按期进行质控活动,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充分发挥了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主体的作用,同时感染管理科积极推进,加大对感染小组成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小组成员的素质,真正让其成为科室感控监测的眼睛。

3.5 感染控制质量持续改进明显

第一,科室传染病管理及多重耐药菌管理逐步规范化。临床感染管理小组成员会主动监督相关措施的落实,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督查中,下达医嘱率达100%,相关措施的落实率提高。第二,科室清洁工作进一步加强,感染管理小组不定期查看一床单元一巾的使用情况以及保洁员消毒液的配置浓度,彻底推翻保洁外包监督不力的局面。第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科室手卫生自查成为常态化,每月月底汇总,并汇同器械管理科每月提供的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量和后勤保障科提供的一次性干手纸巾的使用量,得出科室手卫生的总体情况,院—科两级分别进行年度总结。2016年4月全院无陪新生儿病室、口腔科、儿科门诊、儿科病区4个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达95%。第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次数减少,除感染管理科从源头上抓起,加强新上岗人员相关知识培训外,临床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及时进行入科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尤其是职业暴露高发率的护理人群,2015年与2014年比较发生率下降10%,2016年一季度未发生职业暴露。

3.6 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管理思路拓宽

科室实行OEC模式管理后,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成长快,知识更新快,对院感科工作人员无形中提出了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开阔医院感染管理眼界与思路[4],构建精简效能的医院感染管理运行机制[4],如何让医院感染管理实践工作更“贴近临床”[4],“贴近患者”[4]成为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3.7 OEC管理模式目前运行存在的不足

科室开展OEC模式一年余,在感染管理科的不定期督查中,发现临床院感监控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即通常的科室主任、护士长,对科室监管力不足,放权过大,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缺乏全面把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山西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山西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细则[S].2015-9-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8号令.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2006-6-15.

[3]徐晓莉,黄慧敏,尹湘毅,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策略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0):5 153-5 155.

[4]付强,赵烁,刘运喜,等.新时期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 201-1 204.

(本文编辑:王作利)

作者简介:王银玲(1970— ),女,山西省晋城市人,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1671-8631(2017)05-0398-03

李洁(1973— ),女,河南省原阳县人,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工作。

R197.3

B

2016-09-14

医院·信息·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科院感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稳扎稳打展工作 精心保养助公检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彭德怀喝茶:公私分明
受人请托真敢干先后受贿三十万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医院医保、新农合管理在实现医保、新农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