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前房深度及眼压的变化研究进展

2017-03-07 18:46刘晔晔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角型晶状体眼压

刘晔晔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蒙医医院眼科,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000)

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前房深度及眼压的变化研究进展

刘晔晔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蒙医医院眼科,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000)

临床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前房深度以及眼压的变化研究进展。回顾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术后前房深度及眼压的变化资料,其中50例探讨B组患者选择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另外50例探讨A组患者则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并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进而综述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的变化情况,并描述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A组术后前房深度(3.54±0.32)mm显著高于探讨B组(2.75±0.48)mm;眼压则显著低于探讨B组,即(11.02±5.11)mmHg:(15.43±6.21)mmHg;而视力显著高于探讨B组,均具有统计学探究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严重视网膜脱离或继发青光眼等,探讨A组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探讨B组,即4%(2/50):18%(9/50),统计学意义尤其突出(P<0.05)。因此,在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时,联合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术后前房深度的提高以及眼压的降低显著有效,从而提升视力的恢复,治疗安全性极佳,值得眼科积极应用。

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前房深度;眼压

按照青光眼发病时的房角状态,可分为闭角型青光眼与开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较多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本研究选医院收治的100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这次探讨研究的对象,分析不同术式治疗后的前房深度及眼压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单眼发病;自诉合并白内障的患眼已影响生活,晶状体混浊明显且视力≤0.4;②符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③均知情同意进行本次探讨分析。排除标准:①开角型青光眼;②存在影响术后效果的全身疾病者;③存在既往眼科手术史者。

1.2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联合房角分离手术

50例探讨B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4~76岁,平均(67.53±4.61)岁;晶状体皮质混浊36例、晶状体核混浊14例;病程17天~2年,平均(1.54±0.37)年;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Ⅱ级31例,Ⅲ级13例,Ⅳ级6例。术前30 min均应用20%甘露醇250 mL,经静脉快速滴注后,使眼压均降至21 mmHg以下(1 mmHg=0.133 kPa)。提示术前3 d应用氯霉素滴眼液。

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步骤为:刺破并撕去患眼前囊的中央部分,一半便于将原晶体核娩出;并使用白内障同步注吸针头,吸净周边囊袋的皮质组织,以保留完整的晶体后囊和周边的前囊[1-2];然后联合房角分离手术。

1.3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并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50例探讨A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4~76岁,平均(67.55±4.65)岁;晶状体皮质混浊37例、晶状体核混浊13例;病程15天~2年,平均(1.53±0.33)年;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Ⅱ级30例,Ⅲ级14例,Ⅳ级6例。

术前30 min均应用20%甘露醇250 mL,经静脉快速滴注后,使眼压均降至21 mmHg以下(1 mmHg=0.133 kPa)。提示术前3 d应用氯霉素滴眼液。

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并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步骤为:麻醉-软化眼球-消毒铺巾-开睑-做结膜瓣(以穹隆为基底,手毕时需将结膜拉近角膜缘,经电烙即可)-止血-作手术切口(应符合人工晶体的大小)-穿刺前房-截囊(连续环形撕囊[3-4])-水分离术-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吸除晶状体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缝合切口。

1.4 术后指标观察

前房深度:应用B超UBM一体超声仪检测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前房深度。眼压:选择非接触眼压计测定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眼压情况。视力:选择标准视力表检测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视力水平。并发症:观察并发症(如前房出血、角膜水肿、轻度色素沉着以及视网膜脱落等[4-5])情况的发生。

1.5 统计学研究

1.6 术后前房深度变化研究(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前房深度(±s)

注:术前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探讨A组术后前房深度则显著的高于探讨B组(P<0.05)

组别 例数(n) 术前前房深度(mm) 术后前房深度(mm)探究A组 50 1.65±0.45 3.54±0.32探究B组 50 1.65±0.46 2.75±0.48

1.7 术后眼压变化研究

术前两组眼压的比较为(17.22±4.21)mmHg:(17.24±4.20)mmHg,差异并无任何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眼压均得到显著改善,均低于术前(P<0.05),但探讨A组患者的眼压(11.02±5.11)mmHg显著低于探讨B组(15.43±6.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8 术后视力恢复研究

两组患者术前视力的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于术后,两组视力均有提高,组内外比较前后的差异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并且探讨A组视力改善要显著高于探讨B组(P<0.05)。

1.9 术后并发症研究

对比研究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无严重视网膜脱离或继发青光眼等,并且探讨A组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探讨B组,即4%(2/50,1例房前出血、1例眼角膜水肿):18%(9/50,4例房前出血、3例眼角膜水肿、2例轻度色素沉着),统计学意义尤其突出(P<0.05)。

2 研究进展

按照青光眼发病时的房角状态,可分为闭角型青光眼与开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较多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多具有浅前房、窄房角以及眼轴短等典型特点[5],且随年龄增加其晶状体可不断膨胀,使前后径持续增大、位置前移,继而可形成瞳孔阻滞现象,导致房角严重狭窄,甚至关闭。因此,临床上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较常见。一般在传统治疗术式中,多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实施房角分离术,但术后前房深度与眼压的变化情况并不明显,且较易发生术后并发症。然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同时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数能非常成功地增加前房深度,并使眼压降低。

在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时,可优选联合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显著提高术后前房深度、降低眼压,从而提升患者视力。

[1] 戈严.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8):1236-1239.

[2] 李财保.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0):190-191.

[3] 毕宇,葛红岩,刘平.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5,35(5):442-445.

[4] 杨建刚,宋金鑫,龚玉静.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5(11):1984-1986.

[5] 冷仲禹,徐文双,崔婵.房角分离手术结合超声乳化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价值[J].中外医疗,2016,35(9):64-65.

本文编辑:李新刚

R775

A

ISSN.2095-8242.2017.037.7324.02

猜你喜欢
角型晶状体眼压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