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健:不靠颜值一样拼出存在感

2017-03-07 17:35王江月王娜
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冯巩小品

王江月+王娜

“我想死你们了!”伴随着冯巩这句经典的台词,央视鸡年春晚小品《信任》拉开了帷幕。这是冯巩参加的第32次春晚,这一次他会跟谁搭档呢?答案是林永健。他们合作的小品名为《信任》,小品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力邀洪荒少女傅园慧加盟。

虽然林永健跟冯巩是第一次合作,但他可是春晚的“老人”。他与春晚结缘19年了,之前与黄宏和巩汉林合作的小品《开锁》、《装修》、《美丽的尴尬》堪称春晚的经典,今年的《信任》是他第9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2017年于林永健别具意义,在从艺30年后演而优则导,即将推出导演处女作。生活上与太太结婚14年进入象牙婚,儿子林大竣上了小学一年级,前不久第一次登台演奏钢琴备受好评。这些对林永健来说,可谓生活事业两全其美。

每天接送儿子上下学最幸福的事是给儿子暖被窝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林永健几乎都是在一个又一个剧组里拍戏,在家里的时间屈指可数。所以他很感谢准备春晚的这几个月,虽然排练、彩排不乏辛苦,但却让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幸福,就是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林大竣。

2016年9月1日大竣上了小学,林永健只要有空都会接送大竣上下学,这一点从他的日程表里就可以看出来。

“他6:40起床,7点吃早餐,7:20准时从家出发,我7:45把他送到学校后,就开始有点失落了,不知道干吗,然后想想算了回家睡觉。一到下午两点,精神头又来了,因为他15:15放学,我14:30从家里出发去接他。”

不仅如此,林永健晚上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给儿子暖被窝。大竣每天晚上20:30睡觉,因为担心电热毯对身体不好,林永健每天20:20准时上床给大竣暖被窝。可谓,爸爸牌人工暖宝。“他一进来手脚冰凉就往你身上放,很幸福。”显然,林永健幸福着儿子的幸福。

“你这个老爸太暖心了!”我说。

“主要是之前一直拍戏,亏欠孩子太多了!”林永健不无感慨。

送大竣上学,意味着林永健也要跟着早起,“为了他愿意呀。”林永健说,“有时候我想再眯一会儿,就不吃早饭起来直接送他,他以为我不送了,还会过来问我送不送,我说送送送,虽然没直说,但能看出来我送他他很开心。”说起这些细节,慈爱的笑容一直漾在林永健的脸上。

大竣没有上过学前班,又是班里最小的,这是林永健最不放心的。

问及刚刚上学的大竣是否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林永健由衷地称:“这我得感谢他妈妈,确实他妈妈牺牲了很多来陪伴孩子,我经常换位思考,我在剧组,男男女女一大堆,还不停换场景,可以说每天都有一种新鲜感。但孩子妈妈每天都是围着孩子转,非常辛苦。”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林永健深知自己易急躁,也怕说不到重点,于是和太太周冬齐约定好以太太为主。让林永健欣慰的是,一个学期下来,不管是学校功课,还是课外课,大竣都没有掉队。

上学后,大竣又学了钢琴。虽然学的时间不长,但进步非常大。说起这些,林永健把手机递给我,给我看他录的视频。视频里的大竣弹的有模有样,节奏感非常好。“没想到这小子弹的真不错!”林永健禁不住表扬起大竣。

这次采访后的几天,正赶上大竣所在的钢琴学校在北京音乐厅举办新年钢琴音乐会,我有幸跟林永健和妻子周冬齐一同观看了演出。这是大俊第一次登台演出,演奏前向观众行礼时俨然一副小绅士的模样,看上去很自信。但坐在台下观看儿子演出的周冬齐则一直很紧张,直到大竣顺利结束演出,才舒了一口气。

与周冬齐去后台接大俊时,正好碰上大竣的钢琴老师,老师称赞大竣表演非常成功,一点都没错,这对一个才学了几个月钢琴的孩子来说非常难得。老师说大竣非常喜欢弹钢琴,平时练琴很用功。同时,家长的配合也非常好。

我在后台见到了大竣,看上去比参加《爸爸去哪儿》时长高了许多,皮肤非常白。刚见面时有点认生,在妈妈引导下,很有礼貌地跟我握了握手,说话时还有点害羞。让他教我做一下表演前的礼仪,他又一板一眼的很认真地做了一遍。

“上台之前紧张吗?”

“超紧张”。

“弹的好老师怎么表扬啊?”

“奖励巧克力”。

“每天练琴多长时间?”

“我演奏之前是每天30遍,有时候练40遍”。

“期末考試考的怎么样?”

“分数都是一百分”。

“那爸爸妈妈会有礼物吗?”

“有,乐高。我最喜欢乐高了,家里乐高都快堆成山了”。

大竣说这个寒假爸爸妈妈要带他去三亚旅行,说起这些孩子一脸向往。

这两年林永健跟太太和大竣一家三口去了很多地方旅行,这里必须要表扬下他,没有食言,说到做到。因为参加《爸爸去哪儿》的过程中,他一直自责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并表示节目录制结束后,一定要减缓拍戏节奏,多陪陪太太和孩子。

“戏是拍不完的,名是出不完的,钱也是赚不完的,就看你取舍哪一头,参加《爸爸去哪儿》给我的触动挺大,让我有了更多的反思。”

他不讳言在参加《爸爸去哪儿》录制的过程中,作为父亲的他,其实是跟观众同步了解儿子的。

“这一点都没夸张吗?”我问。

他很诚恳地回答说:“真的是这样,原来都是妈妈和姥姥带他,我因为一直在拍戏,跟他接触很少,是参加了那个节目以后才慢慢发现,哎呦,这小子原来是这样的。”

林永健中年得子,给儿子取名“大竣”意义深刻,“我是40多岁才有了孩子,竣代表竣工,拔地而起,大功告成,到了这个岁数有孩子,就想寓意要更多一些。”

“那会比较宠孩子吗?”

“你要说不惯他,那是不可能的,我骨子里是惯他的,但是还不能表现出来。”

在《爸爸去哪儿》中,林永健对大竣的严厉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在这一点上,林永健有自己的看法。

“就像一棵小树,如果不经常修剪枝叶,它将来可能会长偏,修一修、调一调、整一整,将来就是棵参天大树,而且大竣是一个小男孩,将来要成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必须从小就给他立规矩,培养责任感。”

“你跟妻子都是演员,如果儿子有艺术天赋,会支持他往这方面发展吗?”

“他要是艺术那块料,将来怎么样他都是,他要不是我再怎么强求,他都不是。”

平时林永健也会有意培养大竣的艺术修养,比如带他看歌剧。“他不一定看得懂,但是挺爱看”。他们还一起去给动画片配音,林永健希望这些能对大竣有一些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喜欢柴米油盐过日子的感觉每天和太太出去吃早点最浪漫

林永健的太太周冬齐也是演员,出演过《马文的战争》、《新女婿时代》、《妈妈的花样年华》等作品,其中多次跟林永健合作,而他们最初也是因为合作小品而相识。2003年,同为空政话剧团演员的林永健和周冬齐登记结婚,如今他们已走过14年的婚姻历程,进入象牙婚。

象牙婚,又称铅婚。顾名思义,这个时候的婚姻已剔去了早些时候的脆弱和稚嫩,渐渐泛出了美丽而柔和的洁白光滑,如象牙般润泽而珍贵。

林永健对象牙婚的解释表示认同:“确实是这种感情,越来越深,不像原来那么多甜言蜜语,现在就是油盐酱醋,比较实实在在的。”

很多网友认为林永健不浪漫,但是正如他所说,每天送完大竣后,和太太聊会儿天,有时候一起出去吃个早饭,喝点豆浆、吃点油条啥的,不也挺浪漫的嘛。

林永健很喜欢柴米油盐过日子的感觉,没事也喜欢下下厨。

“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一条鱼、一瓶长城葡萄酒”,当年,恋爱还没多久,他就做了这样一顿简单的饭菜,把太太娶进门。没有房、没有车,身上总共三万块钱。

用现在的话说,裸婚和闪婚,他都占齐了。

说来也巧,周冬齐的父亲很喜欢山东人,一听林永健是山东人,结婚这个事也就有谱了。周冬齐的妈妈更是干脆,女儿刚跟她通完话说想结婚立马就应允了。

在林永健看来,这是他们夫妻俩有缘分,“其实也是缘分到了,漂泊那么多年,也该有一个港湾了,就是命中注定我跟周冬齐就得结婚,然后有个林大竣。”

很难得的是,结婚之后,包括到现在,林永健一直和岳父岳母一起生活,他很享受早上起来家里一幅上有老下有小其乐融融的画面。

虽然一直在忙拍戏,林永健自认为夫妻间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周冬齐爱抖包袱,有点冷幽默,我是热幽默。”

林永健一直认为,太太演戏比自己好,只是为了孩子放弃了很多机会。

在《爸爸去哪儿》的一期节目中,太太也来到了现场,节目组将夫妻们扮老,采访到周冬齐时,她透露两人有段时间也疏于沟通。

聊到这儿的时候,林永健感叹了一句:“演员看似风光,其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但是我在努力弥补,尽量腾出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他一脸认真地说。

鸡年春晚首搭冯巩演二胎爸爸“俩人合作是一种互补”

在小品《信任》中,林永健饰演了一位即将有二胎的爸爸,冯巩演了一个出租车司机,两人因为打车相遇,中途林永健想要回家取点东西再继续走,冯巩要求先把打车费结了,怎料林永健身上没有零钱,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因为信任问题发生的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小品融入了时下许多流行语汇,如“厉害了哥”、“洪荒之力”等,还有一个“包袱”是林永健主动奉献的,就是“牛头梗”,之前大家多次调侃他长的像牛头梗。于是小品中他就穿了一件印有牛头梗的衣服。

“大过年的像就像呗。”他大笑几声,不无自嘲道。

这个小品最令大家惊喜的当属傅园慧的出场,她最后一段“黑化肥会发挥”绕口令式的表演不仅逗笑了观众,也为自己赢得了阵阵掌声。

这个想法来自于冯巩,林永健解释了初衷:“一是给奥运健儿一个跟全国人民拜年的机会,二是可以用上洪荒之力这个流行词,就给她设计了这段表演。”

小品中,林永健操著南方口音,冯巩则一口京味,两人的对话极具喜感。而按照原剧本设定,两人都是讲普通话,对词的时候,林永健觉得太平淡了。

“我跟巩哥说如果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碰撞在一起,是不是更有喜感和戏感,巩哥说可以先试一下,然后就变成了大家看到的这样。”聊到兴起时,林永健还现场重现了小品中的对话,似乎又回到了春晚的状态。

林永健评价该小品“比较有现实意义”,在他看来,现代人之间就缺少这种信任,“我们的小品就是想表达您信一下能怎么着。”他说,春晚小品不能光让老百姓乐,还得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性,所以度的拿捏很重要。”

在过去八次春晚经历中,林永健有五次都是搭档黄宏和巩汉林,今年是他首次与冯巩合作。说起合作的心得,他坦言:“冯巩老师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特别喜欢压场子,就是让观众检验一下自己的作品,所以隔三差五就带着我们去压场子。压完回来后,他就自己一个人坐在那,想想哪个地方观众乐了,哪个地方没乐,他就再做调整,特别辛苦。”

正因为看到了这些,林永健觉得冯巩能在春晚舞台上坚持这么多年,绝不是偶然的,“那真是人家对每一个作品用功用出来的。巩哥对语言的要求很高,比如怎么抖包袱,我是搞表演的,注重人物性格的展现,我们俩合作就比较互补。”

“我是春晚的幸运儿”

林永健与春晚的缘分是从1998年开始的,当时演出的小品叫《东西南北兵》,他演一个广东的小战士。1999年,30岁的他第二次登上春晚,演出小品 《真情30秒》。之后他又多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其中与黄宏、巩汉林合作的小品《装修》、《开锁》、《美丽的尴尬》都堪称经典。

Q:如此看来你跟春晚的感情很深吧?

A: 是啊,以前,我每年的梦想就是年底在春节晚会上亮个相,觉得如果能在那过个年,这一年就圆满了,所以每到年终,我就想把后边的戏或话剧,尽快演完。

前些日子,周伟还在微博上发了当年我们一起演出《真情30秒》的照片。我最大的感慨就是那时候大家还都是小鲜肉呢,现在他头发都白了。

Q:上了这么多次春晚了,每次直播上场前还会紧张吗?

A:还好,不过出演《美丽的尴尬》时是真的很紧张,因为这个小品的时间很紧,从排练到审查到直播就只有三天,据我所知,那是春晚有史以来通过最快的一个小品。那年我男扮女装,演一个老太太,不过当时我头发非常短,戴头套的时候要别好多个卡子,我一直怕它掉,非常紧张,而且巩汉林上场的时候把照片掉在了桌下后,我就更紧张了。

Q:要说这些小品里我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的《装修》,一个是当时你用天津口音说的那句“干嘛呢”,小品播出后就流传开了。还有就是你的男扮女装的造型,还记得你穿了一个艳粉色的毛衣,当时这毛衣是从哪里找的?

A:这个天津大姐的形象,在春节晚会里确实算是比较经典的。那个毛衣是剧组帮我找的,头套是我们团的化妆师从他家里翻出来的。

Q:其实《美丽的尴尬》里面,你演的丈母娘也是男扮女装,那个造型也很有特点。

A:其实那件衣服是我丈母娘的,因为直播头三天才确定要我出演这个小品,我之前什么都没准备,而且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左右,商场都关门了,临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衣服,我记得我丈母娘有一件那样的衣服,便给她打电话,借来穿了。

Q:說回到《装修》,当时这个小品传播度太广了。如果是现在的新媒体时代,一定会刷屏朋友圈和微博的。

A:是,这个形象确实比较经典。我记得后来他们搞了一个评选,把这个形象评为了“春晚十大美女”之一。十年过去了,我后来也演过很多角色,但我同样觉得这个人物是比较突出的。语言突出,造型突出,个性也突出,她拿扫把时一扭一扭的姿态特别生动,这都是我从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些女同志生起气来就是这样。我觉得演员一定要观察生活、留意生活、向生活学习,日常生活中,你得有这种形象的储存,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会像电脑一样,一按就出来了。

Q:对,我觉得小品演员,这种观察和捕捉很重要。因为小品呈现的时间短,演员得要在有限的时间把人物的个性立起来。

A:小品难就难在它需要瞬间达到这个浓度,你要在很短时间里抓住人物的特质。

影视剧也好,舞台剧也好,它都有一个铺垫的过程,但小品没有,你要一下到位。

Q:你与黄宏的结缘是从2001年的小品《加油!老爸》开始的吧?

A:跟黄宏老师的合作要更早一些。1998年,国家为了慰问在抗洪中表现出色的解放军,办了一台晚会,在全军范围内调集演员。当时黄宏老师在广东军区战士话剧团,他说想用一下广州军区的演员,就把我调来了,那是我第一次跟黄宏老师合作,这一晃已经快20年了。

Q:之后的四届春晚都是你跟黄宏和巩汉林合作的,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加默契也越来越多吧?

A:是,黄宏老师和汉林大哥已经是春晚上的老演员了,非常有经验。跟他们在一起合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特别的轻松,道具、剧本词什么的,他们都会弄好。包括这次跟冯巩合作,他也把东西都弄好了,我直接演就行,所以说我是一个幸运儿,能跟这些老前辈、老大哥、老艺术家合作。

从艺30年演而优则导

1997年,林永健参演《和平年代》,正式开启自己的演艺生涯。一路走来,他一直都在寻求突破,在《喜耕田的故事》中,他是憨厚朴实的农民,在《黎明之前》里,他是心狠手辣的谭忠恕,在《林师傅在首尔》中,他又化身为暖男林飞。早年,他出演汉奸等多种反派人物,后来,他又饰演将军,保家卫国,从小人物,到硬汉,再到暖男,他的每次亮相都能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前不久,王宝强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上映,他又凭借金角大王一角为大家带来不少笑料,鼻戴金环,身穿异服,以一头冲天黄发亮相的他,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林永健。

Q:你的演艺之路如果从17岁考入青岛话剧团开始算,今年差不多30年了,那个时候给自己定了目标吗?比如说以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演员,构想一下未来?

A:没想那么多,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只想着把眼前的事干好。其实我是快30岁的时候,才开始慢慢演戏,《和平年代》算是第一部。在部队文工团的时候,我更多是在做戏外的工作,比如装台、拆台、卸台,这也算是一种锻炼。

Q:对现在来说也是一种丰富的积累。

A:对,有很多积累,所以在演这种戏的时候会很有感觉,因为我本身就是从底层一点点干起来的,能够理解底层人的心理变化,懂得他每个阶段的想法。

Q:据说你从小就想当演员?

A:是的,我从小就喜欢这个工作,因为我们青岛出了很多优秀的演员,也经常有剧组来取景拍摄,耳濡目染,就喜欢了。

Q:那在实现梦想的这个过程中,挫折肯定是有的吧,比如颜值对你的发展有阻碍吗?

A:这个肯定有,你不可能上来就上戏,演很有名的角色,它需要一个过程,可能当时不理解,不过反过来看这都是财富,它有助于你理解演员的心理。所以如果我当导演,我就会特别理解演员,群众演员什么心理,小有名气的演员什么心理,超级大腕什么心理,我都很清楚,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一步步走上来的。

Q:这些年你演的角色很多元,开始是一些小人物,也有像汉奸这样的反面角色。之后你又演了许多“暖男”。

A:因为我本身的形象不适合演暖男,所以我就得先演坏蛋,有争议的这类角色,等到观众接受我之后再慢慢变化发展。从最开始的小角色,到大人物聂荣臻,再到后来的《林师傅在首尔》里的暖男,这都是不一样的角色。而且我非常喜欢这项工作,喜欢琢磨和研究,即使是演同样的人,同一个形象,我也想有一些变化。

Q:这也应了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大演员”。你演过很多配角,但这些角色仍让大家印象深刻,比如《金婚》中的大庄。

A:因为《金婚》的剧本很扎实,导演郑晓龙很棒,合作的演员(张国立和蒋雯丽)也都非常优秀,所以《金婚》的收视率也很高。那一年的《王贵与安娜》和《马文的战争》也都不错,所以有人说那年是我大爆发的一年。

Q:还有一个角色大家印象深刻,就是《黎明之前》中的谭忠恕。这和之前的小人物和暖男又非常不同,让大家看到了你深沉冷面的一面。

A:确实有好多观众这样说。因为我之前出演的角色都偏喜剧色彩,给观众的印象就是喜剧演员,而谭忠恕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想什么,从头到尾都板着脸,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其實演这种戏我很得心应手,反而是那种想让观众乐的不太好演。

Q:那现在呢?表演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了,还想演什么样的角色?

A:这不就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开始当导演了嘛。有一句话叫“演而优则导”,虽然我之前没做过导演,但在我参与主演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我个人的创作。因为作为主演,你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照本宣科。

Q:那导演处女作的题材是什么?

A:现在剧本已经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准备找演员,然后拍摄,是一部很好看的戏,叫《红灯记》,这个题材,45岁以上的人应该都知道,李铁梅,李奶奶,李玉和。我要把它拍成电视剧,其中,我会出演鸠山一角,同时也是这个戏的总导演。

Q:做导演会比较劳神,操心的事会很多,这一点有心理准备吗?

A:还好,因为我当演员的时候,也是每天都在现场,只不过做了导演以后,打交道的部门会更多,跟演员的沟通也要更多,而且要常在监视器前盯着,不像以前,我们支个帐篷,找个角落,一坐就OK了。

○记者手记

在一家家居馆拍摄林永健这期封面,摄影师有意选择了一间儿童房拍摄。拿起房间里那些极富童趣的玩偶,林永健笑容可掬,憨态十足。他是一个自带喜感的人,即使不说话也有很多笑料,所以拍摄现场总是欢声笑语。

林永健的亲和力是他独有的,虽然跟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但很快他就和大家打成一片。跟他聊天也是一件非常欢乐的事情,无论是聊到与家人的相处方式、生活态度,还是表演心得,他每一句都很朴实却又非常在理。聊到有意思的地方,他还会兴之所至、惟妙惟肖地演上一段。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观众看到他演的角色不会有距离感,而是很相信他就是身边遇到过的那些人的所在。

从演员的角度来说,林永健的从艺之路是无法复制的。他从小角色、反面角色、小品演起,慢慢为大家所认识。在演了许多收视率比较高、观众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之后,林永健开始被大家定位为很接底气的暖男,又因为演了一些类似《黎明之前》中的谭忠恕这类反差比较大的角色,他逐渐被从单一的小品演员、喜剧演员划归到演技派。从艺30年之计,他又演而优则导。这其中的每一步变化对他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的,更是之前积累的一个爆发。 这一路的历程也说明,演员未必只能靠颜值才有存在感,只要专注在每一个角色中,并有自己的个性标签,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为观众接受和喜爱。

猜你喜欢
冯巩小品
冯巩为环卫工送早点
哲思小品
写意花鸟小品
贾玲爆红后,她背后的男人藏不住了
冯巩:站在徒弟们的背后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笑星冯巩的育儿智慧
春晚常青树
“最佳孝星”冯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