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2017-03-08 06:22彭春燕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0期
关键词:多丽丝生态女性主义父权制

彭春燕

摘要:英国文坛的多丽丝·莱辛是富有独创精神、作品高产、思想独到的杰出女作家,最擅长的是以深刻的生态意识、多变的文学视角、丰硕的创作成果而享誉世界文坛,作品中常常出现种族主义、女权主义、父权制、心理学等内容,但这些都是基于当代政治背景和妇女所遭遇的不幸。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角度出发,对多丽丝莱辛的小说进行重新阐释,揭示出蕴含于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深入思考,展现莱辛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性,进而剖析多丽丝·莱辛的生态女性价值观,为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参考。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父权制;生态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引言

随着社会进入新常态,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工作便捷性和高效性大大增强,然而,雾霾污染严重、水土植被破坏、人口基数增加、社会阶级明显、精神压力过大等问题也与日俱增,生态女性主义就是在这样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语境下诞生的,同时也是对男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双重解构,主张打破自然界不平等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和全面自由。本文介绍的多丽丝·莱辛恰恰是拥有生态女性意识的文学大家,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蕴含了平等、和谐以及破坏、征服的诸多因素,均呈现出生态与女性的共性问题。

一、多丽丝·莱辛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关系

作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1919-2013)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伟大的女性作家,于20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的早期作品取材于她在非洲的经历,以自传性内容为主,她作为英国殖民统治在非洲的见证者,以锋利的笔触和犀利的文风揭露了殖民者在非洲所犯的罪行,批露了殖民文化的极度贫瘠。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背景来自于统治妇女和征服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它既是妇女运动与环境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看待世界的哲学观与文化理论。作为女性主义运动第三次浪潮中的重要流派,生态女性主义不仅是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而且是生态批评理论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问题是人类文明中的最大问题,对它的关注乃是对人类本身生死存亡的关注。在西方传统的父权文化模式之下,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变得合情合理,于是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物种灭绝等等接踵而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生态女性主义正是立足于这个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大环境,以拯救自然、保护女性为目标,呼吁人们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用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原则重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而多丽丝·莱辛的众多短篇小说中就蕴含了一些这样的朴素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和谐理念。

二、朴素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和谐理念的统一

“父权”这个符号在西方传统文化中根植于男性思想深处,他们喜欢征服大自然并试图改变大自然,使“父权”变得合乎情理,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物种稀缺等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每况愈下。生态女性主义是基于生态危机、环境破坏等因素下以期保护大自然、保护女性们为目标,希望用生态女性主义重建和谐美好的世界,因此,朴素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和谐理念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中凸显出十分重要的位置。莱辛用小说的形式让我们知晓了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种种危害,在引发深入思考的同时,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即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因自然,以期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美美与共”的共存状态。

例如在小说《黄金之城埃尔多拉多》中的亚力克·巴恩斯,其思想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以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统治自然为荣,主人公亚力克刚到农场的时候,眼前的一切是那么清新自然,有蓝色天空、一望无际的田野、雄伟的山脊、一望无际的浅草草原、明媚月光下的玉米田……然而,亚力克面对如此健康肥沃的土地竟以开垦土地为乐,直到雨水夹着土壤从沟渠里哗哗流走,产量不再随着耕地面积的增长而增加的时候,文中“面对专家和账簿上的证据,亚力克固执地板着脸,砍伐更多的树,开垦新田地,裸露新土壤。他派了一拨又一拨工人到树林去,整个旱季,广阔清新的原野里一直回响着斧子沉闷的咚咚声,树木一株接一株轰然倒地,枝残叶落,一地狼藉。”当这样的谋生方式达到极限的时候,他也曾为农场的未来收成犯愁,但当他振作起来的时候却是又伐了一小片树林,为的是拖延问题的解决。于是,当“那些树砍掉以后,小山脊一直到山脚边的土地都裸露了出来。”主人公身上体现出了残酷对待大自然母亲的人类中心主义强硬态度,大自然丰厚资源的有限和珍贵在他眼中毫无意义可言,经济的增长和金钱的收益才是他所要穷追不舍的。莱辛塑造了亚力克·巴恩斯的形象,是为了我们不断的反思和深刻的警醒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的破坏、空气指数的上升、PM2.5不断爆表等现象发生的根源所在,自然资源日渐枯竭,人类未来忡忡忧患。

新常態下,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严重阻碍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和协作,人类应该正确审视自己的行为,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认真审视对大自然的态度,打破“人定胜天”“父权”观念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束缚,因为大自然不可能永远不会反抗,“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是主体,但大自然更是主体,人与自然在自然界中相互依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们只有放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才能真正建立“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大美世界。

三、人际和谐理念之消解父权文化压迫

生态女性主义将女性的解放与生态问题的解决以及诸如种族和谐,弱者救赎等一系列问题等量齐观,试图消解“父权”文化压迫,打破男女之间的疏离状况,建立女性主义的乌托邦世界。笔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其作品进行重审,在故事情节背后总少不了莱辛对人与人健康关系的推崇,对社会和谐的期待,因为莱辛希望立在传统性别统治文化模式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女性同胞们的地位,主张变革传统的男女角色关系,逐步消解“父权”文化的压迫和束缚,摆脱压在女性头上沉重枷锁。

小说《他》中的罗伯对于主人公安妮来说就始终带着“父权/夫权”的符号,安妮帮家人做任何家务都是理所当然的,在丈夫罗伯失业时又兼具养家糊口的重担,即使如此,罗伯却始终认为这些家务都是女人分内的事情。虽然安妮也工作而且挣的钱不比罗伯少,但是罗伯没有丝毫体恤感恩之情,回家发现饭没做好就会大吵大闹,自己却懒得动一根手指头。罗伯身上体现了一种父权制的社会规范秩序,即男子在家庭中拥有支配性的特权,是整个家庭生活的中心,女性只能为其控制与服务。当安妮意识到这种男性统治女性的不平等关系的时候,她表现出了迷茫、叛逆与愤怒,她想摆脱这种约定俗成的压迫规则,因为“对他来说我一无是处,充其量只不过是他泄欲的工具”,她想离开主宰她世界的统治者,但却失败了。因为在“父权”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女性对男性的依赖与顺从已经内化为了自己身心的一部分,安妮已无法摆脱男权社会的束缚,既无法与男性保持正常的平等关系,又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在莱辛看来,“父权”不仅根植于男性思想深处,也渗透在女性的潜意识中,成为当时社会主流价值判断标准。

四、结束语

“对于尚不了解莱辛的读者,它们是平易而亲切的入门读物;对于已经接触过莱辛的读者,它们可能会从新的角度向人们展现作者多层次、多色彩的思想和艺术。”细读莱辛的小说,不难发现作品中流露出明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大自然的亲近,对社会和谐的崇尚,对美好精神家园的追求。

事实上,莱辛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典型的生态预警小说,她将现代化进程中的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持续恶化以及工业化带来的人类精神异化问题罗列出来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启发我们要时刻注意,不要前蹈覆辙,时刻警惕解决环境问题,珍惜和合理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此外,莱辛作品也为新常态下的“大美中国”发展提供了启示,作品中洋溢的女性主义的爱与关怀伦理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心态,也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参考。

參考文献:

[1]耐木.生态女性主义研究——从女性主义到生态女性主义[D].河南大学,2013,6.

[2]南宫梅芳,朱红梅,武田田,吕丽塔.生态女性主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孙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28.

[4]薛晓颖.莱辛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26(3).

猜你喜欢
多丽丝生态女性主义父权制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