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2018年—2020年良种肉牛推广体系建设目标

2017-03-08 08:02王景山马万欣孙雁征何曙光石顺利
中国牛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尔沁通辽市公牛

王景山,马万欣,孙雁征,李 昊,何 洋,何曙光,石顺利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内蒙,通辽028000)

通过加强通辽市良种肉牛推广体系建设,提高良种肉牛种源基地供种能力,建立健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市、旗县、乡镇(苏木)、配种员各层次良种牛推广队伍建设;提高肉牛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管理水平。实现肉牛良种化繁育、科学化饲养、健康化发展,从而提高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肉牛养殖业者的收入。

良种肉牛、推广体系

通辽市肉牛产业是内蒙古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区域特征明显,种质资源优良。我市肉牛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产业素质大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初步形成。具有良种优质,母畜资源丰富、家畜良种改良程度高等优势。肉牛品种以西门达尔牛(草原类型群)及其杂交后代、科尔沁牛及其杂交后代为主。我市肉牛区域集聚优势化明显,已形成一批相当规模、集中连片的商品肉牛生产基地。良种推广体系建设以旗县家畜改良站为重点,乡镇苏木畜牧业综合服务站为纽带、农牧民改良配种员为技术骨干,巩固和完善良种推广体系。建设好肉牛良种推广体系是实现肉牛产业科学化管理、模式化饲养、集约化经营和增加肉牛产业经营者经济收入的有力保障。我市是国家重要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肉牛经济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进通辽市肉牛产业的发展,使肉牛产业尽快成为富民强市高效益的畜牧业支柱产业,我市制定了“2018年-2020年良种肉牛推广体系建设目标”。

1 通辽市肉牛产业基本情况

1.1 肉牛产业综合能力

2017年牧业年度,全市牛存栏338万头,能繁母牛160万头,分别比2015年增长12.1%和3.9%;预计2017年底,出栏肉牛115万头,牛肉产量20.7万t,分别比2015年增长15%和15.6%万t。

1.2 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

在肉牛产业发张过程中,始终注重种公牛站、种畜场和改良服务等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在种源基地建设方面,2016年建成的内蒙古科尔沁肉牛种业有限股份公司,是集良种牛活体采卵、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繁殖技术于一体,成为“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肉牛种源繁育基地;通辽京缘种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种公牛站,现存栏种公牛126头,年生产肉牛优质冻精200万支以上;通辽市高林屯种畜场,是全国21家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之一,年制种供种能力60头以上。在良种推广体系建设上,全市现有市级良种推广机构1个,旗县级9个,苏木乡镇级131个,肉牛冷配站点2 419个,人工授精员2 642人,全年冷配母牛85万头以上。

1.3 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

在标准化生产上,制定并推行《科尔沁肉牛地方标准》28项,建设标准化棚舍1780万平方米、标准化窖池816立方米,创建国家级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家,占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创建总数的61.2%。在规模化养殖上,打造基础母牛存栏超万头苏木乡镇43个、超千头嘎查村375个、超十头养殖户26 567户,建设超万头母牛养殖场4个、超千头母牛养殖场11个、超百头母牛养殖场474个,建设超万头育肥牛场6个、超千头育肥牛场24个、超百头育肥牛场(户)296个,对肉牛标准化养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2018—2020年建设目标

2018年,自主培育种公牛达到100头,其中,特级一级种公牛50头以上;存栏种公牛140头,年生产冻精230万支以上;培训牛产业综合人才2 600名,冷配母牛90万头,受胎率达到90%以上。

2019年,自主培育种公牛达到150头,其中,特级一级种公牛80头以上;存栏种公牛150头,年生产冻精260万支以上;冷配母牛95万头,受胎率达到90%以上。

2020年,自主培育种公牛达到200头,其中,特级一级种公牛100头以上;存栏种公牛160头,年生产冻精300万支以上;冷配母牛100万头,受胎率达到90%以上。全市牛存栏达到35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70万头,2020年全市安格斯牛存栏力争达到10万头,其中母牛存栏达到5万头以上。

3 实现任务目标的具体措施

3.1 抓好肉牛良种推广体系建设

继续强化市、旗县、乡镇苏木、嘎查村四级母牛冷配技术良种推广体系建设,每年建设标准化冷配站点200个,每三年更新液氮罐 1 000个,液氮、冻精运输车10辆。年培训牛冷配技术员3 000人次,使之成为集牛冷配、防疫、养殖、种草、经营、管理等技能于一身的基层养牛技术“明白人”,为肉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最有力支撑。

3.2 完善母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以“科尔沁肉牛”品种培育为依托,逐步建立科尔沁肉牛核心育种场、良种母牛扩繁场,打造科尔沁肉牛优质种群,为品种向品牌转化打好基础。重点

扶持科尔沁肉牛种业、丰润牧业、洪泰牧业、伊赛牧业等企业,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化优质母牛种群扩繁,通过示范引领,逐步实现我市母牛养殖全部良种化。

3.3 加强肉牛种源体系建设

整合科尔沁肉牛种业、通辽京缘种牛繁育公司、高林屯种畜场三家种业资源,打造集育种、供种一体的种业集团。通过活体采卵、体外受精等新技术自主生产优质胚胎,期内实现优质西门塔尔牛遗传资源生产自主化。培育全国前20名种子公牛,引导全市肉牛品种改良走向。完成肉牛综合实验室、国家肉牛品种测定站建设。完善肉牛种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功能,重点在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复制”种子公牛优秀个体;利用性别控制技术探索制作肉牛性控冻精,在肉牛基因组测序技术上实现突破。

图1 内蒙古科尔沁肉牛种业

3.4 大力推广肉牛胚胎移植技术

在科尔沁肉牛种业育种核心场,实行自主生产胚胎和进口胚胎移植两条腿走路,加快培育优质种牛,快速实现种母牛扩群。在母牛扩繁场内,尝试工业化推进肉牛胚胎移植工作,缩短良种肉用母牛繁育的世代间隔,加快优质母牛种群建设。

图2 科尔沁肉牛种业西门塔尔牛养殖场

图3 通辽京缘种牛繁育公司

图4 通辽京缘种牛繁育公司种公牛

图5 科尔沁肉牛种业肉牛胚胎移植技术

猜你喜欢
科尔沁通辽市公牛
贵州省种公牛站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科尔沁永恒的眷恋
科尔沁民歌分类与民间演唱的差异及反思
公牛赞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