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助学案编写

2017-03-08 06:36杨金芳
名师在线 2017年20期
关键词:助学化学核心

杨金芳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言

核心素养在深化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化学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助学式”课程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当然,化学课堂的改革也不例外,尤其是作为高中化学助学式课堂重要抓手之一的化学助学案,其编写也必须以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随之进行变革。当前,作为化学助学案的主体部分,自主梳理的编写现状与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差距甚远。如何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化学核心素养,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以供参考并求指教。

一、关注核心概念,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不少助学案编写时对教材知识的自主梳理停留在化学事实的重现和记忆阶段,即使有所取舍或整合,也是低级的、简单的整合。这样的自主梳理充其量只是科学知识的机械获得,无法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纯粹的事实记忆很容易遗忘,更谈不上理解和运用,既增加了学生负担,又不能形成体系。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有认知与思维两个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因此,编写化学助学案时要引导学生走入教材的同时还要能跳出教材,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用化学核心概念来统领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反应等化学知识,把学生学习的重心从化学事实的记忆引导到核心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上来。例如,铝热反应的教学,在编制助学案时如果作为一块独立的内容编制,就不利于学生理解,更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执教铝热反应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助学案设计: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通常利用CO、H2、C等作为还原剂,但这些对于高熔点的金属往往难以奏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实验表明可以用铝等金属进行还原,这就是要学的铝热反应。能写出下列反应吗?

在编制助学案时,将铝热反应链接于用焦炭、氢气、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的热还原法之后,知识才得以呈现一体性,从而利于学生由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借助于初中所学的置换反应特点,学生大多能正确写出两个铝热反应方程式,铝热反应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需要发现的是,在化学学习中,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运用的过程,当这个过程真正属于学生时,知识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用以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能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关注学科本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种自然科学,其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其研究的视角是微观视角,并在此过程中揭示科学规律。很多教学目标一旦离开实验便很难实现,因此,化学助学案的编写要关注学科本质特征,运用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角度进行表征转换的三重表征教学理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习得化学知识,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以发展[1]。从化学助学案编写的现状来看,实验的设计还停留在课本中相关实验的现象、操作步骤等内容的填空,这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编写化学助学案,进行实验设计时,要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触碰化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钠和水的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相关结论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思考产生,助学式课堂如何借助助学案引发学生思考呢?三重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理论,笔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设计: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半的水,然后滴入1~2滴酚酞,将纯净的钠放入水中,然后观察实验现象。

★①钠的取用用镊子;②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③实验中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观察注意点:要看水中金属钠的反应位置,要看形态变化,要看怎样运动,发出什么声音,颜色有什么变化等。

[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1)生成的碱性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

我们学校的“助学式”一样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限时讲授,尤其是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注意点以及观察重点,需要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上面的实验中,教师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对实验过程进行思考:实验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又生成了什么样的气体?于是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就可以得出结论,同时培养相应的实验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二、关注情境设计,增强学生社会意识

情境在化学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可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化学助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及相应的社会热点问题等创设情境,这样学生的化学概念学习、化学原理形成与发展、学生对化学发展过程的认识等,就可以有效形成,而这些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2]。例如,在讲铁和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时,笔者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铁刀子在削了苹果之后会生锈呢?于是学生就开始思考,探究Fe2+和Fe3+的颜色及其相互转化,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意识。

结语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助学案编写,还要关注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和模型认识能力,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坚决杜绝记忆化、习题化;要撕下原有的冰冷面具,还化学以生活的温情,让学生爱上化学助学案,爱上化学,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 张丙香.高中化学反应三重表征心智模型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2):6-8.

猜你喜欢
助学化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