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2017-03-08 00:21张海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活动度韧带置换术

张海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骨科医院骨三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张海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骨科医院骨三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43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43例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均要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减少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膝关节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

膝关节内翻畸形属于膝关节较为常发的畸形之一,是众多膝关节病变严重的表现,临床症状主要是关节剧烈疼痛以及关节功能低下等,患者通常要长时间卧床休养,生活质量低下。当前临床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主要疗法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能显著改善膝关节疼痛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特选择我院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43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术前均具有剧烈膝关节疼痛与膝关节活动受限症状,行膝关节侧位X线与螺旋CT检查发现关节间隙消失或是出现显著狭窄,且患者均并发有程度不一的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其中女28例,男15例;患者年龄50~79岁,平均(63.8±5.6)岁;原发疾病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35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是:术前为患者实施系统全面的检查,对内科疾病予以积极治疗,严格评估符合手术标准后实施手术;选择患者仰卧位,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于膝关节前正中与髌旁内侧行切口,充分显露膝关节后,将所有滑膜、增生骨赘、髌下脂肪垫、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以及半月板予以完全清除,于髓内确定股骨部位,外翻5°~7°和外旋3°~5°后,于股骨远端和踝间予以截骨;于髓外确定胫骨平台并进行截除,在胫骨平台至低点远端1~2 mm处切骨,后倾5°后对胫骨平台予以切割,必要时对内侧挛缩软组织与后侧关节囊予以松解,对后侧籽骨与骨赘进行清除;装置试模检查软组织有无平衡、下肢力线是否正常以及内外翻的稳定性与屈伸有无正常等;置入相应大小的后稳定型假体并用骨水泥稳固,把关节腔中的残留骨水泥碎块清除,留置引流管,逐层闭合切口并予以加压包扎;术后常规使用抗凝与抗菌药,术后48 h可将引流管拔除。

1.3 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HSS评分标准包括6项内容,主要有膝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度、关节稳定性、肌力以及关节畸形矫正,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手术43例前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分别是(35.73±14.62)°、(38.85±3.58)分;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分别是(95.27±15.36)°、(87.88±5.35)分;患者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均要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膝关节畸形属于膝关节炎症等所致的终末病变,主要包括内翻畸形、外翻畸形以及屈曲畸形三种,内翻畸形通常会并发后内侧关节囊、半膜肌、内侧副韧带挛缩以及胫骨平台内测骨缺失等病变,一般要对挛缩的半膜肌与韧带进行松解,但是首先应清理胫骨内侧与股骨髁的骨赘,从而改善软组织挛缩紧张症状[2]。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下肢中性轴线,保证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能够恢复到正常位置,以此在运动范围中保证膝关节稳定[3]。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通常还并有屈曲挛缩,有研究显示膝关节内翻畸形状况愈发严重,屈曲挛缩症状也就越显著,因而此类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标准更为严苛,如果残留内侧副韧带挛缩、膝内翻以及外侧副韧带松弛等情况,可能导致膝关节内侧半脱位,最终会造成置入的假体发生磨损或是松动[4]。所以对软组织必须完全松解,保证膝关节能够全部伸直,保证伸屈膝间隙的平衡。松懈后的关节囊能够明显有利于膝关节内翻畸形的矫正,并且还可矫正屈曲挛缩。在患者术后必须严格给予抗感染和预防血栓形成处理,术后应当应用适度抗凝药物,鼓励患者要及早开展下肢运动,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此次研究发现,43例患者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HSS评分均要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减少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1]冯灿林,黎泽森,黎霭云,等.膝关节置换在膝关节内翻畸形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11):1229-1230.

[2]王 弢.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5,15(11):2321.

[3]徐杨俊,刘又生,路 晓,等.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39-40.

[4]李毛召,冯 力.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5,28(8):44.

R682.6

B

ISSN.2095-8242.2017.042.8193.01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活动度韧带置换术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