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2017-03-08 00:21陈照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白芥子阻塞性穴位

陈照金

(甘肃省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甘肃 定西 748100)

冬病夏治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陈照金

(甘肃省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甘肃 定西 748100)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近年来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治疗组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做对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72.9%,结果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可有效控制和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进程,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冬病夏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x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道慢性进展性疾病,全国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8.2%。本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常年气候干旱寒冷,加之农村生活条件落后、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未精确统计的发病率高过全国发病率。COPD已成为严重困扰大众健康,影响人口劳动能力,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慢性疾病。近年来如何控制COPD进展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随之人们开始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重视起来,而冬病夏治治疗和预防COPD的独特疗效屡见报端。本课题选择近年来诊治的281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治疗组进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1]符合以下四条者纳入实验:(1)慢性咳、痰、喘病史达5年及以上者(选择病史较长的患者);(2)肺功能检测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患者FEV1/FVC%<70%;(3)经心电图、胸部普通X线及/或断层扫描等检测评估排除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胸膜及胸壁疾患、心力衰竭等其他疾患,且将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者亦不纳入本实验项目;(4)为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便于操作和比较,全部病例选择COPD稳定期的患者,或是经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控制度过了急性加重期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281例COPD病例来自2010年1月~2014年6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41例,男性96例,女性45例,年龄在52~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8岁;对照组140例,男性88例,女性52例,年龄在51~79岁之间,平均年龄65.6岁。

2 方 法

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评估后坚持原来既定的规范的治疗方案,如规律地口服支气管舒张剂或是规律吸入激素及/或支气管舒张剂等,并执行规避危险因素、戒烟、呼吸锻炼等合理的健康教育处方。除此之外,对所选择的对照组病例均不做特殊处理。而所有治疗组病例则在此基础上全部给予连续3年的冬病夏治法穴位敷贴治疗。治疗组患者根据体质情况及舌质、舌苔、脉象辨证分型,素体阳虚多寒,咳痰色白质稀,舌淡胖,苔腻,脉沉者辨为宿寒重型;而素体偏阳亢型体质,咳痰,气喘,时有黄痰,质粘难以咳出,舌少津或红,苔薄或有黄苔,脉滑或数者辨为宿寒轻或夹热型。前者采用慢阻肺Ⅰ号方,后者采用慢阻肺Ⅱ号方。

2.1 慢阻肺Ⅰ号方

附子、白芥子、甘遂、细辛各按2:2:1:1的比例共研为末混匀。

2.2 慢阻肺Ⅱ号方

白芥子、胆南星、细辛、甘遂各按2:2:1:1的比例共研为末混匀。

2.3 穴位选择

主要选择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脾俞、膈俞、肾俞、膏肓等背部穴位。

2.4 操作方法

以上慢阻肺Ⅰ、Ⅱ号方分别按药物组成混匀后加入适量生姜汁、蜂蜜,制成厚约2 mm、直径为10 mm的半固体胶冻状薄饼,附着于穴位贴底面。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以上制作成功的慢阻肺Ⅰ号方或Ⅱ号方,敷贴于双侧肺俞、膈俞、脾俞、肾俞、膏肓穴部位,持续4~6小时后去除,局部以清水擦拭干净即可。从夏季头伏第一天即开始敷贴,每10天1次,直至三伏结束为止。

2.5 疗效标准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种。所采用呼吸困难及肺功能分级标准均来自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1]所载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和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

(1)显效:患者劳动能力明显增强,体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升,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维持在0-1级或治疗前程度,3年内FEV1%维持在治疗前程度,没有明显下降(下降不超过5%),甚或略有回升,急性加重期的发作周期明显延长,随访3年每年内无发作或发作次数不超过2次,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发作不超过1次。

(2)有效:患者劳动能力、体质状况、生活质量有较明显改善,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维持在0-2级或治疗前程度,3年内FEV1%维持在治疗前程度,或略有下降(下降不超过10%),急性加重期的发作周期较明显延长,随访3年每年内发作次数不超过3次,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发作不超过1次。

(3)无效:患者劳动能力、体质状况、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3年内FEV1%明显下降(下降超过10%),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达到3级、4级,或较治疗前明显加重,急性加重期的发作周期无明显延长甚或缩短,随访3年每年发作次数超过3次,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发作达2次或以上,或者病情较原来加重,年发作次数超过原来年发作次数。

3 结 果

以上病例经过随访评估,结果治疗组显效56例,有效6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达到87.9%。而对照组患者病情维持在显效水平的42例,维持在有效水平的60例,在无效水平的38例,有效水平以上的病例占72.9%。两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讨 论

“冬病夏治”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内经》中载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学说,提示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理论思路。“冬病”是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提示疾病多因于阳虚、寒甚;夏至是机体阳气最旺和体内寒邪最弱之时,“夏治”则是在此时以温热之药因势利导,驱散体内的“阴寒留饮”之气,可巧妙地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天人合击,调和脏腑阴阳,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2],以彻底治愈此时“病邪较为脆弱”的“冬病”,或使其处于蛰伏状态。穴位敷贴法在历代医家均有不同角度论述。清·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记载了夏月三伏天用“白芥子涂法”治疗冷哮获效,并载明方药及穴位处方,形成了中医“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肺系疾病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

本课题慢阻肺Ⅰ号方选附子、甘遂、白芥子、细辛,方中附子辛热,归心脾肾经,功可补火、助阳、散寒,属热性最强中药之一,其用在助人身之阳气,温化体内寒痰积聚,驱寒外出,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炎、镇痛、增强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作用[3];甘遂苦寒,泻水逐饮,给邪以出路;白芥子辛温,温肺化痰,利气逐饮,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苄酯及白芥子甙,前者具有广谱抗菌及防癌抗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属、沙门菌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具有很强的杀菌力,而后者遇水后生成白芥子挥发油,有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其促渗透效果较好;细辛辛温,温肺化饮,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对炎症介质的释放、毛细血管渗透性、白细胞游走、结缔组织增生等炎症环节具有抑制作用,另有研究还发现,细辛或其醇提取液均能使速发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4];生姜汁气味辛窜,走而不守,去湿消痰,温补脾肺;蜂蜜润肺化痰,可使药物粘附在穴位上,且可解附子、甘遂之毒。慢阻肺Ⅱ号方所治疗病症因宿寒较轻,或兼挟热邪,故去辛温大热之附子,加用苦凉之胆南星以清热化痰。所选脾俞、肺俞、膈俞、肾俞、膏肓等穴位,均为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此二经具为阳气聚集之经络,有助于促使阳气运行,所选穴位具有健脾补肺,温肾助阳,化气利水,化痰定喘之功。多项临床资料表明,贴敷疗法、穴位刺激可改善中小气道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患者通气,增强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防病治病[5]。穴位敷贴能够调节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白细胞介素-8(IL-8)可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导致弹性蛋白酶释放增加,导致气道慢性炎症性破坏和持续损伤。白细胞介素-10(IL-10)是最主要的抗炎细胞因子之一,具有广泛的抑炎作用,能够抑制T细胞、B细胞、肥大细胞等众多细胞产生趋化因子和前炎症因子,抑制多种促炎因子的合成,从而有效减轻气道炎症。穴位敷贴治疗后,慢支患者血清IL-4、IL-8水平下降,IFN-γ、IL-10、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D)水平升高,一方面抑制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减少炎性因子浸润,减轻促炎因子对气道的损伤,另一方面增强抗炎和抑炎因子的防御作用,从而达到减轻或延缓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和气道破坏的作用。

本实验经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研究,穴位敷贴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国内有关报道相似,如潘其胜[6]报道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为60.4%。本实验对照组总有效率较高,为72.9%,可能与所选取的病例、基础治疗、危险因素的规避、健康教育处方的执行情况的不同等有关。

实践证明,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可有效减轻患者多次住院、口服药物和静脉输液的痛苦,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临床医生容易掌握,患者痛苦少,容易接受,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有效措施。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4,36(4):1-10.

[2]董晓云,王济梅.“冬病夏治”治疗肺病理论探析.中国民间疗法,2016,4,24(4):4-7.

[3]马 莹,李竹英.刘建秋教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吉林中医药,2016,6,369(6):570.

[4]金禹彤,宣丽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理论及临床应用.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31(1):91-92.

[5]闫翠环,王亚利,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的影响.中医杂志,2016,4,57(8):667.

[6]潘其胜.用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慢阻肺的效果探析.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1):98.

R259

B

ISSN.2095-8242.2017.042.8200.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白芥子阻塞性穴位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治咳嗽痰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