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现状与研究

2017-03-08 00:21项华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骨科康复训练康复

项华春

(贵州省水矿控股集团总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综 述・

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现状与研究

项华春

(贵州省水矿控股集团总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骨科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对骨科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骨科康复训练护理在临床得到了显著发展,在康复医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通过阐述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活动发展现状,将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旨在提高骨科患者的康复效果。

骨科;康复训练;护理;现状

随着现代骨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骨科患者已不再满足临床治愈的需求,而是要求以良好的功能恢复为目标[1],因此骨科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与功能恢复密切相关。骨科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患者的康复工作,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缩减患者康复时间,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将阐述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活动发展现状,探索有效的康复护理对策

1 康复训练护理概念

康复训练护理是指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帮助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模式发生变化所引起的潜在的或现实的健康问题的反映[3]。康复护理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应贯穿于临床护理全过程,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躯体方面疾病,同时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的目的。

2 国内外骨科康复训练现状

20世纪60年代起康复医学迎来了大发展,美国骨科医师协会1992年成立了骨科康复协会,使骨科康复成为骨科惟一的分支专业[4],在美国的影响下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骨科康复服务,对骨科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进一步推动了骨科康复的发展。

我国于80年代中后期引进了先进的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临床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结合我国中医特色,开展传统的中医康复医治疗,包括功能训练、推拿、针灸、物理治疗等[5],促进了我国康复医学整体事业的发展。

3 康复训练护理对策

3.1 成立康复团队

成立骨科康复团队对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骨科病区应成立骨科-康复多学科团队,成员应包括骨科医师、骨科护士、康复医师、康复科护士[6]。邀请专业骨科康复专家对团队成员进行康复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团队成员开展康复知识多媒体讲座、现场康复技术示范、康复指导、功能训练,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骨科专业知识健康宣教。

3.2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是机体康复的枢纽,因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整体康复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人员应了解每位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心理状况,结合患者病情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以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同时积极发挥家庭的作用,多给予患者关心,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7],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3.3 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在计划实施前与康复治疗师及患者进行沟通。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早期指导进行主动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伸屈、下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训练、直腿抬高、坐床边伸屈膝关节,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被动训练[8]。同时使用反负重训练系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及步行训练器对患者进行下肢功能康复训练[9]。对于上肢骨折患者应进行手部关节、前臂、上臂、肩部的功能训练,手部关节训练以被动训练为主,指导患者进行拿筷子、织毛线等肌肉收缩练习,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前臂旋转及肩关节旋转训练,同时结合贴墙花弧、触墙摸肩、双臂背伸互握等方法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10]。患者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恢复情况而定,循序渐进,不可过度训练导致损伤。

3.4 中医康复训练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在临床康复治疗骨科患者,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累积了宝贵的经验,康复治疗方法较多,综合应用的疗效更为显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肌肉进行按摩,结合点、按、揉等手法对不同的穴位进行按摩,按摩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每次按摩30 min,2次d。杨丽明[11]等人采用药包推熨的方式对骨折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将吴茱萸、莱菔子、白芥子、菟丝子、苏子各100 g放入棉布袋中扎紧,微波炉加热至70℃,置于肢体上来回推熨5 min,直至患肢出现潮红,然后将药包分别置于相关穴位上热敷。针灸康复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祛邪扶正,在骨折患者的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取穴,以提高康复疗效。

中医称功能锻炼为练功疗法,练功疗法以“动静结合”为治疗原则,是治疗骨伤病的重要方法[12],尤其是在骨折及损伤后遗症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骨关节疾病和骨关节术后的康复也有较好的作用。

4 结 语

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13]。护理人员应掌握适宜的康复训练方法,与康复治疗师及临床医师进行密切的配合,科学的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对于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结合肌力训练仪、关节松动术和持续被动活动仪(CPM)、Tetrax训练仪对肢体功能进行训练。

骨科康复训练未来的发展,除了不断开发相关硬件设施,还应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康复技术水平,相关科室应密切合作,建立较为健全完善的一体化治疗模式,提高骨科患者的综合康复效果。

[1]李 娟,徐 燕.上海市部分医院骨科护士康复护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3-6.

[2]鲁 艳.荆州市骨科康复护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18):95-97.

[3]李绍梅.骨科康复护理现状及工作模式发展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8):167.

[4]海世成.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3(12):230-231.

[5]赵 俊,邹任玲,徐秀林,等.下肢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现状[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35(2):89-93.

[6]莫柳仙,盘庆东,林永东,等.康复团队对骨科术后患者早期延伸训练指导的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7):96-97.

[7]吕彩虹.心理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3):255-256.

[8]张英泽,冯和林,李增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154-155.

[9]马 恒.试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6):75-76.

[10]甘 玲.上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指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9):195-196.

[11]杨丽明,傅瑞芸.中医综合疗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25(12):56-58.

[12]庄淑美,刘 建,刘建桥.浅谈中医康复疗法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3):332-333.

[13]白跃宏.骨科康复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9):849.

R493

A

ISSN.2095-8242.2017.042.8310.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骨科康复训练康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