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吉林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框架研究

2017-03-08 04:10张琳琳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吉林省框架互联网+

张琳琳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互联网+”背景下吉林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框架研究

张琳琳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后,给吉林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构成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和软硬件学习环境三个要素出发,调查“互联网+”背景下吉林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失衡现象,并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寻互联网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生态发展优化框架。

“互联网+”;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优化发展框架

1 “互联网+”

1.1 “互联网+”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高职英语课堂涵盖范围极广,既包括教师在教室讲授课程的课堂,也包括学生在教室以外学习的课堂。本文所界定的“互联网+”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指网络环境下教师在教室所进行的教学和高职学生在教室外由老师引导的英语自主学习活动。

1.2 “互联网+”背景下优化高职英语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兴了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这些变化对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现有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生态失衡现象,找出这些互联网与高职英语课程融合过程中的失衡现象,构建新的发展生态,优化吉林省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

2 吉林省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2.1 课堂教学

2.1.1 课堂教学的定义

课堂教学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的。长久以来,教育工作者们对课堂教学的定义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东北师范大学的陈旭远教授在《课程与教学概论》中对课堂教学给出的定义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授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谈振华在其著作《课堂教学理论读本》中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

2.1.2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关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学者们提出了很多观点。这些观点都认为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课程设置、教学反馈以及教学媒介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2.1.3 教育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素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g)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来的。生态学是研究生命体及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教育生态学是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教育。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课堂中的“生命体”就是老师和学生,“周围环境”就是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媒介,既包括网络、多媒体设备、语音室等硬件环境,也包括教学资源、课程设置和教学反馈等软件环境。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作为教育分支范畴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所以,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不是孤立的、分离的和静止的,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和协同变化的。

2.2 吉林省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从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个方面设置了调查问卷,调查吉林省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问卷分教师卷和学生卷,内容设置上分为背景信息和调查信息两部分,调查对象为吉林省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和公共基础英语课任课教师,问题类型为likert量表和是否题。调查变量主要是以“互联网+”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为依据,采纳有经验教学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下来。为了确保调查的客观与准确,除了问卷调查,还就试卷中需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对10名英语教师和15名学生进行了定制访谈。

3 “互联网+”背景下吉林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框架

3.1 构建优化教师教学理念、信息素养的职业发展框架

随着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信息素养亟待提高。教师职业发展主要依靠自主学习和师资培训两大途径。对于教师的自主学习,政府和学校应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一线教师从自身需要出发,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教学理念和信息素养。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建立信息化师培平台,设置网络教师发展课程,解决目前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为导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另外,应在师培中增加信息化和移动教学等内容,以便更好地契合“互联网+”战略。

3.2 构建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能力的终身学习框架

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持移动设备的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教学中应借助网络,注重培养以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同时,学校应增加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培训课程,建立网上学生自主学习辅导系统和移动学习监管平台,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适时指导和监督管理。

3.3 构建优化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学软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课堂教学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动态平衡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吉林省高职院校在建设图书馆、语音室和网络实施时,应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健全图书馆的自主学习中心,配备充足的语音室,提高校园上网速度。在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时,应征求一线授课教师的意见,在功能上满足教师课堂需要。另一方面,应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丰富的网络英语资源平台。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以保证教学的可持续性。还应建设多主体、多标准、多方面的立体化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确保课堂教学各要素动态发展、不断进步。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师、学生和课堂的优化发展框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整体。课堂硬件条件的升级,引起教师教学理念、方法和信息素养的提高,进而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要求的提高会对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产生相应的变化,引起硬件条件的进一步升级。课堂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和课堂环境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4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吉林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框架还有许多地方不完善,还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践论证和完善。

[1] 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M/OL].http://www.wxyjs.org.cn/zyldrhd_547/201503/t20150317_169093.htm.

[2] 谈振华. 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 陈坚林.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4] 王晓红.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74-76.

Research on the optimized development framework of vocational Englishclassroom teaching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in Jilin province

ZHANG Lin-lin

(Jili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lin 132000, China)

After the “Internet+” action plan is put forward, it has brought great influence to th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lin provinc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balance betwee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Jili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explores the causes of the Internet, and explores the problems of Internet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three factors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software and hardwar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ternet+”; Vocation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ed development framework

2017-04-20

吉林省高教学会2016年度高教科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吉林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JGJX2016D248);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JJKH20170406SK)阶段性成果

张琳琳(1978-),女,硕士,讲师。

H319.3

A

1674-8646(2017)11-0080-02

猜你喜欢
吉林省框架互联网+
框架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基于Hadoop的DDoS检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