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

2017-03-08 04:10赵玉莹张华英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心理健康德育

赵玉莹,张华英

(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 1500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

赵玉莹,张华英

(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 150030)

大学生品德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德育工作向前推进的关键。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德育教育的各项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德育教育;功能

1 大学生德育发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出现了下滑现象,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广大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从心理层面引发的德育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自身的意志薄弱,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没有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第二,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使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失衡,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大学生的心理一旦失衡,会使自身的价值取向出现偏离,逐渐向功利化方向挺进,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德育内涵分析

2.1 德育规律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以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共同创建师生关系的,我们在这一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自身价值,并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协作来促进德育工作。在德育规律发展上,首先在内化层面上体现的较为明显。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意志、情感及心理层面的各项因素。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教学中爱国主义、道德认知、文明行为等思想道德层面的东西是相同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改善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来让其始终有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的状态。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稳定与否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第二个层面则体现在外化层面上。学生的思想问题都是通过心理教育的方法来解决的。除了心理教育方法以外,辅导员的引导教育、校园宣传以及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等也是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德育人员一定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懂得德育的工作原理,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2.2 德育职能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其作用机理还体现在德育职能上。这一职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在基础职能上的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落实德育教育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就是德育教育的辅助。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以人的意志、认知等心理因素为基础而建立的。如果人自身的心理过程以及人格不健全,是不能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只有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可以接受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二,在价值职能上的体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影响也比较大,各大高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其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一观念形成的关键则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基础上。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能从可观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的相关行为,并对这些行为负责。第三,在调节职能上的体现。德育工作者要保证所传授的德育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德育教育方法上,德育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映来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探寻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抵触心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职能。在导向职能上,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逐渐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后续心理发展奠定思想基础。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德育实践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视角,因此,要求德育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并以大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为标准,在德育工作中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不断尊重德育工作者的人格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相关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1 心理交流

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现阶段的高校德育工作更加注重学生思想层面的交流,在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所以,德育工作者一定要以平等为前提,运用相关的辅导原则,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基础上,将价值观念等德育内容进行分解教学。让学生真正找到改进自己德育情感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3.2 心理活动

对于心理活动而言,只有当人与外界的客观现实发生作用时,才会自觉的产生心理活动,所以,德育教师在提升学生德育知识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为前提,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

3.3 心理干预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在德育教师的指导下,保证大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道德实践活动,对道德认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修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要求,以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德育工作人员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4 结语

德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主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方法对德育教育进行了适当的引导,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进程,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水平,这也是对我国德育工作的一个全新尝试。希望此次分析和探讨可以为我国的德育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闫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指针[C]//德育论丛(第一辑),2011.

[2] 谢巧生. 大学生群体中理想信念“沙化”现象探析[C]//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2008.

[3] 刘颖. 让大学生远离邪教[C]//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防范抵御邪教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反邪教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

[4] 刘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2012.

[5] 刘殿臣.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C]//德育论丛(第一辑),2011.

[6] 马静,刘玉标. 反思与建构: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探析[C]//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2012.

[7] 靳久良,须卫,焦凤松. 大学生自杀的预警及危机干预机制研究[C]//“完善安全防控体系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2005.

Study on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ZHAO Yu-ying, ZHANG Hua-yi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The main factor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problems lies in th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ecom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poi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It is also the key to advancing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functions of mor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2017-04-2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高校学生工作课题项目;申报2017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共青团研究课题项目(编号001); 2016年东北农业大学就业创业专项研究基金项目(CY201607)

赵玉莹(1990-),女,硕士,教师。

张华英(1978-)女,硕士,讲师。

G641

A

1674-8646(2017)11-0144-02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心理健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