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心理学的应用探讨

2017-03-08 04:10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学政治高职

刘 玲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思政部,江苏 泰州 225300)



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心理学的应用探讨

刘 玲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思政部,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逐渐增多。在教学模式上,思政教育已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脱离开来,开始沿着“现代化”的教育模式高速发展。提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创新心理学,运用积极的创新心理学,使高职教师立足于正面引导,提升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激发高职学生的原动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心理学;应用

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积极运用创新的心理学,不但响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口号,坚持“积极乐观”的教学态度,还能使高职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理解和尊重。创新心理学的思想教育方法,使高职大学生茁壮成长。

1 创新心理学分析

1.1 增强高职大学生的幸福感

对于高职学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生长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期,各种思想随着网络都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在高职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要积极运用创新的心理学,体现高职教师对大学生性格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正面引导,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发展基础,使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高职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心理教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将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结合起来,为他们形成有效的创新思想助力,培养高职大学生创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高职大学生拥有积极创新的心态,使他们了解事物的客观规律,满足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1.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创新心理学是逐步改变传统教学中“重形式、轻实际”的教学形式,发挥高职大学生的主体性。从整体上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即包含着“以大学生为本”的发展思想和“开拓创新”的教学理念。这两种思想理念融合在一起,才能缓解高职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负面情感和职业压力,增强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获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高等职业大学生走出就业压力,使高职大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感受和认同更加深刻,从而健康生长。

1.3 塑造高职思想政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高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要积极融入创新的心理学教育,缓解高职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加高职教师的认同感。这一创新的教学理念除了来自于高职教师本身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还来自于高职教师对工作的认同感。通过创新的心理学引导,塑造高等职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帮助高等职业教师实现自身提高,同时为高职大学生进行适宜的情绪调节,使高职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指引高等职业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培养了高等职业教师队伍,使高等职业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使他们培养出的高等职业大学生性格开朗乐观,工作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使高职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

2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心理学的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创新心理学

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创新心理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中,一些教师产生了职业懈怠,因为思想政治课程中只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而这些教师又没有把创新心理学联系到实际的教学中,因此,这些高职教师会在教学的3~5年出现倦怠感。教师的懈怠感会影响高职大学生,使高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失去兴趣。为了增加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教师一定要在创新心理学上下功夫,要积极将创新心理学积极应用于思政课程中,这样才能使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心理学的教育过程,增加对创新心理学教育课程的探究热情,才能使高职教师承担起高职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对高职大学生产生更好的带动能力。只有这样,高职教师才能在教学方法上实现革新和拓展,完成“教和学”的重任。

2.2 提高高职大学生对创新心理学的兴趣

要提高高职大学生对创新心理学的兴趣,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在当前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得到确立,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职大学生的培养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制约。有许多高职大学生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他们认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意义不大,大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另外,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还处于“冷门”课程的认识中,这样就导致高职大学生的被动学习,他们即使面对创新心理教学法,但由于还没有学习创新心理学的兴趣,因此缺乏较大的学习动力,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因此,必须使高职大学生认识到创新心理学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3 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心理学的措施

3.1 树立正确的创新心理学

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核心,要坚决纠正高职大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品质问题,积极引导高职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的思想从狭隘、被动、灰暗的角落里走出来,积极运用创新的心理学理论进行引导,要使高职大学生的正面潜能得到发展,最好能够得到积极的激发。同时要尊重高职大学生创新心理想法,积极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针对性心理辅导。高职教师要积极反思创新心理学中出现的问题,使高职辅导员教师和思政课程教师之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才能进一步使创新心理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

3.2 增进趣味创新心理学

提高高等职业思政教育的趣味性。高职教师必须要用积极的心态,充分挖掘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引导高职大学生茁壮生长,培养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品质,使高职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创新心理学的价值。高等职业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使高职大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

3.3 增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创新心理学

高等职业教师要树立“师道尊严”的发展理念,要提高、规范自己的言行,为高职大学生树立典型榜样作用,这样才能创新心理学。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具有深刻的影响,高等职业教师要以“服务至上”为本,对高职大学生的教育树立践行的标杆。同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要关心高职大学生的内心思想,想大学生之所想,使大学生的教育达到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发展标准。强化创新心理教学的渗透和应用,使高等职业教师和大学生形成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运行模式。

4 结语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创新心理学,要注意应用创新心理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加速提高高职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创新心理学可以培养高职大学生的人格,使高职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1] 张卓.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路探究[J].才智,2017,(03):112-113.

[2] 高晓明,吴洁,叶芋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心理学探讨[J].时代金融,2016,(11):92-93.

[3] 王冠.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6,(11):64-65.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psychology in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L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Agriculture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Taizhou 2253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he teaching mod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separ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preaching” teaching to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ode.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psycholog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make use of positive innovation psychology so that it ca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gre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stimulate the source motive force of vocational students.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novative psychology; Application

2017-04-02

刘玲(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生。

G711

A

1674-8646(2017)11-0146-02

猜你喜欢
心理学政治高职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