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现代农业探索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2017-03-08 18:29唐小凤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巴南区现代农业农民

唐小凤

(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党校,重庆 40005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现代农业探索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唐小凤

(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党校,重庆 400054)

本文通过重庆巴南对都市现代农业进行有益探索,给出了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探索;重庆市巴南区

重庆市巴南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都市、服务都市、适应都市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坚持走特色效益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养生养心养老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积极打造和优化“3+5产业体系”,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

1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及政策支撑

1.1 主要做法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注重市场需求,突出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坚持绿色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水果、花卉苗木3个特色产业,优质粮油、优质蔬菜、优质茶叶、特色畜牧业、生态渔业5个优势产业,基本形成都市效益农业“3+5”产业体系。推进小单元、大集群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了生态农业带、万亩蔬菜万亩花木产业带、休闲渔业走廊、都市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园区等“三线二片”农业产业带。第二,拓展农业增效领域。推进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采摘、观赏、垂钓等体验式农业休闲常年可享,打造了知名休闲农业项目近20个,促进了农业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发展,转变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拓宽了农业增效领域,促进了农民增收。近年来,每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1 500万人次以上,比2012年增长了4倍以上,都市休闲农业已成为主城市民休闲度假的“巴南印象”。第三,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开发中低产田,配套建设了排灌沟渠、灌溉管网、管理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实施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和美丽乡村农家环境整治及饮水工程建设,通过“五建一化”的环境改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第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 600多人,每年参加农技培训6 000多人次。参与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推广应用池塘鱼-菜共生技术,稻-鳅养殖模式,各产业良种推广覆盖率达9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3%,建成10个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和16所农民田间学校。第五,推进改革,增添活力。一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带动流转土地,流转率37.62%,适度规模经营度31.7%。培育了以农户利益联结紧密、依托特色产业联合合作经营、适度规模经营并开展社会化服务、养鱼专业大户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积极稳妥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共开展水稻、茶树、渔业服务近666.67 hm2,据统计,每户平均增收6 000多元,促农增收效果明显。三是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按时完成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试点工作,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奠定基础。四是建立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共收集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信息160余条,发布农村产权流转信息90余条,组织农村产权交易7宗,实现交易金额420余万元,涉及农村土地面积78.67 hm2,惠及1 100余户农户。五是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退出暂行办法,探索自愿有偿退出农村“三权”农户7户、15人,其经验做法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

1.2 政策支撑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支撑农业的发展。一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意见,明确了都市效益农业发展方向。二是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金制度和复垦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出台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方案,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专门扶持政策,并建立农业项目设施、农用地建设多渠道解决机制。四是支持农产品品牌培育。出台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对获得国家级、市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的,由区财政进行一次性奖励;对新申报成功“三品一标”认证的,给予补助认证工作经费;每年安排一定的项目资金,支持特色产品开展品牌宣传与推广。

2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困难。主要表现在: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单户经营规模超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也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农民合作社质量不高,“空壳社”“挂牌社”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起到实质性的规模经营作用;部分农业企业贪大求洋、定位不准、站在岸上观望,很难找到赢利点,存在“跑路”的可能,成为土地流转中潜在的风险;虽然部分农户承包地撂荒、怠耕,无效益,但一旦有业主流转时,农户又要价太高,阻碍了土地流转。第二,农业生产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落后,山坪塘、渠道、提灌泵站不能完全满足有效灌溉,农机耕作条件差,耕地质量下降,“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严峻,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少,“粮、瓜、菜”立体种植和稻鳅(鱼、虾)同田种养结合、秋洋芋稻草覆盖种植、秸秆还田及再生利用等生态循环技术应用不足,猪-沼液-鱼(粮、果、茶、蔬、苗木)、林下经济等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少,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劳动力、农业生产资料、土地流转价格增长较快,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比较效益下降。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生产的各环节没有形成有效的追溯体系,无法从农产品追溯到农户;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因无激励和补贴机制,“三品一标”认证对经营主体吸引力不大,影响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第四,农村改革需要进一步增强动力。当前农业农村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虽然各地在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构建新型经营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等改革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由点及面推进,把改革“盆景”变成“风景”,还需要改革事项的相关配套政策,需要农民的主动参与。本轮多项农村改革涉及产权制度的修改完善,改革红利需逐步显现,特别是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见效慢,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3 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水利、林业、城乡建设、交通、旅游等部门项目与资金,加快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大对土壤修复整治的投入,加快耕地生态化整治、土壤改良等地力提升,创造农业机械化耕作条件,研发推广科技成果集成应用模式,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能力。第二,支持解决休闲农业设施用地难问题。加快乡村“两规”同步,确保旅游设施建设用地指标落地。要探索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效实现途径,探索农村居民住房建筑面积适当扩大、入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项目的有效机制,并探索上述资产资源有效融资机制。第三,建立健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体制机制。建立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引导更多农民走上联合与合作之路。规范有序推进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四权”,减少农村居民绝对数量,增加农村居民耕地面积。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强化城市工商资本下乡资质审查,严防经营不善“跑路”,建立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户合理流转,保护流转双方权益。

[1] 王雅鹏,吕明,范俊楠,等.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02):77-79.

[2] 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33-34.

Explorationofmodernagricultureundersupply-sidestructuralreform——acasestudyofBanandistrictinChongqing

TANG Xiao-feng

(Chongqing CPC Party School of Banan District, Chongqing 400054,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useful explor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Ban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Modern agriculture exploration; Ban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F320.2

B

1674-8646(2017)19-0004-02

2017-06-16

唐小凤(1981-),女,讲师。

猜你喜欢
巴南区现代农业农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巴南区科协专题研究区农技协联合会工作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暑假乐开花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