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7-03-08 23:46周娟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工业经济

□周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信息社会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周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中国已处于信息社会初级阶段。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中国经济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又遭遇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核心技术等的严峻挑战。

信息社会;中国经济

一、中国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

2006年中共中央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为2020年“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是我国迈向信息社会的标志。时至今日,中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喜人进展。信息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6》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信息社会指数为0.4523,处于信息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信息化的应用带来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转型与变革,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实效显现。但是总体来说,东部地区信息社会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地区,信息社会指数分别为0.5644、0.4018、0.3852。全国共有32 个地级以上城市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报告预计,中国信息社会指数2020年前后将达到0.6,整体上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1]但是,在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又遭遇严峻挑战。

二、步入信息社会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 )机遇

1、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催生新业态,增加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提高,经济成本的不断降低,这些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大规模地推广和应用已不再是梦想。1992-2010年1兆数据的传输成本从222美元下降到0.13美元,1G数据的存储成本从569美元下降到了0.06美元。[2]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驴妈妈、去哪儿……旅游,说走就走;人们的交流方式改变了,微信、QQ……沟通交流更便捷;人们的购物方式改变了,淘宝、京东……在家可以购遍全球;人们的受教育方式也悄然发生改变,慕课、翻转课堂……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这真可谓一个变革的时代。一方面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在中国,固定电话还没全面普及,最多达30%左右的时候就开始移动电话了,铜线还没普及就用上了光纤。我们利用后发优势,直接高起点,将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新产品引领新一轮消费升级换代,引导、拉动内需。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消费潜力无限。同时,新技术还催生新业态。比如嘀嘀快车、互联网金融等等;新商业模式比如电子商务,创造新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4年前,淘宝村原来只有2、3个,现在已有500多个。一个村电子商务一年的交易额达到几十个亿。有专家预计我国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2、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今天的中国是制造大国。根据美国《纽约时报》的调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门类齐全,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世界上最完整的供应链条。小到螺母,大到高铁、无人机、航天,制造厂商在中国一国之内就地取材,半小时电话就能完成配套,而到其他国家至少可能需要半个月才搞定。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厂商容易从本地找到生产厂家,大大降低生产的成本,这也是即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明显高于很多周边国家,但大量的产业还是不得不留在中国的原因之一。完整的工业体系避免了产业空心化。美国多年形成的“产业空心化”是导致其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更重要的是在战时,我们能够自主生产一切战争产品,而不会受制于他国,这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但是,今天的“MADE IN CHINA”,还只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中国政府将科技创新提到国家战略高度。通过科技创新,由中国制造迈入中国智造,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倒逼产业升级,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又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当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高铁、航空、核电等尖端领域已积累了很大的技术优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开拓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增长。

3、互联网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社会,互联网如同过去的土地、资本一样,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从1994年4月中科院一条64K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起,20多年里互联网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转型、技术进步、社会发展乃至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支撑。我国网络基础环境持续优化。“宽带中国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宽带网络将100%覆盖城乡。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我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通过网络平台效应,充分发挥大国市场优势与大国网民优势,快速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的数据资源,为重构新时期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禀赋优势。互联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我国技术进步的代名词。穿戴式设备、分享经济等新名词,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互联网+”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2014年互联网经济占GDP中的比重达到7%,赶超美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跃居全球第一。2016年天猫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超过1207亿元。我们的制造业占据了世界第一的规模,而互联网经济也领先欧洲,几乎与美国平分天下,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机遇。

4、由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就曾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最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的跨越式发展,未来将迈向人才强国。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每年大学毕业生中工程类学科毕业生至少占30%。中国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储备,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而且,我们在航空航天、激光技术、高铁、无人机等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已迅速成为全球信息业硬件产品的生产基地,已由普及型进口替代转向附加值高的商品生产领域,产值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二 )挑战

1、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工业社会经历了四次产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1.0),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实现了机器大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2.0),电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电气化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3.0),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物联网、3D打印等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悄然来临。从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旋律。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是工业4.0的两大目标。未来的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将取代人力劳动。机器人的大量使用将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3000万台机器人24小时工作,就相当于9000万制造业劳动力。而每台机器人的平均成本仅为1千多元人民币。[3]工业4.0还实现了“定制化生产”。未来,你的膳食根据你的基因烹饪,你的香水根据你的个性调制……从而满足人们对多元化、个性化的追求。未来企业会变成数据企业、创新企业、集成企业。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颠覆。谁占领工业革命的制高点谁就成为最大的赢家。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大赢家;美国则是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最大赢家。而目前世界上仍有近13亿人口无法获得电力供应,近39亿人无法接入互联网。谁占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制高点,谁就将引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没赶上,陷入了落后挨打的惨痛局面。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虽然觉醒得早,研制出了第一台计算机DJS-130,但到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全面落后了,我们比发达国家慢了半拍。中国是从工业2.0、3.0一起并联到了4.0。虽然对于像海尔、联想等已经跻身世界领先位置的企业而言,确实可以借助工业4.0提升企业竞争力,但对于中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而言,工业4.0虽然美好但还很遥远。这么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不计成本的环境污染、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使得中国的产业结构长期以中低端为主。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是外国厂商的淘金乐园。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劳动报酬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1995年涨了15倍。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为周边的低收入国家所取代。中低收入国家在中低端制造业转移领域的争夺更为激烈。人口众多一直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意义重大,甚至关乎社会稳定。周边国家“中低端分流”对我国形成严峻挑战,人口红利的丧失,曾经的微笑曲线变成了哭泣曲线,中国面临这样的窘境。与此同时,反思08年金融危机,制造业空心化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后危机时代,再造现代制造业成为大国争夺经济战略制高点的关键。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回流创造了条件。华盛顿邮报甚至指出,“美国的机器人不久就可以直接和中国劳工竞争”。波士顿咨询集团(BCG)预测,2020年将有60多万个制造业岗位从中国回流美国。[4]它的研究显示,美国目前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令人震惊的是,它预计2018年美国的制造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5]从企业回流美国的情况看,2010年仅有16家,2011年64家,到2014年达300多家,呈快速上升趋势。低端分流、高端回流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唯有靠创新。

2、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弱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然而,我们面临的困境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弱。英国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指出,后来居上的工业化国家,无论美国还是韩国,都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而中国却是唯一一个没有产生这样企业的后来居上者。全球77%的手机由中国制造,可“中国芯”的使用率不到3%。我国每年需消耗2000多亿美元外汇进口芯片,已超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6]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大而不强。我们会产生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我们会产生世界上最海量的数据,但我们的技术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同时我们的信息安全还面临严峻的挑战。

“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诚然,在农业社会,慢一年,追一年,在工业社会,慢一年,追十年,而在信息社会,慢一年,可能要用百年去追赶。”中国能否把握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实现弯道超车,直接关系到富民强国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1][2]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6.http://www.sic.gov.cn/News/250/6362.htm.

[3]黄健柏.站上新技术革命的风口,中国企业如何?[EB/OL].http://news.ifeng.com/a/20151129/46437463_0.shtml.

[4]陈宇.中国就业和教育:2030[J].中国就业,2016(5):4 -7.

F062.5

A

1008-4614-(2017)06-0039-03

2017-11-13

周娟(1971—),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工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工业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