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黄精主要病害发生规律调查

2017-03-08 12:08周先治苏海兰唐建阳单寄坪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崇仁叶枯病株数

周先治,苏海兰,陈 阳,高 晖,唐建阳,单寄坪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350003;2.农业部福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3.福建承天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花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是入选《中国药典》的3个品种之一[1]。肥厚的地下根茎为多花黄精主要的药用部位,干燥根茎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 常用于体倦乏力、脾胃气虚、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等。黄精在抗衰老、调节免疫力、调血脂、改善记忆力、抗肿瘤、抗菌等方面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2-3]。闽北地区多花黄精野生资源丰富,民间有少量种植。长期以来由于人工栽培面积较少,多花黄精的药材来源主要以野生采集为主,随着市场对多花黄精需求量的增加和野生资源的急剧减少,采集野生多花黄精不仅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且会破坏多花黄精的生态环境,造成多花黄精野生资源的匮乏。

为解决多花黄精野生资源日趋匮乏的问题和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2014年承天集团在工信部中药材项目的扶持下,在光泽县开展多花黄精人工林下抚育技术研究。目前已在福建省光泽县崇仁乡崇仁村、寨里镇浆源村和华桥乡古林村等地建立多花黄精林下规范化种植基地近100 hm2。随着多花黄精林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叶枯病、炭疽病和茎腐病这3种真菌性病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多花黄精根茎的生长和产量。项目组于2016年和2017年在光泽县崇仁乡崇仁村、寨里镇可坑村和园岱乡苦竹坑种植基地对多花黄精这3种主要病害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这3种病害的发病规律,为多花黄精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2014年春季在光泽县崇仁乡崇仁村种植多花黄精26.8 hm2,林地为杉木林、针叶林和混杂林,移栽苗为根茎苗,采用起垄栽培,每667 m2种植1500~2000株;2015年春季在寨里镇可坑村种植多花黄精2.67 hm2,移栽苗为根茎苗,林地为杉木林;2015年春季在华桥乡古林村种植多花黄精26.67 hm2,林地为混杂林。

1.2 调查方法

2016年和2017年分别在多花黄精出苗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展叶期(4月上旬至5月初)、开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结实期(6月上旬至10月上旬)、地上部位枯死期(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各调查1次病害发生情况,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每个样点取样面积100 m2,随机选取1015株多花黄精,记录总株数、总叶片数、总病叶数和总病株数;计算病叶率和病株率,以5个样点的平均值评价病害危害程度。

病叶率(%)=调查总病叶数/调查总叶片数×100

病株率(%)=调查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为害症状

多花黄精的叶枯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在叶部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叶片边缘变黄褐色,最终整个叶片枯死(图1);多花黄精炭疽病是由刺盘孢属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叶片染病后,叶面出现圆形、半圆形或长形病斑,病斑中心浅褐色,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粒点(图2);多花黄精茎腐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发病初期,植株茎部出现黑褐色斑点,之后斑点逐步扩大连片,导致植株茎部失水缢缩,最终导致植株茎部干枯倒伏(图3)。

2.2 发生规律

由表1可知,多花黄精出苗期只有炭疽病发生,叶枯病和茎腐病未见发生,茎腐病在展叶期未见发生,随着多花黄精的生长,这3种病害都呈逐步加重的趋势,叶枯病、炭疽病在结实期达到发病高峰期,在地上部位枯死期,多花黄精地上叶片大部分枯死,无法统计这两种病害的危害情况,茎腐病在地上部分枯死期为发病高峰期。总体而言,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病害发病情况2017年比2016年严重,尤其是在多花黄精结实期,2016年炭疽病病叶率在20%以上。而2017年炭疽病病叶率在50%以上, 这3种病害在古林村基地的发病情况比崇仁村和可坑村基地更为严重。

3 结论与讨论

本调察结果表明,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病害发病情况2017年比2016年更为严重,主要是由于2016年没有及时对病害加强防治,特别是冬季多花黄精地上部分枯死后,未及时清理种植基地的枯枝败叶、病残体、杂草,病原菌在这些寄主上越冬,翌年病原数量激增导致病害发生情况更为严重。2017年炭疽病发病情况比2016年严重,主要原因是病原数量的累积;其次可能是气温差异导致炭疽病更为严重,2016年3-5月光泽县雨水较多,天气较为阴冷,而2017年3-5月光泽县雨水较少,气温较2016年高。炭疽病的发生与气温的相关性有待深入研究。古林村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管理更为粗放,导致该基地的多花黄精病害的发病情况比崇仁村和可坑村更为严重。

表1 多花黄精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单位: %)

注:“-”表示未调查。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陈辉,冯珊珊,孙彦君,等.3种药用黄精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15):2329-2338.

[3]陈晔,孙晓生.黄精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3):328-330.

猜你喜欢
崇仁叶枯病株数
亲吻党旗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鼓浪屿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优质米水稻品种龙稻1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巧解“植树问题”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崇仁师范学校新校区建设破土动工
硅对水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