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问题”为学生搭建“学”和“讲”的平台

2017-03-09 16:11刘大宏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主问题风筝课文

刘大宏

一、 学讲课堂需要“主问题”

“一个有价值、有探究性的主问题”,能决定一节课的成败,影响学生能力的习得。多年的高年级阅读教学让笔者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明白:如何让一节语文课有序、高效地展开呢?那必须要求教师潜心地钻研教材,及时地洞悉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提炼文本的主问题。

二、 主问题的本质

主问题又称为主干式问题或中心式问题,是相对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中,那些琐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它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能起着主导、支撑作用,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在教学中,它呈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抵多问”的艺术效果。

三、 主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力和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研究教材的同时,教者一定要结合实际,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设计适合他们的“主问题”。

反思利于成长。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揣摩,对于类似的文章,我会巧妙地提炼出一个有价值的主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循序渐进地推进课堂的进程。如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作者是如何写扫路人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明白:扫路人具有豁达开朗、热爱生活、勤劳好客等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弄清楚作者是运用细节刻画和对比衬托的方法来描写老人的;此时,我相机安排一个说话练习,“你觉得老人累不累呢?”再次让学生的参与度高度集中起来,就这样,课堂分板块有序地推动,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不断提升。

四、 怎样提炼主问题

由于每个人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有差异,对于一篇文章的主问题提炼,可能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对教材的解读不同,立足点不同,挖掘的深度不同,呈现的结果当然存有差异。但是,只要是秉承“主问题的提炼一定要有探究的价值,并且主问题的提炼是在对教材充分解读中、是对学生的学情充分考察的基础上提炼的”,这样,就保证学生能有序地“学进去”,有条理地“讲出来”。究竟如何去提炼主问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之魂。文章的标题往往会点出文章的写作对象,如课文《夹竹桃》《广玉兰》;或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或直接点名所写的人物,如课文《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等。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因此,根据标题设计“主问题”,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章重点内容的阅读与探究,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文章重点,而且在内容理解上,也能达到较深的程度。

例如,六下苏叔阳的《理想的风筝》一文,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描写,通过笑谈腿疾、写板书和放风筝三个典型的事例,写出了刘老师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品质等。执教伊始,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风筝和理想有什么关系?风筝究竟寄托什么样的理想呢?诸多问题,一连串的质疑,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渴求。据此契机,我和学生共同提炼出文章的主问题:风筝究竟寄托刘老师哪些理想呢?学生在对课文不断阅读、感悟中,通过抓住细节的刻画,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丰厚了对刘老师的认识,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教学重点。

2. 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设计主问题。任何一篇文章,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加以体现。所以,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设计主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

例如,六下《三亚落日》一文的首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在文中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可以扣住此句,设计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下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三亚落日的诗情画意,作者是怎样表现它们的“诗意”的?学生经过探究,感悟到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文章首段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领全篇,后面三段分承“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和“太阳下落时不同瞬间所呈现出的美景”两个方面,围绕“诗意”二字展开描写,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3. 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入手设计主问题。从文章的写作手法设计主问题,既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把握,又巧妙地将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如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可以设计主问题:作者是如何写好扫路人的?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既明白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又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且能明白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人物的,巧妙地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其实,它们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但是,现实中却很少有教师能做到从句段、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细节刻画等方面系统分析。这也许就是一直以来“阅读短文”和“作文”水平不高最重要的原因吧!

4. 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入手设计主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表露。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传达了作者的思想,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在语言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风格,形成语感,品味、赏析语言特色,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墨梅》一诗的时候,赏析“只流清气满乾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

师:诗中为什么用流动的“流”字,而不是留住的“留”字呢?

生:流动的“流”字,给我们永恒流传,不会消失的感觉。

生:流动的“流”字,让我们有种穿越历史,身临其境之感。

生:流动的“流”字,更给我们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让这幅画活灵活现了。

……

当前,“学讲计划”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已全面展开,它以其全新的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它在提问的目的、功能、方式上,均给传统的课堂提问提出了新的要求。“学讲”这种教学方法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更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所以,進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用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的。

(作者单位:徐州市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主问题风筝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背课文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提纲挈领,有效设计阅读“主问题”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