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诗歌创作研究之回顾

2017-03-09 16:31朱迪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王船山船山王夫之

朱迪光

(衡阳师范学院 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 衡阳 421002)

王夫之诗歌创作研究之回顾

朱迪光

(衡阳师范学院 船山学研究基地,湖南 衡阳 421002)

在百多年的王船山诗歌创作研究历史中,学者们或对王夫之诗歌创作生涯分期进行探讨,将其创作生涯或分为二期或分为三期;或对王船山诗歌主题和思想内容进行研究,提出其诗歌主题主要为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扬;或对其题材进行探讨,指出其诗歌可以分为写景诗、咏物诗、赠答诗、咏史诗、咏怀诗、爱情诗、悼亡诗、送别诗(友情诗)、纪游诗、田园诗、隐逸诗、哲理诗、题画诗等类别,或对其艺术特色进行探讨,揭示王船山在情景关系的处理、用典等方面的特点。

王夫之;诗歌; 研究回顾

王夫之16岁就开始学习写诗,直到他辞世之前仍创作不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据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王船山诗文集》统计,王夫之一生共创作诗约1660首。这些诗陆续刊刻传世的除《五十自定稿》《六十自定稿》《七十自定稿》外,还有《柳岸吟》《落花诗》《遣兴诗》《和梅花百韵诗》《洞庭秋诗》《雁字诗》《仿体诗》《岳余诗》《分体稿》《编年稿》《忆得》《剩稿》,皆收入《船山遗书》,后收入《船山全书》。这些诗按体制分,可分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乐府、歌行和排律七大类,五言还可细分为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可以细分为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等。就题材而言,主要有写景诗、咏物诗、赠答诗、咏史诗、咏怀诗、爱情诗、悼亡诗、送别诗(友情诗)、纪游诗、田园诗、隐逸诗、哲理诗、题画诗等类别。可以说,王夫之的诗歌还是一座有待进一步探索开发的精神宝库。王船山诗歌创作的研究出现较晚,但从晚清王闿运算起也有一百多年历史,因此,回顾与总结王船山诗歌创作的研究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一、王夫之诗歌创作分期研究

对于王夫之的创作生涯,学者们进行研究后,有的认为王夫之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前后二期,也有分为三期。

(一)二期说

将王夫之诗歌创作划分为前后二期的是王闿运。王闿运在《湘绮楼日记》光绪十五年五月十八日条说:“湘洲文学,盛于汉、清。故自唐宋至明,诗人万家,湘不得一二。最后乃得衡阳船山:其初博览慎取,具有功力;晚年贪多好奇,遂至失格。及近岁,闿运与武冈二邓,探风人之旨,竟七子之业。海内知者,不复以复古为病。于是衡山陈怀庭相节推之。陈君少游吴蜀,藻思逸材,冠绝流辈,所为诗已骎骎驾王、朱。及倦游还乡,见大邓及闿运,旋复官浙,与二邓及溆浦严子同幕府三年,诗律大变,具在集中,可览而知也。船山不善变,然已为湘洲千年之俊。怀庭善变,而诗名顾不逮,闿运耻焉,……今其子鼎官翰林,亦藉藉与俗忤,不遽大显。君诗诚恐久即佚散,非仅汩没是惧,爰依定本,编为之集。以闓运能知君,故为之序,不及诗之所以工,而直尊君以配船山。于船山有贬词,于君无誉词,可知矣。”[1]670王闿运之言将船山文学创作分为前后两段,赞其前期,而贬其后期;指责船山诗歌创作不善变。

周念先先生则对王夫之寓居南岳时所创作的诗歌作了分期。周先生的文章指出王夫之在南岳共住了七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1643年逃避张献忠的招请而隐匿南岳至1648年十月与管嗣裘等在衡山举行抗表起义失败而离开,第二阶段于1657年四月由常宁返回南岳至1660年春迁去衡阳县金兰乡茱臾塘。在这七年中他写下一百一十多首诗歌,现存九十二首。这些诗歌主要收入《岳余集》《病枕忆得》,其中有部分散见于《五十自定稿》《编年稿》《剩稿》中。[2]

(二)三期说

谭承耕把王夫之一生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的诗、“三藩之乱”时期的诗和晚年的诗。夫之早期的诗,是指30岁以后、50岁以前写的诗。多收集于《五十自定稿》(《五十自定稿》编于1668年,即康熙八年、己酉)。其中有各类诗共230余首,每类诗均按编年为序。这一段时间,正是王夫之青壮年时期,也正是他开始施展抱负的人生黄金时期,遇上一场民族浩劫,中原大地沦于满洲贵族铁蹄之下,汉族人民在民族压迫的血泊中呻吟。这时船山和广大汉族人民一起,奔走呼号,奋起抵抗侵略者。“诗为心声”,王夫之这一时期的诗,就是他爱国的忠义之心的表现,就是这一时期中王夫之爱国斗争的形象生动的纪录。[3]203-204王夫之“三藩之乱”时期的诗,主要是他50岁至60岁这一段时间的诗,大部分收在《六十自定稿》《姜斋诗编年稿》。王夫之在“三藩之乱”时期进行了一些反清复明的组织活动,王夫之这一时期的诗,正是这一时期活动的纪录,表现了他在这些活动中爱国主义的斗争精神和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斗争艺术。可以说,王夫之这一时期的诗歌,都是对自己斗争经历、经验的概括,也是自己主观认识的概括。[3]211-212王夫之晚年的诗,即指六十岁以后的诗。主要收集在《七十自定稿》和《姜斋诗分体稿》。王夫之晚年诗,即王夫之六十以后所写的诗,亦即1680年后所写的诗。王夫之六十岁以后,正逢所谓康熙盛世,清政权统治相对稳定,因此王夫之只有蛰居荒野,未曾参与大的政治斗争。在这种情况下,王夫之乃从广泛而又平凡的甚至是一般人所不注意的领域中,来探讨复兴民族的真理与道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来抒发自己爱国主义感情,来潜移默化地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人民的斗志。[3]232-234

二、关于王夫之诗歌主题、思想内容及其题材研究

诗歌的主题、思想内容以及题材是三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但其内涵又有着重合的部分,因而人们在使用时混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在王船山诗歌研究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们尽量将其廓清,但为了避免将研究的原貌切割过碎,还是尊重其原有表述。

(一)关于王夫之诗歌主题、思想内容的研究

王夫之诗歌主题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在王夫之诗歌研究中一直没有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对待,而是自然而然的或者说不假思索的认为王夫之诗歌主题就是爱国主义主题。在研究论文和著作中明确如此表述的倒是不多。实际上王夫之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思想以及反清复明思想甚至排满思想,近代以来的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中就一直混用,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因而有些学者在对王夫之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研究时更多采用民族思想这样一种表述。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万松撰文略论王夫之诗歌,对王夫之诗的思想内容开始有所评价。[4]20世纪80年代末期蒋星星又撰文分析王船山《九砺》一首、《淫雨弥月将同叔直取上湘间道赴行在不得困车架山哀歌示叔直》《堵公以黄石斋先生礼问石刻垂赠纪公补庐先墓事有桐华之应诗以纪之》等诗的思想内容,指出船山的民族思想主要表现有三点:其一是对清王朝的仇恨;其二是对民族败类的疾恶;其三是强调抗清斗争的实践。[5]211-212进入21世纪人们对王夫之诗中民族思想的研究着重于分类集中探讨。周念先先生的《丹忱专在念时艰:读王夫之寓居南岳时的诗歌》详细阐述了王夫之在南岳时所创作的友情诗中的民族思想。[2]邓乐群通过对王夫之咏物诗《雁字诗》的分析探讨王夫之的民族思想,指出在《雁字诗》中的思想内容:一是王夫之借歌咏鸿雁的节操,表达了自己刚直不阿,耻与民族仇敌同流合污的隐逸思想;二是《雁字诗》鲜明地反映了王夫之深沉的亡国忧愤;三是流露了王夫之民族复兴思想;四是也反映了王夫之一度对祖国和个人的前途产生过深深的焦虑;五是王夫之还拟鸿雁之远征,表现了他坚定的民族斗争意志。[6]

明确爱国主义为王夫之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主题的是谭承耕先生。他在1991年撰《埋心不死留春色:论船山晚年的诗》一文探讨了船山晚年诗的思想内容,指出船山晚年的诗,仍然激荡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7]1992年,谭承耕在其专著《船山诗论及创作研究》第八章中指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是船山诗的感情基础,认为船山的爱国主义思想首先表现在直接反映船山反清复国的战斗生活的诗歌中,这类诗歌爱国主义情感最为强烈。这类诗歌主要是船山早年的诗,指船山30岁以后、50岁以前所写的诗,多收集于《五十自定稿》(《五十自定稿》编于1668年,即康熙八年、已酉)。船山这一时期的诗,多为慷慨激昂、动人心魄的号召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的战歌。如船山1649年写的《耒阳曹氏江楼迟旧游不至》,1650年写的《杂诗四首》是这类诗的代表作。[3]200-248爱国主义思想在船山后两个时期的咏怀诗以及咏史诗、悼亡诗、写景诗、咏物诗、咏怀诗、赠答诗等中都有所体现。

王夫之诗歌的思想内容只有爱国主义、民族思想,没有别的什么了?显然不是如此。张兵从船山诗文化构成角度对船山诗歌思想内容的进行考察。这种从民族文化对诗人熏沐的角度,探讨船山诗的主题思想,文中专门论述了“船山诗的主题取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斗豪情与亡国哀痛之抒写;2、写景咏物诗的独特寄托;3、亲情友情诗的真蕴。[8]这种研究就是对王夫之诗歌思想内容和主题研究的一种拓展,但显然也不是对王船山诗歌思想内容的一种穷尽性研究。

杨春燕指出船山诗作有几大基本主题:一是表现和追忆抗情斗争的怀旧、咏怀之作;二是抒发故国之思,复国之志、忘国之痛的咏史、感慨之作;三是赞美高洁的操守和贞亮人格的咏物、遣兴之作等。之后,对一些作品进行了分析,结论为船山诗作或回忆,或寻觅,或展望,体物会景,含情达意,无不寄予了作者的至情至性,灌注了船山先生对世态人生的独特感悟,读之使人油然而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思之情。[9]

(二)王夫之诗歌题材类型研究

如上所论,王夫之诗歌思想内容就不只是爱国主义、民族思想,还有写景咏物诗的独特寄托、亲情友情的歌咏,这样也透露出了王船山诗歌题材的多样与丰富。由此,我们可以由此而断定张兵先生提出王船山诗歌主题取向的三个方面也可以看作是他对王船山诗歌题材一种初步的分类。对王船山诗歌题材的分类这一工作谭承耕先生也有意无意做过。谭承耕在分析王船山早年的诗作时说:“船山这一时期的诗,主要写爱国斗争,并从而抒发战斗的豪情和亡国的哀痛。”[3]201又说:“船山在这段时间,还写了大量的酬赠友人和悼念同志的诗。”[3]203谭承耕还说:“这一时期,船山还写了许多歌咏时令、描写自然风光的诗。”[3]207“船山晚年,有时也想隐居不问世事。”[3]238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谭承耕给王船山诗歌作品的大致分类。首先是抒写战斗豪情和亡国哀痛的诗,其次应酬诗,[3]203第三是悼亡诗,[3]206第四是写景诗,第五是田园诗,[26]209第六是咏物诗,第七是隐逸诗,第八是哲理诗[3]239等。以上的分类,有些在谭承耕那里是有明确的表述,有些是没有明确的概括,如写景诗、咏物诗、隐逸诗等。谭承耕的有关王船山诗作的分类是不全面的,从王船山自己在诗作题目看,还有咏史诗、游仙诗等诗题,没有列入谭氏关于王夫之诗歌分类的视野。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体裁方面所给出的分类如乐府诗,或以地域为类如南岳诗,谭氏也没有注意到。当然这些分类都有着明显的不足,有许多是交叉的,如隐逸诗亦可以是写景诗或别的什么类型的诗。有一些研究者研究王船山的友情诗,这种友情诗涉及到以上好几种类别,如悼亡、写景、应酬等。还存在分类标准也不一致的问题。为了反映既存的研究状况,就只能“就汤下面”了。有什么分类就考察什么分类。

第一,王船山诗歌作品题材分类研究情况

1. 抒写战斗豪情和亡国哀痛的诗。这是谭承耕的表述。这种说法也被张兵所袭用,张兵称之为“战斗豪情与亡国哀痛之抒写”。这类诗歌的研究在谭承耕专著《船山诗论及其创作研究》中的王船山诗歌创作研究中为其最重要的部分。谭承耕先生认为这类诗歌创作贯穿了王船山的一生。对其王船山早年的诗,谭氏分析了《耒阳曹氏江楼迟旧游不至》《杂诗四首》之四、《读指南集》二首、《长相思》等,指出在这些诗中王船山抒发了战斗的豪情。[3]201-203在“三藩之乱”时期,王船山进行了一些反清复明的组织活动,“船山这一时期的诗,正是这一时期活动的纪录”。[3]216

2.应酬诗。谭承耕说:“这种诗,不是一般的应酬诗,更不是一般宴席间的唱和诗,也不是一般为生离死别作儿女情的伤感诗。”[3]203谭氏具体分析了《答姚梦峡秀才见柬之作兼呈金道隐黄门李广生彭焱石二小司马》《癸巳元日左素公、邹大系期同刘子参过白云庵茶话》二首。[3]203-204还分析了王船山在1674年至1676年三年间与蒙正发、李缓山、章载谋、程奕先、唐端笏这些人的唱和诗作。[3]222

3.悼亡诗。谭承耕分析了船山早期悼亡诗:《管大兄挽歌二首》《胡安人挽诗》《来时路》(三首)、《岳峰悼亡四首》《续哀雨诗四首》,[3]205-206也探讨了船山“三藩之乱”时期的悼亡诗:《夜泊湘阴追哭大学士华亭伯章文毅公》《闻极丸翁凶问不禁狂哭痛定辄吟二章》《得须竹鄂渚信知李雨苍长逝遥望鱼山哭之》,[3]222

4.写景诗。谭承耕先生并没有用“写景诗”这一用语,而是说“船山还写了许多歌咏时令、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谭氏分析了绝句三首(癸卯)、《早春三首》(丙午)其一、《落日遣愁》辛卯、《重登双髻峰》,[3]207-208指出指出这类诗写得雅,写得恬淡、冲远,与陶渊明、王维的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有某些类似。[3]209有探讨船山的咏景诗指出王船山诗集中,咏景诗约有二百五十余首,所咏之景有山水日月,雨露风霜,草木禽兽,王船山在对这些景物的咏叹中,一方面不仅描写了它们的自然美,而且还注意体现它们所包含的自然物理;另一方面在抒发性情方面,内容广泛,手法多样。[10]

5.田园诗。谭承耕分析了《斸蕨行》《南岳摘茶词十首》(其一、其九、其十)、《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指出这一类田园诗更具特色,真切描写农村劳动的情景,表现农民生活中的喜悦、忧愁、情趣和爱好,自然也就表现出船山与劳动者同忧乐的感情。[3]209-211

6.咏物诗。这类诗,在谭承耕《船山诗论及其创作研究》一书中没有这样的称呼,也没有着笔探讨。有一些学者对此类诗进行研究。

7.隐逸诗。谭承耕指出:“船山晚年,有时也想隐居不问世事。”谭承耕分析了船山《种瓜词》其一、其二,发现船山在隐居种瓜中找到了寄托与慰藉。[3]238-239

8.哲理诗。谭承耕未用“哲理诗”这一用语,但深入分析了王船山诗歌作品《人日癸亥》《初夏》《夏夕》《冬山即事》其一,指出这些诗作表现了某种人生哲理,做到了哲理与诗情的完满统一。[3]239-241

第二,王夫之诗歌的专题研究

前面对王船山诗歌题材分类研究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可以将其分为八类进行研究。实际上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根据自己的标准还进行了比较多的专题研究。如王船山友情亲情诗歌的研究,王船山南岳诗的研究,王船山乐府诗的研究,王船山游仙诗的研究,王船山仿体诗的研究,王船山诗集的研究,等等。

1.亲情友情诗。张兵称船山诗的主题取向之一为“亲情友情诗的真蕴”。谭承耕在探讨王船山悼念友人的诗和与友人唱和的诗时也注意发掘其真蕴。周念先分析王夫之在南岳时所写的友情诗,指出王夫之在南岳的与僧侣、群众及师友的关系,在诗中表现的非常真挚深厚,因为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对国事的关切与强烈的民族意识。[2]

2.南岳诗研究。王船山寓居南岳时期的诗歌,康和声撰《王船山南岳诗文事略》[11]和康华楚、谭岳生、廖德年撰《王夫之与南岳》[12]进行研究。周念先先生撰文分析船山寓南岳时的诗歌创作。王船山在南岳共住了七年,在这七年中写下一百一十多首诗歌,现存九十二首。这些诗歌主要收入《岳余集》《病枕忆得》,其中有部分散见于《五十自定稿》《编年稿》《剩稿》中。周念先主要分析六十九首即事抒感诗、友情诗与风景风物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2]

3.乐府诗研究。乐府古题诗是王船山写的比较多的体裁之一,船山的乐府古题诗现存43首,最早写于1649年,最迟的写于1668年,而以1675年和1685年最多,多就汉魏以来乐府古题题材或旨意,婉曲地反映现实、抒写情怀、词意较为隐蔽,有的难于索解,前人研究少。周念先对此作了深入的探讨。主要探讨三个问题。有些乐府古题诗中虽有喻意,难以实指。“如《野田黄雀行》中喻欲为弱者之助,因客观环境不允许而无可奈何,这影射什么?”船山运用乐府古题来反映现实方式是什么。经过考察,周念先指出其方式有三种:借古题所用题材或主旨来隐喻当时现实,寄寓其思想感情;取乐府古题首句而引出其他内容;借用乐府古题的标题,诗的内容与主旨完全无关。[13]

4.仿体诗、和韵诗、谐趣诗研究。关于王船山诗歌作品的分类,涂波的研究是很值得关注的。他从王夫之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关系探讨了船山和韵诗、仿体诗和谐趣诗。[14]157涂波指出模仿他人诗歌风格,作为一种学习或是自娱的创作形式,宋代以后也极为流行。船山仿体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拟古诗古十九首》与《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船山还有一些仿体诗,并不完全与其诗论中之观念相符。在《仿昭代诸家体》一集中,作者拣择明代诗家三十八人,一一选其名篇加以仿作。而把所仿拟的对象与评选相参看,可以见出创作与批评的某种背离。在评选中曾遭极力贬斥的诗人,也成为仿拟之对象,如高棅、王世贞、袁宏道、钟惺、谭元春等。除了《仿昭代诸家体》外,船山其他的仿体诗也颇让人感到意外,如《雨夕梦觉就枕戏效昌黎体近梦》《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咏风体作艳诗》,都出现了“戏”字,交待了作者的游戏态度。[14]163-170周念先也对王船山《拟古诗十九首》有所探讨。[15]涂波对船山和韵诗的分析的重点是《柳岸吟》中的船山与明代陈白沙、罗一峰庄定山等理学家唱和之作,其内容见涂波对《柳岸吟》的研究,此处不重复了。涂波还认为船山有些诗作并无深刻的内涵,只是游戏笔墨而已,以杂体诗为主要形式,显示出船山的机智、幽默、博雅的性格。这些诗中,有将《易经》中卦名嵌入诗而成趣,如《山居杂体卦名》,有的嵌入药名如《山居杂药名》,有的专用僻字成诗以成谐趣如《西江月俗诨》等。[14]170-176

5.游仙诗研究。中国古代游仙题材的诗最早见于《楚辞》。魏晋时期,三曹有少量的游仙之作,随后稽康、阮籍、郭璞等均写游仙诗,其中郭璞最有成就,对后世的游仙诗有一定的影响。王船山在1685年写了《游仙诗》八首,收入《分体诗》中,其余以游仙为题材的诗,散见于《拟阮步兵咏怀》《乐府古题》以及《感遇》诗中,只有11首。周念先先生认为船山《游仙诗》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船山想像中的仙境,仍然是现实的折光,绝非他所留恋的地方。第二,船山认为人不可能求得长生,为求长生去游仙是虚妄的。第三,仙境是没有的,求仙不过是一种精神寄托。[16]840-847李生龙认为船山的游仙诗主要昭示着这样几种含义:第一,船山认为道教仙境应是人们净化心灵、保全人格、提升境界之所,因而对历史上那些希望通过求仙采药以满足个人无穷欲望的秦皇汉武之流予以了无情的批判与鞭挞。第二,船山对历史上有名的方士和道教徒如徐巿、郭璞、陶宏景、颜真卿等颇怀敬意,是因为宗教既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与精神寄托,也是他们与世俗分道扬镳、同暴政分庭抗礼的精神领地。第三,船山的游仙诗也表达了坚守己志、不肯同清廷合作的遗民态度。[17]

6.关于王夫之某些诗集的研究。邓乐群撰《雁字写逸怀——从〈雁字诗〉看船山隐逸思想》探讨船山《雁字诗》,指出王船山托迹鸿雁,委婉曲折地阐述了自己的隐逸思想。[18]李生龙探讨王船山组诗《题芦雁绝句》《雁字诗》之创作主旨与复杂内蕴,指出王船山《题芦雁绝句》与前后《雁字诗》作于天下大定,复明无望之时,故他只能以坚守民族气节之遗民自居。两组诗的主旨都是宣泄自己的孤苦之情、孤傲之意、孤愤之心,用意是表达自己“述往事,思来者”的心曲,但风格各异。[19]杨春燕探讨王船山《洞庭秋诗》的意境,指出出要体会王船山“以情写景”“情景交融”的诗歌艺术风格。[20]涂波是第一个专门研究王船山诗集《柳岸吟》的。首先他考察了《柳岸吟》的创作时间及创作心态。[21]王船山《落花诗》收《正落花诗》十首、《续落花诗》三十首、《广落花诗》三十首、《寄落花诗》十首、《落花诨体》十首、《补落花诗》九首,共99首。刘利侠对王船山《落花诗》的政治意识进行分析,指出《落花诗》政治意识形成的原因,并对落花诗中蕴含的政治意识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概括。[22]李生龙指出王船山《落花诗》内容可分三类:一是借咏花自写心志,或直表倔强之品性,或追忆激越之怀抱,或状写不甘隐论之衷曲、肝胆如铁之精神;二是于咏落花中插入史事借叙史抒发舆图换稿、成败兴亡、世事沦桑之悲慨;三是咏落花以直抒其情愫,或以落花宣泄孤独无侣之郁闷,或以落花昭显独行其道之志行,或借落花谈禅说道,标示高蹈出世之玄想。[23]伍光辉探讨了王夫之《和梅花百咏诗》的创作主旨,指出王夫之《和梅花百咏诗》作为一组咏物诗,或绘形拟神,寄托品格、气质;或以梅寓行,抒发人生遭际之感;或睹物伤情,抒发思国怀远之叹。[24]孔晨蓓探讨《和梅花百咏诗》中的思想感情,指出王夫之的《和梅花百咏诗》在延续前人“梅花百咏”组诗中对梅花高贵品质的吟咏之外更是寄托了自己身为遗民的独特情怀。[25]

三、关于王夫之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

王夫之诗歌艺术特色学界长期以来研究不多,多注重探讨王夫之诗的思想内容。即使有所论及王夫之诗的艺术特色,也多为兼而论之,也就是说研究者在论王夫之诗的思想内容、文化内涵和创作背景时,兼论一下王夫之诗的艺术特色。1983年万松首先略论王夫之诗歌,对王夫之诗的艺术特色开始有所认识。[4]1991年谭承耕的《埋心不死留春色:论船山晚年的诗》有论船山晚年诗的思想内容时论及诗的艺术特色。[7]真正全面探讨王船山诗歌艺术特色的是谭承耕的专著《船山诗论及创作研究》。谭氏在该书中对船山诗的艺术特色分时期分题材进行了探讨。首先,著者指出船山早年的许多歌咏时令、描写自然风光的绝句诗写得清新穷永,于寥寥数语中,常能再现客观景物的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次,谭承耕指出船山“三藩之乱” 时期的不少写景诗和咏物诗运用了比兴、象征的手法,如写景诗《咏雪》组诗、《残雪》,咏物诗《梅花四首》。还指出晚年船山的许多写季节的诗,不仅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还表现了一种哲理。如1684年的《初秋》和1686年写得三首《初秋》。第三,谭承耕从对比的角度对船山诗艺术特色作了分析概括,指出了船山晚年诗多用比兴、含蓄委婉的原因和神凝思属的意境与沉郁、顿挫、悲凉的总体艺术风格。[3]248

张兵对船山的创作特征也进行了一番探讨,他是从船山诗文化构成与创作特征这一角度来探讨船山诗的创作特征的。首先王船山的生平与思想,尤其是结合其诗歌创作揭示其内心世界。其次探讨“船山的诗文化熏沐”。张兵最后指出船山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抒情的真挚与含蓄,其次,船山诗于情景、情理关系之处理亦颇见匠心。[8]

2000年以后学界专论船山诗的艺术特色的文章逐渐多了起来。周念先先生一辈子治船山诗歌,进入古稀之年仍很勤奋地进行研究。周念先先生的《丹忱专在念时艰:读王夫之寓居南岳时的诗歌》论述王船山南岳诗的艺术特点时说:“有的明白晓畅,如《即事》《飞来船》等;有的清新活泼,如《南岳摘茶词》;有的婉曲深沉,如《悼亡》《重过莲花峰为夏叔直读书处》等;有的质朴古淡,……叙事抒感与部分友情诗多用典故,景物诗多用白描。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活用故实,比喻新颖”。[2]周念先尝试解读王船山《拟古诗十九首》,《拟古》这组诗在创意方面是高于《十九首》。[15]周念先先生不仅对船山的某一时期或某一类诗歌进行具体研究,而且还探讨船山诗中一些手法的运用,如典故的运用。周念先指出船山诗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善于运用典故,而且用典很多。船山诗集中1632首(包括《岳余集》与《忆得》中五首重复的)除了一些写景即事抒情小诗外,用了典故的诗有1331首,占全诗80%多。就体裁说,以近体七律和古体五言诗最多,前者占90%,后者占87%。船山诗用典的特点:一是典故出处及古籍非常广泛,如经史诸子、佛道家语、古典诗歌等。二是运用典故表达思想内容非常精确。三是运用典故方式非常灵活。[26]

总而言之,在百多年的王船山诗歌创作研究历史中,学者们或对王夫之诗歌创作生涯分期进行探讨,将其创作生涯或分为二期或分为三期;或对王船山诗歌主题和思想内容进行研究,提出其诗歌主题主要为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扬;或对其题材进行探讨,指出其诗歌可以分为写景诗、咏物诗、赠答诗、咏史诗、咏怀诗、爱情诗、悼亡诗、送别诗(友情诗)、纪游诗、田园诗、隐逸诗、哲理诗、题画诗等类别,或对其艺术特色进行探讨,揭示王船山在情景关系的处理、用典等多方面的特点。

[1]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六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

[2] 周念先.丹忱专在念时艰:读王夫之寓居南岳时的诗歌[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4).

[3] 谭承耕.船山诗论及创作研究[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

[4] 万松.略论王夫之的诗歌[J].江汉论坛,1983(12).

[5] 蒋星星.丹忱专在念时艰——读船山诗零拾[J].船山学报.1988(增刊).

[6] 邓乐群.《雁字诗》的遗民情结[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7] 谭承耕.埋心不死留春色:论船山晚年的诗[J].船山学刊,1991(1).

[8] 张兵.论船山诗文化构成与创作特征[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9] 杨春燕.雄文三百轴 字字楚骚心——论王船山诗作中的悲思情怀[J].湖南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6).

[10] 周唯一.王船山咏景诗中的物理性情[J].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4).

[11] 康和声.王船山南岳诗文事略[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12] 康华楚,谭岳生,廖德年.王夫之与南岳[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13] 周念先.船山乐府古题诗试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

[14] 涂波.王夫之诗学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5] 周念先.解读王船山《拟古诗十九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

[16] 周念先.王船山《游仙诗》浅论[M]//王兴国.船山学新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17] 李生龙.王船山游仙之作析论[J].中国文化研究,2011(2).

[18] 邓乐群.雁字写逸怀——从《雁字诗》看船山隐逸思想[J].船山学报,1988(增刊).

[19] 李生龙.王船山组诗《题芦雁绝句》《雁字诗》之创作主旨与复杂内蕴[J].湖湘论坛,2011(3).

[20] 杨春燕.难与此怀觅止境,横令此愁亘古今——试析王船山《洞庭秋诗》之意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21] 涂波.王夫之与陈献章:以《柳岸吟》为中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2).

[22] 刘利侠.王夫之《落花诗》政治意识浅论[J].船山学刊,2010(4).

[23] 李生龙.王船山《正落花诗》分类细读与研析[J].湖湘论坛,2014(4).

[24] 伍光辉.论王夫之《和梅花百咏诗》创作主旨[C].衡阳:王船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25] 孔晨蓓.王夫之《和梅花百咏诗》思想情感探析[J].剑南文学,2013(1).

[26] 周念先.广泛精确灵活——谈船山诗中典故的运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

(编校 吴 戬)

Review of Research of Wang Fu-zhi's Poetry Creation

ZHUDi-guang

(Research Base for Chuanshan Studies,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In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about the research of Wang Chuan-shan's poetry creation,the scholars discussed in a staged manner on Wang Fu-zhi's poetry creation career,and his creation career i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 or three period; Or they discussed Wang Chuan-shan's poetry theme and content and proposed that his poetry theme is mainly for sublime of patriotism spirit; Or they studied his poetry subject matter and pointed out that his poetry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 following: scenery poems,poems of chanting things,conversation poems,poems of singing history,poems of singing from his heart,love poems,mourning poems,farewell poems (poems of friendship),poems of travelling,pastoral poems,philosophical poems,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and other categories; Or they explored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his poems and revealed many other features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scene and the usage of the historical stories and allusions.

poetry; Wang Fu-zhi; review of creation research

2016-12-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史”(14FZX03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王夫之诗歌创作研究”(12JD08)。

朱迪光(1961—),男,湖南衡东人,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船山学研究。

I206.2/4

A

1673-0313(2017)02-0001-07

猜你喜欢
王船山船山王夫之
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钱蓉应邀来我校参加2019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心送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张船山 社日朴园斋中咏燕》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唐君毅先生之船山人性论浅释(下)①
——探《船山之尊生尊气与尊情才义》
王船山法治思想的伦理精神探幽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