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和政策制定

2017-03-09 22:27石丹妮
环球市场 2017年32期
关键词:县域资源生态

石丹妮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生态县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和政策制定

石丹妮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型城市发展存在明显区别,无论在人口和产业规模、结构上都与本地生态环境存在密切联系。挖掘生态资源、构建生态友好型产业结构,走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是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生态县建设中,当地政府必须更多地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通过大平台、引资源、控政策、保民生等手段推动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县建设的内涵,并分析了生态县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探讨了县域政府在生态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政策制定。

生态县;政府角色;经济效益;政府平台

一、生态县建设的内涵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式,从生产活动看是三产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社会物质和服务更多地来自于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而与农林牧副渔、自然资源等相关的经济产出占比很小。从人口居住和活动空间上看是在平原要塞地点呈现大规模的集聚。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类聚居区都能够发展成本大中型城市,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分布都会呈现中心-次中心-外围的层级结构,而县域就是层级结构中的外围,地域广阔、数量众多、但单体人口和产业规模都很小。县域是大中型城市的腹地,具有整体区域生态平衡、产业平衡的重要作用。

生态县的定义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单位。生态县建设是指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生态县的考核指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总计有5项基本条件和22项建设指标,各项指标都进行了明确量化,如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重不低于3.5%、森林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人均存收入不低于4500元等,此外在城镇污染物处理、饮水安全、厕所卫生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

目前我国命名的国家级生态县市已达百余个,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三省,安徽、江西、四川、广东等省份也有数个县市入选。从生态县的分布可以看出,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均衡的省份更容易发展生态县,优质的生态资源和发达的县域经济是生态县建设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

二、生态县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县建设是全面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相互协调的城镇的发展模式。生态县建设对于当地、周边区域以及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对于县域自身而言,建设生态县市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深挖和优化区域特色资源进行产业化,正视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符合县域特定的产业组合和发展路径。通过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举、农业产业化、第三产业开发等务实举措,为本地居民可持续创收。因此,按照建设生态县的标准,就是要通过当地政府、企业家团体、有志青年人才以及本地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凝聚智慧和资源共同开发和运营家乡优质的自然资源和产业资源。从而实现环境友好、生活美好、社会繁荣进步的良性发展态势。

而对于周边区域以及全国而言,普遍实施建设生态县的发展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发展和保障均衡、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及优化的关键。众所周知,就大中城市本身而言,必然存在产业、人口集聚于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全区域内所有集聚区和开发区都按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无限制地向环境索取而不加以保护,那么能够平衡生态系统的绿色空间将越来越少,最终会形成全面的环境恶化。建设生态县,就是要基于县级单位产业、人口规模小而分散的现实,充分在保护和开发生态环境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有别于大中型城市的比较优势,通过内生发展动力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形成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并同时给大中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有了优质的生态县,才有大中型城市健康空气、水、食物以及自然美景的来源。

三、生态县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及政策制定

生态县建设看起来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如环境保护和开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化等。但在当下创业环境和金融环境如此繁荣的现实下,资金、人才等要素缺乏好的平台和好的项目,只要县级单位能够务实地对当地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并定能够吸引大量的资源进入。

县级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对本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负责,并不像大中型城市那样还承接了区域经济和职能中心的建设目标。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如何做好文章,如何带领老百姓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可以说县级单位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在生态县建设中,县级政府的角色应当是领路人和骨干,不仅要制定好政策,也在实际的产业规划、产业发展组织以及项目运作中承担骨干角色,管理好、监督好各个领域的资源利用和实际产出。特别是在公共领域的项目中,政府各部门单位应共同组建团队,深入一线调研和考察,并跟踪具体项目的落实情况。

建设生态县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四面出动,而是要在统一的规划和政策指引下,有目标有节奏地进行建设。一方面,县级政府必须基于对本地特色资源的充分考察以及开发方向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短、中、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根据规划目标和发展步骤,针对各个领域出台可落地的政策,包括产业发展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创业创新政策等;三是在开发和运营模式上充分创新,开发投资渠道和经营空间,通过授权经营、联合建设和开发等多样化的商业模式,让本地企业家、创业者和普通百姓共享开发建设的机遇和发展的成果。四是发挥政府平台作用,融资或者争取财政投入,解决制约县域生态经济建设的关键问题,如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1]丁萃华,邓渝平,朱晓静.山东省生态县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7(04)

[2]陈鸿富,张建明,林延岚,李江平,黄泽睿.绿色金融支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思考——以福建省将乐县为例[J].福建金融.2017(08)

[3]成都市政府研究室蒲江县政府办公室联合调研组.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助推六化联动发展——蒲江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探索与实践[J].先锋.2017(04)

[4]王卉.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以国家生态县浙江省德清县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5]芦苇.保护水环境建设生态县——对安徽省肥西县水环境保护工作实践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5)

猜你喜欢
县域资源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资源回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