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习惯教给方法有效衔接

2017-03-09 14:15罗道燃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楚王晏子习惯

罗道燃

中小学衔接问题之所以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那是因为有一部分小学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以后,不但成绩下降,甚至思想表现也不如在小学好,令人惋惜而又痛心。要改变这种不良的状态,需要教师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纵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和中学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笔者曾多次深入小学课堂观摩,发现小学语文教师讲课速度较慢,常常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知识的浅层理解,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思维难度较小。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少,课容量也小,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总是反复强调,反复练习。而学生在中学学习最需要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养成常被弱化。七年级语文教材,其内容一下子加深了,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提高了。在语文教学中除有大量知识需要学生识记外,更侧重于课文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也随之提升了。因此,学生的学习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支持。

一、“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是指人在一定的情境下,因某种行为所需要的自动化动作倾向。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人的一种潜在意识行为,对人的一生起着永久性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教学需要达成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学生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有很多良好的习惯需要养成,例如: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地使用常用字、词典的习惯;养成规范、工整,行款格式正确的书写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和随机积累知识的习惯等等。因此,中小学教师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好。“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明确的要求:小学高年段要教会学生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如教学《桂花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时,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在写《桂花雨》时,客居美国。她在文章中主要是以异乡客的身份,借母亲的口,道出自己千缠百结的思乡情。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深入体会散文这千般思绪、万般情结,感悟琦君把自己无尽的思念悄悄揣到桂花香里的诗一般的意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如在教学毛泽东《七律·长征》(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时,先让学生从课外查找到介绍长征的背景资料,使他们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通过课文中的注释让学生粗浅理解诗句的含义,为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毛泽东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通过回顾长征的艰难历程,去讴歌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的精神,抒发自己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而奠定基础。

二、“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提升

课堂上的“举一反三”(或称为“隅反”),是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增强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举一反三,让学生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能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建构心理学认为:有效的教学是一个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是让学生分享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帮助学生建构自己内在智慧参与的认知过程。其成效,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因为,探究是追求学生主体意识和潜能不断觉醒,提升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挖掘文本,促使教学充满生命成长的良好态势。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模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为他们升入初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文章中的“笑”是不是一般意义的神态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同人的笑?这,是教学中一个很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朗读课文,品读文本,揣摩人物,学生就会在相互对话中明白:楚王的“笑”,其实是向晏子进攻的武器。楚王和晏子一见面,便“冷笑”一声,继之以语言挑衅。那是因为在第一个回合的较量中,他被晏子占了上风,想借机压一下晏子。当楚王的挑衅被晏子针锋相对地有力回击了,“楚王只好陪着笑”了。这时,楚王的笑是何等尴尬,它是一种无奈地笑。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第三个回合的较量,让学生知道楚王是在故意安排“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的场景,然后才“笑嘻嘻”地问晏子的。学生从第一回合较量中了解到楚王的阴险,感受到楚王的笑显露出的剑锋,它充满着杀机。这时,再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看看课文描写晏子和楚国大臣们的笑妙在哪里?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议论、旁注、对话,明确课文中写晏子“故意笑了笑”中“笑”的含义:一是对楚王“冷笑”的回敬,显示出晏子不卑不亢的气度;二是对自己的胜利充满了自信。这笑表面上轻描淡写,实则绵里藏针,它有力地扎向楚王的心脏。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只能“陪着笑”了。这里,楚王的“笑”和晏子的“笑”对比,显得苍白无力,它反衬出晏子的“笑”具有巨大的威力。从而让学生引申思考:晏子面对楚王的“冷笑”和挑衅性语言,是怎么对待,有什么意义?学生就会从课文中举一反三地看到晏子言行的从容不迫,他是以牙还牙,驳得楚王张口结舌的。然后,再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为什么要描写楚国大臣们的笑?让学生认识到:楚国大臣们的笑,既是谄媚的笑,又是恶毒的笑,更是狂妄的笑。可惜他们和其主子一样一败涂地,自食恶果。课文对不同人物的“笑”的描写,是作者在淋漓尽致地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境界和个性特点,是为了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笑”的描写进行品味,推敲,领悟其“笑”的内涵,逐步悟出晏子高超的推理能力,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升入七年级学习语文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悟、說、想为手段,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要做到:①阅读课文标题、注释,明确题旨,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作者簡况与写作背景。②读预习提示或导读提示,了解文体听说读写的知识点,明确学习重难点,把握课文中心和学习目标,确定自我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做到:①要自己疏通文字,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将有关自认为是重难点、疑点的句子标示出来,便于课中质疑问难。②阅读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结合预习,明确练习题中不同层次的要求,想想怎么完成练习。

3.教学时要注重方法指导。如教学《颐和园》(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时,可以这样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1)抓景点,品美丽。①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读课文,把这些重点景物用“ ”标出。②从课文中找出串联这些景物的句子,用“……”标出。(2)抓长廊段,明顺序。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①找出写长廊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作者突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是怎样写具体的?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长廊的长的?找出来读一读。③长廊,这样的长、这样的美,请你试着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所感悟到的美。④出示句子引读:整体看……;看廊内……;看廊外……。这样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作者观察长廊是按一定顺序观察的)(3)抓万寿山段,学句子。①默读3~4自然段,说一说万寿山上有哪些建筑?②作者观察“佛香阁”和“排云殿”是用怎样的角度来观察的?(向上看)③“佛香阁”“排云殿”各有什么特点?找出原句读一读。④“耸立”可否找词来替换?(矗立)⑤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旁注理由。(体会具体性、形象性、巧妙性、鲜明性。)⑥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说说:作者在万寿山往下看,向前看,往东看各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⑦出示句子品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体会“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精妙:可以把“滑过”换成“游过”或“划过”吗?“滑过”体现了什么?(4)抓昆明湖段,突出重点。①默读第5自然段,说说作者介绍了昆明湖的哪些重点景色?边读边画出景物。②课文重点描写了昆明湖的哪一处景色?说说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朗读课文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十七孔桥的样子。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学生需要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在读中掌握方法。《颐和园》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通过品读,感情朗读,对话思考,通过抓景物特点,来感受颐和园长廊的长而美,感受万寿山下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和壮观,感受万寿山上看到的昆明湖的碧绿而恬静;是在品词、品句中,用抓景物,明观察顺序而窥全貌的方法来完成阅读的。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作者精确的用词、生动的写句、恰当的比喻以及反衬的运用等写作方法,从而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在内化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实现了“教是为了不要教”(叶圣陶语),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楚王晏子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楚王失弓新编
好习惯
楚王爱细腰
楚王招贤
晏子使楚
楚王围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