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汉剧“好佬”彭玲

2017-03-10 17:39蒋晗玉
艺海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腔新编

蒋晗玉

〔摘 要〕关于常德汉剧高腔新编古装戏《孟姜女传奇》的评论。

〔关键词〕 常德汉剧 高腔 新编 评论

8月15日晚7时30分,伴随着龙舟竞渡雄浑热烈的呐喊声,“湘戏晋京”展演活动优秀剧目——常德汉剧高腔《孟姜女传奇》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拉开帷幕。在满座的戏院里,在不时的掌声与叫好声中,看着舞台上精彩演绎孟姜女的梅花奖演员彭玲,不禁想起一个月前对她采访时,她谈起的点点滴滴。

彭玲出生梨园家庭,父亲彭家贵、母亲杨丽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德汉剧生行、旦行的杰出演员。小彭玲在襁褓中就随父母演出,当时是父母谁不上台,谁就抱她。同时上场,他们就只能将彭玲放在后台的衣箱、案板上。在热闹的锣鼓声中,她经常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稍长一点,彭玲便趴在舞台上看戏了,环境熏陶下小姑娘热爱上了戏剧,然而父母却坚决反对她学戏,他们深知学戏的艰辛、苦累和清贫,不希望女儿再走这条路。1979年秋天,湖南省艺术学校在常德开设汉剧科,这是常德汉剧首次通过学校教育招生培养演员。彭玲背着父母偷偷报了名,父母得知后不让她去考,“不听话”的彭玲甚至挨了父亲的打,但她没有放弃梦想,悄悄地找母亲的徒弟学了《秦香莲》的四句唱,在剧团子弟的掩护下参加了考试并得到了考官认可。但父母不答应她不可能被录取,考官、老师都是彭玲父母的戏界前辈,在他们的劝说下,彭玲终于成为常德汉剧科的第一批学员。

学戏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坎坷磨难从进校就开始了,彭玲腰腿比较硬,胆子小,在毯功和腿功上远远落后其他学员。老师给她加课收效也不大,因为这甚至要退她的学,把她父母也叫到了学校。“恨铁不成钢”的父母非常气愤,不听他们“这碗饭不好吃”的话的彭玲又挨了一顿狠打。学校给了彭玲观后效的机会,在彭玲的苦练追赶下,她终于完成了五年的艺校学习。

1984年,彭玲被分配到常德市汉剧团工作。当时随着娱乐文化的逐渐兴起,戏曲舞台渐渐冷清,曾与彭玲同台的师兄、师姐们大约30多人经不住外界的诱惑,纷纷跳槽、改行,唯有彭玲选择了留下。除了父母反对她改行,主要还是她对自己当年选择戏剧的一份坚守。

所有的名角、大腕都是从跑龙套开始的,彭玲也不例外。她跟着父母、前辈下乡演出,一去就是一两个月,打地铺、睡稻草,条件艰苦却学了很多戏。对于那一段经历,彭玲无不感概:“艺术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磨练的过程,我非常感谢曾经跑龙套的那段时光,这让我学会了处处留心,多看、多记、多想,对于以后传承前辈的戏有很大的帮助。”

这时候,父母又引导彭玲转益多师,师从前辈万金红、向华兰等,对常德汉剧的传统艺术进行了系统学习,攻克自己的薄弱环节,甚至回到基本功的“回炉”,从基本功的再次学习中,彭玲领略到了戏曲的“规范”与“美”。接着在师傅们的教导下,彭玲“以戏练功”,通过一个个“文”“武”“做工”等侧重不同的折子戏的学习,全面吸收营养,扬长补短。常德市京剧团解散后,名角李玉桂被调入常德市汉剧团工作。彭玲打破剧种界限,拜李玉桂为师,刻苦学习。

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基础,彭玲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在饰演《思凡》中的小尼姑时,单是一个抛佛珠的动作,彭玲练习不下几百遍,刚开始时,她常常被佛珠打成“熊猫眼”。“疯眼” 表演难度很大,在《宇宙锋》中,人物似疯非疯的情状下,能有特色地成功运用这一“疯眼”绝活是非常不容易的。彭玲对着镜子,对着蜡烛,没有空调、不开风扇,在烟熏火燎中练习。只练得双眼肿胀充血,头晕目眩,走路不稳,她仍咬牙坚持。在母亲杨丽华的指导下,又请教其他师傅教诀窍,再加上自己不断地练习,彭玲成功地掌握了“疯眼”表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看了她的这一演出赞扬道:“她的眼睛会说出人物灵魂的话”。

彭玲对戏剧的痴迷体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奋苦练中,有时为了一段唱腔的琢磨,无论是吃饭,还是在睡梦中,都会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丈夫称她为“戏疯子”。在演出《断桥》、《魂诉》折子戏时,她身怀有孕,大家劝她小心腹内婴儿,她笑着说 “我演的白素贞这时正是怀了孕,我正好体验生活哩!”儿子从小学到中学,彭玲没有参加一次家长会,这也是她常常感到愧对家庭的地方。生完孩子彭玲马上就恢复练功,她总是要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苦练、超越就难免受伤、受疼,彭玲却从没有退却。在排《百花公主》时,百花公主本是扎靠刀马旦,彭玲在师傅的帮助下,在一个场景中设计了一个很吃功夫的“转体僵尸”的动作。因为当时要领没掌握好,头磕在地毯外的水泥地上,头部受伤,留下后遗症。到现在有时头疼起来去疼片都不管用了。在排《孟姜女传奇》的过程中,彭玲因此几次晕倒。多年苦练和演出,彭玲左腿有伤,经常积水。医生从保住她的腿,将来免坐轮椅的角度让她放弃舞台演出工作,因为现在她的左膝半月板没有了,骨头磨骨头,积水经常要抽水,但是彭玲不是不“让台”,而是根据团里的实际情况,为了带青年学员,为了常德汉剧的传承和荣誉,她咬牙担当起孟姜女这个角色。神奇的是只要一上台,彭玲就感觉不到腿的伤疼,一歇下来,她甚至就要让人扶了。

数十载舞台砺炼,彭玲的技艺渐入佳境。1995年荣获湖南省戏剧表演最高奖——芙蓉奖。1996年,省文化厅与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电视戏剧大赛,彭玲以一出《宇宙锋》参赛,摘取金奖。1997年全省举行新剧目调演,彭玲第一次出演现代戏《山石情》中女主角,又获得了田汉大奖。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的最高大奖,是每个戏剧演员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2004年10月,彭玲带着从马来西亚演出成功的喜悦,又经历了一个酷暑的强化训练,精心打磨了已经在省内获得大奖的《紫苏传》,随团晋京,参与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角逐,她用精湛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紫苏(大戏)、赵艳蓉、刘玉莲(折子戏)三个身世不同、年龄悬殊、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赢得了戏剧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赞扬,荣获中国戏剧第22届“梅花奖”,成为常德汉剧获得此奖的第一人。彭玲激动地说,这是常德汉剧几代人的心血,几代人的梦想的凝结。

但是彭玲并没有停止对艺术追求的脚步。2005年8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收彭玲为徒。至此,她向孙毓敏、张洵澎、岳美缇等京昆艺术家请教学习,使她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艺术表演水平更有提高,她吸收其他剧种的艺术精华,在名师指点下主演的传统剧目《思凡》、《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魂诉》、《断桥》等让观众耳目一新。

“好佬”是汉剧行话,是沅水流域老百姓对戏剧名角的爱称,有“行家里手”、“本事过硬”、“第一”等含义。看着舞台上常德汉剧高腔《孟姜女传奇》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彭玲的表演得到了观众与很多戏剧专家的认可与赞扬。这无疑是她三十多年的学习、苦练、继承与弘扬所凝聚的舞台绽放。常德汉剧“好佬”彭玲这个新时期常德汉剧的代表人物,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集中體现。

猜你喜欢
高腔新编
龟兔赛跑新编
瓯剧高腔与南戏渊源关系考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新编报到等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亡羊补牢》新编
故事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