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的现状及对策

2017-03-10 03:30黄慧化
河北职业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职业

黄慧化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的现状及对策

黄慧化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是当前职教理念中较为推崇的,但是从其发展现状来看,校企共同育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共同育人的实质性欠缺、照搬他人经验、专业拓展面不够、未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等。据此,可以从确定企业在一体化育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明确企业的目标和权责、确定现代学徒制的一体化育人的模式三个方面来开展。

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校企合作

一、引 言

通过历年来对毕业生和企业的市场调查,发现一种现象:毕业生认为岗位不理想跳槽的频率加大,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毕业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而反复招聘。这导致毕业生不能及时创造社会价值,企业反而增加了运营成本,造成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十三五”时期,劳动力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将更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需要的人学校培养不出来,学校培养的学生企业用不上”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都阐明: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它明确了学习的内容集中在技能学习和基础学习上,并指明了企业在育人过程中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推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保障了教学的效果。但是,学校和企业作为不同的主体,均有各自的诉求,追求差异化的结果,显然在共同育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分歧。综观目前的校企合作现状,其合作的范围和内容较为宽泛,对“合作深度”和“企业责任”均没有明确的限定。这也是历年来校企合作难见成效的根本原因。

那么,如何寻求双方的共同目标,平衡两者的诉求,怎样界定他们在育人过程中的权力和义务,具体怎么实施现代学徒制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的研究现状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基于工作的学习为本质特征,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新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育人”是指学校和企业联合育人,以教师、学生、师傅、学徒为中心,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贯穿整个过程,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徒制兴起于家庭作坊的手工业经济,最初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德国“双元制”特色职业教育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家纷纷效仿这种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的新型学徒制形态。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各国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比如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主要侧重于需求引导型的学徒制,英国、荷兰、丹麦和法国则侧重于供给引导型的学徒制。(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包括三类: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学校主导,并对具体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比如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芬兰等国家的学者们研究了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法律、教育群体、学制、学时、学习内容和资格认证等具体内容。这对我国的现代学徒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难点。真正推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着很多的现实问题。比如,李晴晴(2013)认为政府、企业单位、行业组织、公众力量四个子系统相互影响和制约才能提供有效的外部环境保障;吴建设(2014)提出教育模式、学生身份、课程体系、导师机制和评价方式是亟待解决的;杜启平(2015)则在实践中总结出认识上的瓶颈、政策与法律法规上的瓶颈、评价机制上的瓶颈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2)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最终必然落脚到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培养方案才能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鲁婉玉(2011)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案,大致阐明了培养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郭稳涛(2015)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3)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近几年,国内很多高校和企业积极尝试了这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新余市政府构建现代学徒制实验基地;宁波北仓职业高级中学、广东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鸥表业集团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与奥地利Engel公司分别尝试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试行现代学徒制教学。

三、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面临的问题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1)将现代学徒制引进职业教育体系,倡导一体化育人,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2)大家纷纷探索现代学徒制,开展实践,积累了相关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研究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但是,现有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表层,双方合作的范围和内容较为宽泛,对“合作深度”和“企业责任”均没有明确的限定,严重影响了合作的效果。

(2)国内对现代学徒制的尝试更多的是机械地模仿和照搬国外的经验,缺乏本土气息,具有一定的盲从性。

(3)学者们在广东、浙江、天津等省市开展了接地气的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这些试点所在的省市均属于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而对于旅游业、娱乐业、零售业等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的省份,又该如何实施一体化育人呢?

(4)一体化育人凸显了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现有的研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仍然聚焦于学校的培养模式和方案等,这导致“共同育人”有名无实,非常遗憾。

四、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的对策研究

1.理论基础

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主要基于缄默知识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和差异教育理论三种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和探讨。

(1)缄默知识理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种形式。缄默知识是指以整体经验为基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而“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缄默知识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获得,也可以通过师徒制的方式使隐性知识在不同的个体间实现转移,或者对他人的隐性知识加以发现和反思来习得。

(2)社会互动理论。其主要强调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现代学徒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企业师傅与学生频繁互动、模仿和指导,在互动的过程中进步,教学相长。

(3)差异教育理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各异,差异教育理论的实质是因材施教,以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现代学徒制类似于小班教学或者一对一教学,全面贯彻差异教育的教学理念。

2.一体化育人的建议对策

(1)研究企业在一体化育人模式中的主体作用。这一点非常关键。一体化育人强调的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通过确定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大小来明确培育人才的权责,并以此规划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并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般来说,一体化育人既可以学校为主导,也可以企业为主导,或者校企两者并重。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均是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学校的领导作用,职校教师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结果以及从教经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授课计划,辅之以企业参观、企业专家讲座和能工巧匠的现场指导,学生可以在校内、实训场所和企业进行学习。以企业为主导的一体化育人方式则是企业发挥主要作用,企业根据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学生有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更多的时间则是被安排在企业学习,接受企业教师的现场示范和指导,自己动手操作和演练,是一种全真的操练方式。这种制度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快速锻炼,这样的毕业生是企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而校企并重的一体化育人中,强调学校和企业的对等作用,双方之间的认可和交流甚为重要。有的学校采用股份合作制的方式来和企业共同成立一个组织,培养人才,共同发挥两个主体的不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现代学徒制下,明确企业共同育人的目标与权责。目前的职业教育中,企业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究其根源在于企业并没有清晰的育人目标,不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因此,在履行过程中不甚理想。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下,必须将明确企业的育人目标和权责放在首位,界定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其中,明确企业能够承受的育人责任,企业自身具备的育人能力和师资能力,需要承担的育人规模、授课地点、培育内容等是必须的。

企业在共同育人中的目标应该包括三方面:人身安全、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首先,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基本目标,尤其对于旅游、管理和营销类专业来说,学生在企业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与人接触、与社会接触,难于管理,因此,人身安全是企业的第一目标。其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育人过程中的永恒话题,企业也应重视这一点,将其视为一个目标。从而保证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做到三观正确、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和爱岗敬业,为变身合格的职场人做好准备。最后,职业技能是企业最重要的目标。技能不仅包括了实践知识,还包括了理论知识,企业需要同时注重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不能顾此失彼。此外,企业在制定职业技能目标时,需要考虑到学校的建议和企业的工作安排,以保证育人的顺利进行。

(3)确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一体化育人模式。主要通过分解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重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对照企业的工作岗位、流程及典型的工作情境,确定科学可行的一体化育人模式。这是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一项工作,关系到一体化育人的具体开展。通常来讲,理论知识在学校习得,动手能力在企业锻炼;显性知识在课堂中学习,隐性知识在模仿中领会。而对一门课程来说,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既有显性知识又有隐性知识,那么如何协调呢?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进行剥离,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综合考量,将它们进行分解和重组或融合,以使一体化育人的效用达到最大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一体化的育人模式还有待于大家的进一步探索。

[1] 董慧.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主体作用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5,(9):66-68.

[2] 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9-91.

[3] 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

[4] 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7-102.

[5] 广小利.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7):57-58.

[6] 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

[7] 郭稳涛,肖志芳.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7):14-15.

2017-02-12

黄慧化(1985-),女,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和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