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德语为例

2017-03-10 17:18
环球市场 2017年9期
关键词:德语外语教学信息化

刘 畅 郝 营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德语为例

刘 畅 郝 营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时代来临,信息科学与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等职业院校中部分专业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功底和德语语言文化知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职外语教学中,能够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就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信息化教学;高职外语教学;应用;德语

一、信息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优势

1、多种媒体技术进行整合

信息化外语教学是建立在网络多媒体基础上,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以模数转换方式将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说技术等集成在一起的多种媒体技术进行整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多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其优势在于实现了网络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最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2、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信息化教学在外语课堂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支持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协助其找寻、分析、整理及表达数据。这些工具包括:一般办公室应用软件、多媒体软件、网页编写软件、万维网、表达数据的软件和其他软件及设备。此外,通过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超文本、超链接等多种功能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大规模的信息资料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主宰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况,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有了主动参与和设计学习的机会,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动机。

3、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资源共享

为便于师生共享授课资源和学习资源,相互交流经验,建立课程教学备课信息化平台,既可供教师互相交流,下载授课资源和各单元模块课堂活动组织设计方案,又可供学生下载并展示学生自己的任务设计成果,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以微课在高职德语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分析

1、在高职德语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中的应用

高职德语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并且由于教学计划中所限定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因此高职德语教学往往任务繁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保证高职德语教学的全面开展,对高职德语教学改革以及高职德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也限制了学生德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将微课教学方法应用到高职德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预习引导视频,让学生在前一节课后或者本节课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对新知识点的预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将微课应用到学生德语预习环节,还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语学习习惯,为学生德语素质的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切实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德语学习效果。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在课前录制简短、精湛的微视频,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在课堂教学环节高校德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应用微课为德语教学提供适当的辅助,专门针对德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为微视频,辅助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观看微视频形成对教学难点的初步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微视频教学为教学难点进行更为深入的解析,学生就能够产生对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进而逐步攻克教学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具体来说,教师不仅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本节课教学难点制作成为微视频,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将翻译、听力等普遍性的学习难点制作成为微视频,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这样,微课在高职德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够为教学重难点讲解提供相应的辅助,德语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促进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措施

1、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技术及思维培训

阻碍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一大难题就是信息技术,因此,高校应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技术及思维培训。教师应该系统的学习视频的制作、3D动画的制作及简单的教学游戏设计等等,在教师拥有这些能力后,就可以很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根据八二原则,80%的日常信息化教学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手段进行解决,因此,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水平,对于提升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开展一定的思维意识训练,提升教师对新型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特别是新型信息化教学与传统信息化教学的差异的认识,也能很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应用的水平。

2、建立有效的信息化课程平台

新型信息化教学必须借助一定的信息化课程平台来开展,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已经建立了全校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发布自己的课程信息,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许多课程已经成为示范课程,整个教学平台的运营、维护、作业批改、学生交流均可正常开展,同时很多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发完成的,如教学提问和回答,教学视频查看等,教师所做的只是根据学生在平台中的发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指导,这也正是目前新型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3、建立信息化课程应用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由于信息化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难度,也导致了激励机制难以找到评价的标尺,各高校应建立适合本校的激励机制。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所采用的激励机制主要有对教师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支持以及对参加信息化竞赛的鼓励。

总之,在高职语言教育中,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性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体系,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从而更好的促进高职外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1]詹洪华.论高职外语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4:60-61.

[2]桂峰兰.高职外语教学的定位与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J].福建质量管理,2015,09:79.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JG16EB104

刘畅,女,辽宁铁岭人,助教

猜你喜欢
德语外语教学信息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